呂沛宛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變遷,“中醫(yī)養(yǎng)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們青睞。但是很多人卻不懂什么是真正的養(yǎng)生,在飲食上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說早上不吃飯,中午吃的比較隨便,晚上卻因為加班、熬夜、應酬、聚會等各種各樣的原因吃得很多。在這個追求以瘦為美的時代,很多人以為早上不吃飯就可以保持身材。其實不然,不吃早飯、晚飯吃得多,才是體重增加的重要誘因。那么為什么晚飯吃的多反而最容易發(fā)胖呢?
中國自古就有“早吃飽,午吃好,晚吃少”的說法,這其中蘊含著很深的養(yǎng)生道理。中國哲學主張?zhí)烊撕弦?,認為人與自然息息相關,飲食起居應順應自然規(guī)律。根據子午流注十二時辰養(yǎng)生法,早上7~9點是辰時,胃經當令,有利于消化。此時為早餐時間,可以攝入一天營養(yǎng)的30%~50%,以確保有一天的活力。9~11點為巳時,脾經當令,有利于吸收營養(yǎng)、化生氣血。中醫(yī)認為脾主運化,將飲食中的水谷精微轉化成人體所需要的氣、血、津液并輸布到全身,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而且白天屬陽主動,早餐過后人們便開始了忙碌的工作,能量在持續(xù)消耗,這也是吃早餐不會令人發(fā)胖的原因。午飯之后13~15點為未時,小腸經當令,而小腸為消化、吸收營養(yǎng)的重要場所。食物從胃進入小腸后,可以促進食物最大化的吸收、利用,所以午飯要吃得好。然而夜晚屬陰主靜,人們經歷了一天的勞作開始休養(yǎng)生息,脾胃也需要休息,運化功能減弱。此時如果吃得過多會增加脾胃的負擔,脾胃不能完全運化。同時晚上活動量減少,生理功能處于安息狀態(tài),消耗的能量也會減少。這樣,多余的能量就會滯留在體內形成脂肪等,導致肥胖。因此,晚飯吃得多更容易發(fā)胖。
有些人想通過晚上不吃飯來達到減肥的目的。那么不吃晚飯真的能減肥嗎?答案是肯定的。以筆者自身為例,剛生完孩子后胃口很好,每天晚上能吃一個饅頭,一段時間后發(fā)現體重以每周一公斤的速度增長。意識到這個問題后開始將晚餐的饅頭減半,發(fā)現體重不再增長了。兩個星期后,筆者又將晚餐吃饅頭的量減成了四分之一,體重就慢慢恢復到從前的狀態(tài)。有很多肥胖的病人也是通過不吃晚飯加以適當的運動,慢慢地將體重減到了正常。另外,古人有“胃不和,則臥不安”的說法,晚飯吃的少或不吃,可以減輕脾胃負擔,睡眠就會很好。如果晚飯吃得多,氣血就要到脾胃去消化飲食;而凌晨1~3點為丑時,肝經主令,肝血推陳出新,此時肝臟活動旺盛,需要大量氣血回藏肝藏,保證肝臟正常生理功能,肝血豐富則助于肝臟排毒解毒和對糖、蛋白質、脂肪的正常合成利用和分解功能,從而保證能量代謝的正常。如果晚上少吃飯或不吃飯,從能量守恒定律來說,攝人的熱量少,但機體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又需要消耗固定的能量,自然就能夠慢慢地瘦下來。
晚餐如何吃最好呢?首先,應注意晚上就餐的時間,一般以17~19點為宜,應根據個人的作息規(guī)律,保證在睡前3小時內不再進食,尤其是不宜夜間加餐。其次,晚餐應以粥類、素食為主,盡量不吃辛辣、油膩的食物。還要注意晚飯的量,一般以六成飽為官。根據個人情況,如果需要加班、熬夜等,可適量加一點,防止吃得過少發(fā)生低血糖等。飯后半小時后可以適當散步,以促進胃腸蠕動,從而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
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晚飯吃得多為什么最容易發(fā)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筆者希望大家可以改變自己的飲食規(guī)律,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