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光
尋訪惠明茶,不僅僅是因為一個“金獎惠明”的榮耀與故事,還因為惠明茶的故鄉(xiāng)景寧,至今還存留著最古老的大灌木綠茶和一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惠明茶,產(chǎn)于浙江麗水的景寧縣,景寧產(chǎn)茶已經(jīng)有很久遠的歷史了。在《景寧畬族自治縣志》中記載:唐大中年間(公元847-859年),景寧已種植茶樹。咸通二年(公元861年),惠明和尚建寺于南泉山,惠明長老和畬民在寺周圍辟地種茶。
景寧的茶一直到清代都有紀錄,據(jù)《景寧縣志》載,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茶隨處有之,以產(chǎn)(敕木山)惠明寺漈頭者為佳”。一干年來,因惠明和尚而有惠明茶,山寺茶濃,枝繁葉茂。這樣的茶,早已經(jīng)遍布于景寧的鄉(xiāng)村民間。
我在幾年前,就曾聽說景寧還保留著古老的“茶王樹”,采摘時十多人可以圍起來,心中向往。杭州的高鐵到不了景寧,須乘坐汽車前往,一路走,一路青山碧水。來的時候正要趕上畬族“三月三”節(jié)的前一天,城里已經(jīng)很熱鬧了。
景寧是畬族自治縣,大約從宋元時期始,畬族人從廣東潮州的鳳凰山一直順著大海往東,吟誦著古老聲調(diào),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大量遷徙到福建中部和北部,明、清兩代繼續(xù)北移,進入福建東部和浙江南部山地,甚至抵達安徽。叩石墾壤,耕山狩獵,包括種茶。有一支畬族走到景寧山的盡頭,那里的美麗景色把他們的先祖留了下來。
至今景寧稱不上是很商業(yè)的城市,卻也安靜美麗。春天的景寧雨會很多。晚上的雨,正滋潤著這里的春夭的茶。這一晚,我們約好了景寧制茶的朋友小毛哥,喝著金獎惠明,聊起老茶樹。麗水是浙江生態(tài)最好的地區(qū),景寧又是麗水生態(tài)最好的縣城,都說惠明茶得到過巴拿馬金獎。茶葉所盛放的黑色茶罐上,顯著地標注著“一九一五年獲美利堅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zhì)獎章”的印記。
那是在1912年初,美國國會決定在巴拿馬運河竣工之時召開國際博覽會以示慶祝。1912年3月,中國政府收到美國總統(tǒng)塔夫托發(fā)來的邀請書。其后,美國政府還派特使來華“勸中國官商赴賽”。1913年6月,各省也相繼成立“赴賽出品事務所”,負責征求產(chǎn)品。景寧縣也成立了“赴賽出品事務分所”。 1915年,景寧的參賽者積極籌備,在清明時節(jié),采得惠明茶芽,聘請制茶高手進行炒制。所制成的茶干色綠,表有白毛,香氣高濃,送展的茶葉是用刻有花紋的大錫瓶貯藏的。送展后,通過上?!渡陥蟆返弥皩幙h選送了惠明茶,榮獲了博覽會一等證書和金質(zhì)獎章。惠明茶得獎后,當時縣政府為此成立了惠明茶產(chǎn)銷合作社,并在敕木山惠明寺村墾山種植茶葉,此后也參加了一系列的展覽會。金獎惠明茶也就是這樣的來的。
我們今天所喝到的金獎惠明茶正是外形肥壯緊結卷曲,葉芽稍有白毫,乳白中帶淡黃,這款惠明茶的滋味清甜回甘。景寧的夜,沉浸于春雨當中。夜深人靜之時,只聽聞江畔流水聲響,這是適宜人居的田園山城,有山水有夢想。
第二日清晨,清明時節(jié)的雨使重山都籠于薄紗一般的夢中。江面升騰起的霧靄,與遠處的山連到了一起。我們要去拜訪寺廟附近的那顆茶王樹,約好了當?shù)刂撇瓒嗄甑乃{香平先生,茶農(nóng)都稱他為藍師傅,藍師傅正是畬族人。景寧是典型山區(qū)縣之一,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95%以上。自古以來,畬族人民多聚居于景寧縣敕木山區(qū)一帶。
記得小時我們福建老家人都稱他們“山民”,那個年代似乎與住山的他們隔著一個鴻溝,但今天的畬族早已走出大山,漢畬已沒有什么距離。藍師傅十幾歲就做茶,一晃在茶葉上用心二十多年了,他每一年都在盡力制作帶有蘭花香和甘醇味的惠明茶,與惠明茶有著深厚的感情。
我們乘著車子在顛簸的山路上行駛,山間霧氣深濃,植被茂密。藍師傅的茶廠被竹林與杉樹掩蓋,竹林間又多茶樹與芳草。在這些群體種的茶樹群里,很容易找到紫色的芽或白色的芽,這樣的茶,內(nèi)質(zhì)滋味就很豐富。茶園里還種了少量的景白一號、二號等新品種。
我們探討炒茶的工藝,滾筒殺青中蒸氣可以更好改善茶葉炒青不勻的狀態(tài)?;菝鞯牟?,要攤涼,還要炒透,歷史上還要炭烘,烘后再行炒干,這樣的工藝處理令其滋味更為特別。
金獎惠明茶的手工制作分攤晾、殺青、揉捻、初烘、輝鍋等工序。鮮葉選擇肥壯的為要,采摘時以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的鮮葉,勻靜為要。鮮葉進廠后須置通風、清潔、干燥屋內(nèi)薄攤,其間要輕翻幾次,達到失水均勻、失去鮮活光澤、顯露清香時方可付制。手工殺青時,投芽葉于銅鍋或鐵鍋內(nèi)炒制,至適度時起鍋,涼后并輕輕揉搓,后用焙籠烘焙至八成以上干度,再入鍋整形翻炒至足干。
品質(zhì)上乘的金獎惠明茶,條索緊實,色澤翠綠光潤,芽毫顯露,茶味鮮爽甘醇,帶有蘭花香氣,湯色清澈明綠。
在景寧,大多茶廠都已采用機器制作,亦保留少量的手工傳統(tǒng),但攤晾的步驟與到位的殺青,才能表現(xiàn)出更好的蘭花香與甘醇內(nèi)質(zhì)。
金獎惠明茶,不得不提惠明寺與惠明和尚。到了景寧,必去的就是要看鶴溪鎮(zhèn)敕木山上的惠明寺了?;菝魉拢喾Q敕木寺。位于敕木山間,自唐咸通年間以來,惠明寺的香火綿延,卻也風霜千載。2001年惠明重修志的石碑記載著:“敕木山,浙南之形勝,唐高僧惠明,擇其精華孕聚處,結寮修禪,植茶施善……”。金獎惠明的標志就矗立在寺門外,石碑雕鑄著一九一五年美利堅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質(zhì)獎章。雙層的茶禪亭,新修的石柱,它們也還會老去。寺外空曠,遠處只有霧氣,什么都模糊起來。
清冷的空氣中寺院門扉輕閉,輕推入門,寺內(nèi)安靜祥和。除了殿堂,寺院周邊還有成片的茶園,茶樹俱已長高,寺后還保留著白化的景寧白茶,亦稱“惠明白茶”或白茶母樹。云霧間的惠明茶更有濃稠深味,這也是惠明茶發(fā)祥地保護區(qū)茶園。
自古以來,惠明茶就主要產(chǎn)自景寧紅墾區(qū)敕木山惠明寺及漈頭村附近,這些年產(chǎn)業(yè)發(fā)展,周邊鄉(xiāng)鎮(zhèn)亦有大面積的茶園。在這些群體性的茶樹中,又分為大葉茶、竹葉茶、多葉茶、白葉茶和白茶等品種。這里的土壤為黃色砂壤土,以酸性沙質(zhì)黃壤土和香灰土為主,土質(zhì)肥沃。敕木山有(1519)米的海拔,霧氣仍舊在山頂,這是江南山野的煙雨吧。
惠明茶王樹據(jù)說已經(jīng)有兩百多年的樹齡了,灌木茶能長到百年已經(jīng)非常艱難。不像有些地方為了宣傳需要動不動就說灌木茶有上千年的樹齡,也是令人啼笑皆非。
藍師傅的家在敕木山惠明寺的最高處,還有很多大茶樹也是要搭梯子采的,顯毫和白芽,采后手工制作。像這樣的茶因為內(nèi)質(zhì)好,要比茶園茶賣出更高的價格,更容易表現(xiàn)出蘭香和果韻。
要看最大的惠明“茶王樹”,就要更往山上走。山路可以開車,從惠明寺過去約十余分鐘,在山間的屋舍畔,茶王樹安靜地等待著我們到來。大茶樹枝丫叢生,枝干上可見部分苔蘚,蒼老的枝條顯示著風霜歷程,樹冠直徑十余米。這個時間段,葉芽發(fā)得正好,極目滴翠,在雨水中更加清麗。芽葉可見一些蟲痕,但因為整體生態(tài)非常不錯,茶樹卻正像青壯年男子一般健康。未能親嘗它的滋味,只有嚼一葉芽,卻令人印象深刻,細膩的深山花香,苦澀即化后的甘美,口腔里久久都是香韻。這也就是為什么景寧茶,能夠那么清甜的原因。惠明茶的金獎,并不在于那個年代的賽場上,而在于生態(tài)的持續(xù)保護與自然山野的真味中。
景寧城中,下午依舊的春雨,時而滂沱。在景寧的畬族博物館,可以見到有很多畬村的傳統(tǒng)。會打獵和刺繡的男子,館內(nèi)輕輕播放著畬族人在婚事喪事中所唱的古老腔調(diào)的歌謠。
聽著似乎來自遙遠時空的畬族歌聲,孤寂而竭力的高音回蕩于山間,讓人憶起悠遠的悲愴和悲憫。而金獎惠明茶,也一樣歷經(jīng)干年的悲歡,至今,仍舊在一盞蘭香中令人口齒生津,久久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