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體勇[山東大學(威海)東北亞學院, 山東 威海 264209]
井上靖畢生創(chuàng)作了數(shù)量眾多的歷史小說,而其中尤以中國題材歷史小說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高,秉持客觀的歷史觀與現(xiàn)實意識,井上靖實現(xiàn)了歷史真實與文學創(chuàng)作之間的完美融合,在展現(xiàn)文學藝術性的同時,闡發(fā)了對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刻思考,歷史小說《異域的人》就是這樣一部兼具文學性與現(xiàn)實意義的作品。
一
《異域的人》(1953)是井上靖第一次以中國歷史人物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歷史小說,它以中國《后漢書》的《班梁列傳》為藍本創(chuàng)作而成,講述了東漢時期班超投筆從戎、經略西域的戎馬生涯。從整體的敘述脈絡以及重大歷史事件的描述方面來看,《異域的人》無疑是忠實于《班梁列傳》的,但是與《班梁列傳》的史書性記述不同,小說《異域的人》更多地將筆觸轉向人物的性格刻畫,通過語言行為和心理活動展現(xiàn)出一個對于中國讀者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的班超形象,并借由歷史人物形象的嬗變表達出對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
在《班梁列傳》中,對于班超的形象有如下描述:“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jié)。然內孝謹,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辈⒔柘嗍恐诜Q其“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再加上班超的那句名言“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寥寥數(shù)筆便勾畫出一個英雄豪杰的朦朧輪廓。而在《異域的人》中,作者筆下的班超則呈現(xiàn)出一種普通人的細節(jié)性的清晰:“班超比所有部下都魁偉高大,乍一看,他身材高大、相貌敦厚,但目光銳利,帶有一種異樣的光彩,而且開口之前有用這雙眼睛凝視對方的習慣,被凝視的對方無一例外都感到害怕。他平時少言,而一旦說起來,便用低沉的聲音侃侃而談?!敝魅斯怀鰣霰憬o人一種冷峻威嚴、難以接近的印象,這也給整部小說涂上了一層陰郁暗淡的色調,為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作者的主題指向做了鋪墊。
小說敘述的主題脈絡與《列傳》大致相同,在平靜書寫其平生功績的同時,側重以細節(jié)性描寫展現(xiàn)其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性格特點。小說中班超激勵使團將士夜襲匈奴使團、鎮(zhèn)服鄯善、降服于闐、平定疏勒等事跡皆依據(jù)歷史做了較為詳盡的描述。作家通過這些貼近史實的描述正面表現(xiàn)了歷史人物班超深謀遠慮、智勇過人的一面,更通過描寫班超平定疏勒后,“決心埋尸骨于異域,自故國將妻兒接來”的行為表現(xiàn)出其扎根西域、以身許國的決心。然而當其遭受讒言不得不和妻子分別之際,“班超從城內居室的石窗中望著妻子漸漸向東而去,蔽天的沙塵遮住他的視線,妻子的瘦小身影消失在沙塵中”,這段描寫讓人深切地感受到班超對妻子的那份深情以及自己身處異國的深深的孤獨與悲涼;而小說中班超在得知兄長班固冤死獄中的消息時,“多年身居異域、戎馬倥傯的班超的面頰上,第一次為久未相見的親骨肉而滾落了眼淚。他的母親和妻子也已于數(shù)年前亡故了”,隨后,故舊勇將耿恭的死訊傳來后,“班超的眼睛中已經見不到淚水,他將自己關在房中整整一天,拒絕見任何人”。小說以面對惡言的中傷,親人、戰(zhàn)友的逝去等種種人生遭際時主人公所表現(xiàn)出的行為來展現(xiàn)作者所理解的人物性格,通過這種細節(jié)性、人性化的文學描寫使得班超原本偉大超拔的英雄形象更增加了幾抹真實的人性光輝,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真實深刻。
二
除了對主人公個人情感的展現(xiàn)外,作家還在小說中通過刻畫人物關系的矛盾與沖突展現(xiàn)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小說中有一位虛構人物——趙某,他是一位“任何情況下為了班超也不惜性命的中年部下,生性篤誠,用兵如神”,班超將其視為自己的左膀右臂,無論何時都讓其跟隨自己左右,不肯讓他遠涉險地。然而這樣一位班超所信任的部將后來也因為異族女子的關系而叛逃,并且率領匈奴轉而攻打班超所部。除了趙某之外,小說還虛構拓展了班超和疏勒國王忠之間的恩怨糾葛,《列傳》中對此的記述極為簡略:“因立其故王兄子忠為王,國人大悅”,“后三年,忠說康居王,借兵還居損中,密與龜茲謀,遣使詐降于超。超內知其奸,而外偽許之。忠大喜,即從輕騎詣超。超密勒兵待之,為供張設樂。酒行,乃叱吏縛忠斬之”。而在小說中作者對班超和忠之間的相交始末做了詳盡的描述,從最初班超協(xié)助忠就任王位,深得國民之望,到“班超喜歡長于馬術和弓箭、英俊精悍的年輕國王忠,忠也很感謝班超,常常盛情款待他”,此后,班超為了穩(wěn)定西域的形勢,扎根疏勒國,并多次和忠攜手并肩戰(zhàn)斗。然而,就是這樣一種曾經支撐班超長守西域的親密同盟關系,也因國王忠受他國賄賂叛變而破滅,異族盟友的背叛使得“班超生就的少言寡語的性格變得更甚”。作品中著意刻畫了主人公班超這種親情的缺失、友情的喪失,表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脆弱性以及相互信任關系的難以為繼。然而即使遭受如此多的打擊,承受如此多的人生的寂寞、孤獨與荒涼,作家筆下的主人公依然保持著奮斗的精神、躑躅前行的姿態(tài),這自然清晰地體現(xiàn)出作家井上靖在內心深處對執(zhí)著的行動者的崇高敬意,正如井上靖所說過的:“我喜歡轟轟烈烈的人生?!?/p>
小說的結尾部分,作家筆鋒一轉對班超返歸故國后的遭際進行了意味深長的敘寫,表現(xiàn)出作家獨特的創(chuàng)作意圖。經營西域三十年、以七十一歲的垂暮之年跨越朔漠,孤獨返歸故國后的班超看到,“胡人風氣和胡人習俗引人注目,行人的服裝都很華美奪目,商市極其繁榮,出售西域物產的店鋪比比皆是”,這使得班超感到“自己在西域的辛苦以一種奇怪的形式充滿洛陽城內”,“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班超縱橫沙場、衛(wèi)國守疆以求平定夷狄,換來的卻是意想不到的夷狄文化的東漸。文中寫到班超在街頭被路旁嬉戲的頑童稱作“胡人”,此時的他才意識到“三十年的異域生活使他變得像一個老胡人,大漠的黃沙改變了他的皮膚和眼睛的顏色,孤獨的歲月從他身上奪去了漢人固有的從容穩(wěn)重的神情”。當從異域再到“異域”,當三十年明月羌笛的故國之思突然變?yōu)橐环N“熟悉的陌生”,籠罩著主人公的唯有人生淡淡的孤獨與悲涼。故事到此已然凄涼,而小說最后據(jù)史書記述道:“永初元年六月,漢朝放棄西域,再次緊閉玉門關,此時,距班超歿后已有五年?!敝魅斯釛壱磺小吷鸀橹畩^斗的雄圖偉業(yè)瞬間化為虛無,作家從這種過程與結果的強烈對比中表現(xiàn)出在歷史長河中人類行為必然的悲劇性,從而使作品顯現(xiàn)出一種蒼涼的歷史滄桑美感。歷史小說家唐浩明在《歷史人物的文學形象塑造》一文中談道:“通過衡情推理的功夫,創(chuàng)造出有著藝術真實的歷史人物的文學形象,它甚至可能超越歷史的真實?!本暇刚峭ㄟ^合理的文學想象與歷史真實的結合,通過對歷史人物的性格、生活方式以及個人追求的描寫與肯定,來探究歷史長河中人類生存的真實面貌。
三
井上靖在小說《異域的人》中以歷史人物班超為原型塑造了一個獨自體味人生的孤寂與痛苦,并且毅然執(zhí)著前行的人物形象,然而可以確定的是作家并不僅僅是為了歷史故事的重述和主人公孤獨美感的追求,而是有著更為現(xiàn)實性的寫作訴求。作家一方面對主人公班超畢生的努力予以肯定,另一方面又以悲劇性的結局傳達出其對戰(zhàn)爭與文化的現(xiàn)實思考?!罢乾F(xiàn)實的戰(zhàn)爭使得人類的靈魂無所歸依,產生‘故國何處’的迷茫和悲哀”,而這應該就是曾經親歷戰(zhàn)爭且曾目睹過許多生命無聲逝去的作家,通過這部歷史小說中主人公的人生際遇隱喻性表現(xiàn)的現(xiàn)實性主題吧。小說最后通過描述西域文化在中原地區(qū)的傳播和興盛,觸及“戰(zhàn)爭和文化”關系的重要命題。戰(zhàn)爭帶來流血和殺戮,也帶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戰(zhàn)爭可以帶來短暫的占領和征服,但只有文化才可以實現(xiàn)更廣域和長久的留存,這也正是小說中所重點描述的西域文化的反向占領以及與漢文化自然融合的內在深意吧。雄圖霸業(yè)轉瞬間灰飛煙滅,而文化卻悄無聲息地滲入歷史的底流,跨越國家疆界與民族隔閡,滋潤連通。
歷史小說不僅僅是史實或者歷史事件的重述,其更大的創(chuàng)作意義在于其中蘊含著創(chuàng)作者對于現(xiàn)實社會的深刻思考,以及作品對于讀者的深切現(xiàn)實啟迪。發(fā)表于戰(zhàn)后初期的歷史小說《異域的人》在當時引起了巨大反響,除了宏大的英雄敘事、蒼茫的異域風情,小說本身所蘊含的當代性啟示無疑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