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敏[山西廣播電視大學陽泉分校, 山西 陽泉 045000]
《詩經(jīng)》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在文學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娊?jīng)》雖然僅有305首,但它的內容卻包羅萬象,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305首詩歌中,描寫先民婚姻的詩占了很大一部分,《詩經(jīng)·周南·桃夭》即是其中之一。清代學者姚際恒曾說此詩“開千古辭賦詠美人之祖”,即意指《桃夭》開啟了用桃花形容女子美貌的先河?!短邑病芬辉娡ㄟ^立象起興形容女子外在的形色美,又通過外美延伸至內在的品行美,蘊含著美善并舉的審美觀及和諧興盛的婚姻家庭觀念。
賦、比、興三種表現(xiàn)手法在《詩經(jīng)》當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而《桃夭》一詩在立象起興手法方面用得極妙。朱熹認為:“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者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痹凇短邑病分?,作者先用桃花起興,引起所詠之少女,又以桃花的明麗、桃實的成熟、桃葉的茂盛作比,喻少女的動人之美與朝氣蓬勃。詩中充分地運用了比興聯(lián)合的手法,把所要塑造的形象表現(xiàn)得十分生動。由于此詩沒有正面描寫女主人公的形象,而是通過桃花起興引出所詠之女主人公,開啟了整首詩篇,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
觀物取象是一種重要的文學創(chuàng)作方法?!跋蟆?,本是指客觀事物或人物的外部形態(tài),在我國古代文獻中,形、狀、象、貌四個單音詞的義近似,但是在人物形象的描寫上,“象”不僅僅是先人對于自然物象真實的形容、模擬,將其以藝術的方式再現(xiàn),而是將自然物象進一步觀念化,使之能夠產生種種象征意義。所以當“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時,人們借孔子之言說“圣人立象以盡意”。桃花被展現(xiàn)到文字上時,并非代表桃花其本身,而是借用桃花這一形象來表現(xiàn)少女的美麗,從而更好地突出女主人公的形色之美?!短邑病芬辉妼⒘⑾笈c起興有機結合在一起,使詩歌擁有很強的感染力。
除去立象起興展現(xiàn)出少女的形色之美外,《桃夭》一詩更由外在的形色之美延伸至內在的品行之美。其詩雖僅有三章48字,卻將盡善盡美之意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首先是關于“美”的問題。由于《桃夭》一詩的產生不晚于春秋中葉,故本詩所表現(xiàn)出的美,是先秦人們的審美觀念?!疤抑藏玻谱破淙A”,少女長得如桃花般燦爛美麗,接下來作者并不局限于她外在的美貌,而是進一步寫出“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意即新人除了美麗之外,更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在春秋時期,楚國的伍舉和楚靈王就“何為美”的問題發(fā)生過爭論,伍舉認為:“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觀則美,縮于財用則匱,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為?”伍舉對于美的理解是很直觀的,他認為于上下、內外、大小、遠近各方面“皆無害焉”便可以稱得上美,無害便是美,也就是善就是美。從他的觀點可以看出此時美與善的界限并不明朗,強調美與善的一致性,總的傾向是以善代美。雖說他的觀點代表了當時最為流行的審美價值觀,但應該看到其局限性,那就是將美與善相互混淆,沒有將美獨立出來,不承認美的獨立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目觀”之美。雖說在這一時期,有一些觀點突出了追求“目觀”之美,但以善代美,還是此時的主流方向。
“美”“善”在《說文解字》當中,本來是“同義”的,因而在先秦時期,美與善往往是不分的。但是孔子的審美觀要比別人進步,在關于《韶》樂和《武》樂的論述時:“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痹谶@里孔子將美善對舉,顯而易見,“美”和“善”其實是有區(qū)別的。在此,“美”強調的是音調、節(jié)拍的形式之完美,而“善”則側重于蘊含的思想之雅正。即如孔安國的說法:“《韶》,舞樂名。謂以圣愛禪,故盡善?!段洹罚渫鯓芬?。以征伐取天下,故未盡善?!币虼耍斜匾獙ⅰ懊馈迸c“善”分開對待,“美”指的是外在的藝術形式,而“善”指的是內在蘊含的思想內容。明人郝敬曾這樣解釋“盡善盡美”一詞:“盡美,言其聲容可觀可聽,此樂之文也。盡善,即可觀可聽之中,一則清明廣大,泰和元氣,一則發(fā)揚蹈厲,微少和平,此樂之情也。”這“樂之文”是藝術形式,恰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代表女主人公美好的外在形象,而這“樂之情”是作品的內容,正是女主人公“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的良好品行。因此,《桃夭》一詩,美善并舉,將女主人公美好的內在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桃夭》全詩三章,每章均以“桃之夭夭”作為開端,反復詠嘆,而緊接著的“灼灼其華”“其蕡其實”“其葉蓁蓁”并不是作者的隨性而作,而是其中蘊含著一種不斷遞進的邏輯關系。作者用桃花狀少女之美麗,用桃花的果實形少女之壯碩,以茂盛的葉子贊少女之朝氣蓬勃。作者可謂觀察細致,用心良苦。在詩中,作者將“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作為每一章的收尾句,從中不難看出作者及其當時的人們的家庭觀念非常濃厚,包含著對出嫁后的新娘可以讓夫家家庭幸福、子孫昌盛的美好祝愿,認為美麗的女子不僅僅是外觀漂亮,更重要的是她的善良品行,可以使這個家庭和諧昌盛,生生不息。
托爾斯泰曾說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確實,從古至今對于一個人的評價,更看重其品行是否端正,對家庭是否有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在中國,更加注重家庭觀念??鬃又v“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家庭治理不好,就無法治理好國家。只有在治理好家庭的前提下,才有資格治理國家?!短邑病芬辉娮詈髮⑴用篮玫牡滦猩仙郊彝ミ@一高度,也是這首詩經(jīng)久不衰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
家庭作為社會構成的最基本單位,每一個家庭的和睦穩(wěn)定關系著整個社會的健康發(fā)展。朱熹曾說:“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儀有所錯。男女者,三綱之本,萬事之先也。”這句話指出了夫婦關系是社會最根本的一種關系,是人倫之始,三綱和五常都是由夫婦關系派生出來的。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統(tǒng)治者如此重視婚姻家庭關系了。
在整部《詩經(jīng)》當中,作者將婚姻和家庭看得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僅僅在《桃夭》一詩當中有所闡發(fā),從某種意義上說,婚姻和家庭的內容是處在《詩經(jīng)》的頭等地位上的。眾所周知,《桃夭》是整部《詩經(jīng)》當中的第六篇,其地位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此不必將所有的詩歌都一一列舉出來,僅將前五首(第四首除外)展現(xiàn)出來,就不難看出,家庭觀念及婚姻大事在《詩經(jīng)》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对娊?jīng)·周南·關雎》是第一首,主要表達了男女之間的愛情,也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贊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陡瘃肥堑诙祝且皇讓戀F族女子準備出嫁的詩。《卷耳》是第三首,主要是寫一位女子在采集卷耳的勞動中思念她遠行在外的丈夫?!扼埂肥堑谖迨?,寫的是祝賀人多子多孫,因為古人認為人丁繁衍是家族興旺的保證?!短邑病窞榈诹?,是一首祝賀女子出嫁、家庭幸福的詩,體現(xiàn)了古人美善并舉的審美觀念。
一部《詩經(jīng)》共305首,將如此之多關于家庭婚姻的詩歌放在開篇,無論是誰對《詩經(jīng)》做編輯,還是孔子對詩的刪改,都沒有忽略婚姻家庭這一重要的主題。對于《詩經(jīng)》的篇章,雖不能準確地找到誰是其詩篇的作者,但可以通過了解他們所處的歷史時期,來推斷出當時人們的一種社會心理??芍^“雖不知人,但可論世”?!对娊?jīng)》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作品,其中十五國風160篇,來自于全國各個地方,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由于當時社會生產力低下,天災比較頻繁,所以在人們的心目當中,家庭的觀念比較突出,擁有和諧幸福的家庭,可以戰(zhàn)勝困難,抵擋天災,追求幸福。因此在那個時代,娶妻生子是人生當中一項重大的事情,故詩人有感而興,用詩歌來反映這一重要的事件。
《詩經(jīng)》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短邑病芬辉娨云涑霰姷牧⑾笃鹋d手法,開啟了以桃花為意象贊美女子的先河,如后世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朱唇一點桃花殷,宿妝嬌羞偏髻鬟”“紅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馬上石榴裙”等等?!短邑病芬辉姙闅v代文人激賞,傳誦至今,更因其體現(xiàn)出的美善并舉的審美觀及和諧興盛的家庭觀念,展示了婚姻家庭在中國古代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