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330038)
藝術歌曲不僅是一種歌曲的體裁形式,更是一種由詩詞、歌曲以及精致的鋼琴伴奏所結合在一起的綜合性藝術體裁。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對藝術歌曲的特點亦有所概括“其歌詞多半采用著名的詩歌,側重表現人的內心世界,曲調的表現力強表現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較復雜,伴奏占有重要地位”。這一特點的概括與藝術歌曲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亦有莫大的聯系。藝術歌曲這一體裁發(fā)展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歐洲,此時正值音樂發(fā)展中的“浪漫主義時期”,音樂人逐步脫離了政府、財閥的保護而成為獨立的個體。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沒有了局限性,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創(chuàng)作。藝術歌曲在此背景下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在音樂史上這代表人物比比皆是,如舒伯特、舒曼、門德爾松、勃拉姆斯以及后世的眾多作曲家等。
我國的專業(yè)藝術歌曲起始于19世紀20年代左右,此時很多音樂家、作曲家留學西方,學成歸國,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藝術歌曲。在這些大作曲家中,黃自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在黃自先生短暫的一生中,除了創(chuàng)作大量的藝術歌曲,還承擔了當時的上海國立音樂??茖W校的各類音樂理論課程。其所創(chuàng)作的藝術歌曲優(yōu)美、精致、典雅,流傳性極為廣泛,同時蘊含了豐富的作曲技法,因而其所創(chuàng)作的歌曲是當下研究藝術歌曲的范例。在黃自先生的眾多藝術歌曲中,《玫瑰三愿》以其旋律的優(yōu)美性、歌詞的詩意性以及鋼琴伴奏的豐富性流傳的最為廣泛。如何演唱好這首歌曲?除了具有深厚的演唱功底,還需要對歌曲的本體特征有著細致的把握,同時還要求演唱者有著豐富的音樂、文學以及美學修養(yǎng)等。
《玫瑰三愿》的歌詞部分是由民國時期著名詞人龍七(龍沐勛)先生所作,當時龍七先生正值在上海國立音樂??茖W校教授文學,看到校園里所種植的玫瑰花凋零滿園,引發(fā)感慨,寫下了此首膾炙人口的歌詞。抒發(fā)了詞作者面對國家的動蕩,借景抒發(fā)其憂國憂民的思想。1932年,黃自先生為這一歌詞配上了旋律,從此成為了我國藝術歌曲中的一朵奇葩。
歌詞與旋律的發(fā)展是相輔相成的,好的歌詞成就優(yōu)美的旋律?!睹倒迦浮返母柙~簡潔而不失典雅。開頭的連續(xù)兩句“玫瑰花,玫瑰花,爛開在碧藍桿下”,意在強調玫瑰花的燦爛盛開,為后面的花落凋零,三個愿望埋下伏筆。在強調其盛開之后,則提出“三愿”,“我愿那妒我的無情風雨莫吹打”、“我愿那愛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紅顏常好不凋謝”,最后得出“好叫我留住芳華”。作者的“三愿”從“自然界”、“人類”以及“自身的愿景”期望玫瑰花常開不謝,留住當下的盛世美顏。歌詞首尾呼應,借景抒懷,抒發(fā)了作者以對玫瑰花的期許,希望國家和平、安定,人民沒有戰(zhàn)亂之苦。
一首優(yōu)美的旋律所構成的要素有節(jié)奏、節(jié)拍、調式、調性、音程以及旋律線進行的方向、樂曲結構等。歌曲《玫瑰三愿》是依詞譜曲,除了這些旋律所注意的特征,為了達到形神合一,在譜曲的過程中必然也照顧到了詞中所蘊含的韻腳、聲調等。首先,此首歌曲寫作旋律時,在節(jié)拍上選用了6/8和9/8的混合拍子,以8分音符為主的節(jié)奏使得歌曲旋律在進行的過程中如行云流水般流暢。在調式、調性上采用了大小調式的交替使用,整首歌曲的結構分為兩段。前奏和連續(xù)的兩句“玫瑰花,玫瑰花,盛開在碧藍桿下”為第一段,而“三愿”和最后的結束句為第二段。第一段為E大調,進入第二段則轉為#c小調,在末尾又轉回E大調,二者是平行關系大小調,第一段的E大調旋律猶如敘述,娓娓道來,第二段的“三愿”則運用小調來凸顯其憂傷、悲涼的傷感情緒,同時在“三愿”的進行過程中,還運用了自由模進的手法,猶如文學中的“排比”句式,逐漸增強這一傷感的情緒。縱觀整個樂譜,其旋律線的形狀亦是一種波浪式的,音程的進行過程中以平穩(wěn)進行為主,亦使的旋律達到流暢性;偶有跳進則渲染情緒,突出戲劇性。如歌曲“二愿”中的“那”與“愛”之間就是一個大六度的跳進音程,突出了愿望的本質,再比如“三愿”與結束句之間的向下大九度的跳進,則顯現了憂傷之感。
歌曲《玫瑰三愿》詞曲皆具有詩意,內含著深邃的意境,通過借景抒懷的表達手法,形象的描繪出了“玫瑰”經受自然、人為的蹂躪。因而許愿不被蹂躪,花顏常在,以此抒發(fā)國家動蕩時期的家國情懷。因而在演唱過程中,對于其所暗含的深刻思想要明確表達。
歌曲的首句“玫瑰花,玫瑰花,盛開在碧藍桿下”進行了連續(xù)兩句的重復,雖然歌詞一樣,但在旋律的表現上、情緒表達上則又是不同的。暗含了節(jié)拍6/8和9/8之間的交替使用。因而第一句的“玫瑰花,玫瑰花,盛開在碧藍桿下”在演唱過程中其氣息應該保持穩(wěn)定、舒緩、柔和,不宜過分強推,要慢慢呼出,同時咬字要清晰可聽。從曲作者樂譜中的表情符合也可以推斷出,首句是柔和穩(wěn)定的,整個的情緒是“弱”的。第二句的“玫瑰花,玫瑰花,盛開在碧藍桿下”是與第二段銜接的句式,已經是歌曲的重心之所在。在演唱的過程中應該注意與第一句情緒表達的不同之處。此處演唱者應該使用連貫的氣息往外推出,如嘆息、輕嘆,情感自由展開,形成與第一句的強烈對比。本句中還有一個特色的音“#5”,與之前一個音“5”形成半音級進的效果,與第一句相比,對比明顯。以“#5”為發(fā)展契機,旋律線開始由上向下發(fā)展,此時演唱時應注意喉音的位置,而且演唱速度也應該緩和下來,從而為“三愿”做好鋪墊。
在演唱“三愿”的過程中,由于其采取了自由模進的手法,其氣息應該逐漸增強,一句一個氣口。在三愿中“常好”之后應有換氣,為“不凋謝”這一深切的期望作準備,同時加入胸腔氣息來貫穿全曲的主題意境。在歌曲的結束句處,速度放慢,之后再回歸原速,氣息逐漸減弱,在悲傷的氛圍中結束全曲。
在歌曲的演唱過程中,往往由于地方方言的不同,而形成了歌詞咬字發(fā)音的不同現象。縱觀《玫瑰三愿》的眾多演唱版本中,有的將歌曲中“凋謝”的“謝”字讀為“xie”,而有的則讀為“xia”,從而求得歌詞韻腳與旋律聲調的協和。一詞之音,有沒有辨析的余地?;卮鹗怯械摹R驗椴煌囊ё职l(fā)音,其發(fā)音的音位是不同的,雖然在現代漢語中其意思的表達相同,而且無論是“xie”還是“xia”都是舌面音,復韻母,所發(fā)之音的位置也頗為相似。但是仔細了解詞作者的背景之后,不難發(fā)現“謝”字在此處發(fā)“xia”音最為合適。如果不了解作者的深刻用意,直接唱為“xie”,便違背了原作者的意圖。此首歌曲的歌詞是龍七先生在上海國立音樂??茖W校任教時所創(chuàng)作的,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其潛意識中便以上海的方言為基準而寫作了這首歌詞,因而根據民族地區(qū)性的語言特點,此處的“謝”字還是讀為“xia”最為合適,同時也符合了詞作者最原始的意圖。
黃自先生是我國音樂界的一代宗師,創(chuàng)作了許多經典的藝術歌曲。這首《玫瑰三愿》更是膾炙人口的一首,他的旋律優(yōu)美流暢,結構簡單明了,表達的形象生動鮮明,采用了借景抒懷的手法,不僅在可聽性上給受眾帶來享受,同時也給予了受眾心靈上的震撼。在其演唱特點上,除了對音樂本體、演唱氣息、特殊字音的處理上有所掌握外,還需要不斷豐富演唱者的音樂、文學以及美學修養(yǎng)等方面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