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月蘭 劉永輝
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良好的溝通能力不可或缺。不管是在家庭、學校還是單位里,我們都無法避免與人互動,而良好的互動必須建立在有效的溝通之上,否則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和情緒都無法準確地傳達給交流的對象?!拔艺娴臒o法理解他的想法。”“你為什么就不懂我?”“小李每天在忙什么?神神秘秘的?!敝T如此類的想法都可歸因在“自我揭露”與“他人回饋”不足而導致的無效溝通上。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喬瑟夫·魯夫特(Joseph Luft)和哈利·英格漢(Harry Ingham)在1955年提出了一個促進人際溝通的概念,這就是由兩人名字的前兩個字母命名的“周哈里窗”理論(Johari Window):想象自己是一間有四個房間的屋子(如下圖),4個房間之間視線無法穿透。站在一側看自己,只可以看見A跟C兩個區(qū)域;別人從另一側看,只可以看見區(qū)域A跟B。無論是自己還是別人,都無法看見所有的區(qū)域。魯夫特和英格漢把這個房間的4個區(qū)域分別稱為:
A.開放我(openself):所有人都看得見的自我公開區(qū)域,比如我們的職業(yè)、著裝、興趣愛好。
B.盲目我(blindself):自己看不到,他人卻一目了然的區(qū)域,包含一些個人未意識到的習慣或口頭禪,不一定全是缺點。
C.隱藏我(hiddenself):對外封閉的區(qū)域,包含你不知道但我知道的內容,如個人有意隱藏的秘密或想法。
D.未知我(unknownself):這個區(qū)域誰都看不到,例如個人未曾覺察的潛能或年輕人自己的未來。
這四個房間是相互關聯(lián)的,會相互移動。在開展某段人際關系的初期,在一個新的環(huán)境里,由于跟大家不是非常熟悉,開放我就比較少,隱藏我比較多。隨著時間的延長、情誼的積累,彼此會越來越了解,開放我就會擴大,隱藏區(qū)域就會變小。
我們在對高中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指導時,首先要讓學生們了解自我。自知者明,利用“周哈里窗”理論來助力有效溝通,讓學生們打開心扉,了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甚至自己心中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們可以組織一場這樣的活動:列出一系列性格形容詞(如表1),自己從中挑選出符合自己性格的形容詞,寫下“我眼中的我”;然后請兩個同學或父母來挑選,寫出“別人眼中的我”;對照“我眼中的我”和“別人眼中的我”兩部分信息,了解開放我、盲目我、隱藏我和未知我;最后,思考和分享你對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和認識,并談談感受。
這個活動用到了“周哈里窗”理論,讓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通過分析來加深對自己性格等各方面的理解,從而為建立有效溝通奠定良好的基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在高中階段非常重要,會對學生的未來產(chǎn)生極為深遠的影響,在進行生涯規(guī)劃的過程中,學生們學到的一些理論和方法會讓他們終身受益,“周哈里窗”理論就是其中的理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