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儷縈
“電影節(jié)是在創(chuàng)造一個整體的儀式,希望每一個選擇步入儀式的人都有自己的收獲和感想”
492部中外影片,45家影院,1621場放映,觀眾購票數468178張,比2017年增加近4萬張:11歲和87歲分別創(chuàng)下購票用戶年齡最小和最大的紀錄。
這是近期落幕的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以下簡稱“上影節(jié)”)電影展映所創(chuàng)下的數據。在世界杯同期火熱進行、分散部分注意力的前提下,這算得上是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據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李洋介紹.電影節(jié)展的誕生來源于觀眾的需求,最早是由一群影迷發(fā)起的,并非官方行為:“電影院的新片下檔后.影迷依然有觀看需求,所以電影院就組織電影俱樂部重新購買拷貝供大家觀看,這是電影節(jié)展的雛形?!?/p>
中國電影資料館收集整理部主任林思瑋認為,與紅毯星光、評獎頒獎、業(yè)界交流等相比,展映應該是一個電影節(jié)最貼近觀眾而又最能展現策展魅力和國際視野的環(huán)節(jié)。
492部中外影片。從來自10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447部報名影片中精選而出——總報名數比2017年增長919部。而1993年的第一屆上影節(jié)。展映影片數量只有167部。
近500部影片被分為30個主題單元,既有“官方推薦”“多元視角”等經典單元,也有“改革開放四十年”“一帶一路”等展現主流視野的特定專題單元;既有“漫威十周年”“碟中諜系列”等好萊塢商業(yè)大片單元,也有小眾文藝的“英倫·女性·文學電影”單元;既有謝晉、詹姆斯·卡梅隆等大師單元,也有推薦影壇新人新作的單元,可謂百花齊放。
這些單元是如何策劃出來的呢?
“每個單元都有自己不同的立場、價值和訴求。從興趣、視野、知識背景來看,觀眾是多樣化的,不同的單元針對的觀影群體會略有不同?!鄙虾H影視節(jié)中心副主任王曄向《瞭望東方周刊》解釋,“單元的設置是從學術性、趣味性、新鮮度和文化話題出發(fā)的。一個單元的設置是一扇窗戶的打開。對走進來的觀眾作了引導,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選擇?!?/p>
2018年展映的“特別策劃”部分頗具匠心。它由“巴贊遺產”“新浪潮之子”“60年代世界新潮”三個單元組成,三者彼此獨立又相互交織,讓觀眾從不同角度感受影片之間的碰撞與聯系。
影評人壹哥稱它為本屆上影節(jié)展映最有趣、最獨具一格的地方,“系統地欣賞這種優(yōu)秀的影展單元,可以收獲一種立體的觀影快感,與單獨欣賞一部孤立的電影相比,這種感受完全不同?!?/p>
電影史研究者、電影策展人沙丹則表示.“通過特別放映的組合,讓觀眾了解電影藝術、學會藝術地看電影,讓電影學術思維節(jié)目化、普及化。是電影策展人的責任?!?h3>第一時間觸碰“金棕櫚”
有影迷說:對于電影節(jié)展映。我最關心兩個問題,一是片單有什么,二是我如何能買到票。
在所有展映影片中,首映影片是重中之重.直接體現著電影節(jié)的實力和水平。
據了解,2018年上影節(jié)共有世界首映影片47部、國際首映24部、亞洲首映84部、中國首映118部。有即將在暑期檔上映的《我不是藥神》、3D全景聲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等國產影片。也有《朋克武士》《綠草如茵》等外國佳片。
5月剛剛在戛納斬獲“金棕櫚”大獎的日本影片《小偷家族》、獲得最佳導演獎的波蘭影片《冷戰(zhàn)》、獲得評審團大獎的黎巴嫩影片《迦百農》,也熱氣騰騰地出現在了上海的大銀幕上。
這是上影節(jié)首次第一時間觸碰“金棕櫚”,“之前獲得‘金棕櫚獎的影片都是在第二年才放的,今年戛納電影節(jié)5月份剛結束,第二個月獲獎影片就來了。”王曄對這一進展頗為自豪。
這得益于2018年上影節(jié)和戛納電影節(jié)的一次歷史性合作。5月11月,上影節(jié)參與主辦了戛納電影節(jié)市場開幕酒會,這是戛納首次邀請國外電影節(jié)合作市場開幕活動。一個月之后,戛納電影節(jié)藝術總監(jiān)蒂埃里·弗雷茂便來到了上影節(jié),謀求雙方更多合作可能性。
片單有了,該考慮購票的問題了。
6月9日上午8點,上影節(jié)啟動網上售票,影迷搶票大戰(zhàn)開啟,出票速度幾乎可以用“秒空”來形容。
1分鐘,5萬張;5分鐘,15萬張;58分鐘,23萬張,超過2017年首日線上總出票量。截至當日18時,總出票數為387077張。出票記錄顯示,《小偷家族》《肖申克的救贖》等熱門外國影片被一搶而空,本屆上影節(jié)金爵獎評審團主席姜文導演的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也瞬間售罄。
2018年上影節(jié)首次采用了線上、線下錯時售票:官方指定網上售票平臺淘票票8點開票,兩小時后,電影院線下開票。這一舉措讓線下排隊失去了搶票的意義,令往年開票當日影院門口通宵排長隊購票的“盛況”不再——8點開票之際,上海影城門口只排了6位影迷,最早的7:40才到,而2017年,排在此處的第一個影迷提前了36個小時排隊取號。
有不少老影迷表示,十分懷念現場買票時可以和周邊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的熱鬧氛圍。方先生是往年排隊購票的“??汀?,他今年選擇到影城與工作人員合影留念,紀念不用排隊的電影節(jié)。
為了鼓勵老年觀眾線上購票,組委會印制了22萬份《購票溫馨提示》,送到上海市219個社區(qū)文化活動中心,10萬本《觀影手冊》也提前在影院和公共場所免費發(fā)放,方便影迷提前做好觀影攻略。45家展映影院均放置了醒目的購票提示,并安排了多名工作人員輔助購票。大光明電影院購票大廳的工作人員口袋里都裝著一把現金,“因為有的老年人不懂如何線上支付,我們先幫忙支付,他們再給我們現金?!?/p>
想看的電影實在沒票了怎么辦?還有別的選擇。本屆上影節(jié)和中國移動旗下咪咕視訊、愛奇藝、百視通IPTV合作,推出線上展映專區(qū),涵蓋手機端、計算機端和電視端多種接口,多渠道、多維度滿足用戶觀影需求。
新技術的運用一直是電影節(jié)展映考量的重要因素。2018年4月的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首次引入了VR單元。觀眾戴上VR設備體驗電影帶來的虛擬現實。本屆上影節(jié)則首次設立了“杜比視界”單元,放映《泰坦尼克號》《小丑回魂》《碟中諜5》等6部好萊塢大片的杜比版本,這令“科技控”“音響視效控”影迷大呼過癮。
這得益于近年來傳統影院在加強觀眾觀影體驗上的諸多探索。2017年12月,上海紅星電影世界杜比影院開幕,曾被譽為滬上影院市場的一次技術革新。
杜比視界激光放映系統具有一流的光學和圖像處理能力,其對比度高達1000000:1,是普通影院的500倍之多,而杜比全景聲能夠讓聲音在觀眾周圍和頭頂上方流動.讓觀眾從視覺和聲覺上雙重感受“身臨其境”。
在杜比版本的《泰坦尼克號》里,你能清晰地看到杰克和露絲在深夜冰冷的海水里廝守的最后一刻,能看到萊昂納多俊朗的側顏慢慢蒼白、發(fā)絲被冰封的細節(jié)。連本片導演卡梅隆在看完這一版本后,都連連稱贊“《泰坦尼克號》從來沒有這么好看過”。
林思瑋認為,“技術推動電影,反過來電影又補給技術,給技術更多發(fā)揮空間。通過這種互相推動的過程。觀眾會意識到還可以接受更新的東西。這也是電影節(jié)對觀眾的引導力。”
如果說杜比影片的放映帶來的是十足的科技感。那么《盲行者》的一次專場放映則透出了濃濃的人文關懷。
6月25日,本屆上影節(jié)金爵獎入圍紀錄片《盲行者》完成了一次特殊的放映——與其他1620場放映不同,這是電影節(jié)首個“視力障礙人士專場”?,F場的200多名觀眾大多拄著盲人拐杖;兩三只導盲犬安靜地蹲在影院里,它們跟隨主人前來。
《盲行者》講述雙目失明的“老曹”靠一根盲杖、幾旬日常英語,在6年時間里行走6大洲34個國家的旅行體驗,呈現的是主演曹晟康的真人真事。當夭,曹晟康也坐在觀眾席里,用耳朵“看”電影。他的故事讓患有視力障礙的觀眾心生共鳴。
同為視障人士的蔣鴻源,用一周時間完成了這部電影的“無障礙解說翻譯”,每到人物對話的間隙,他會根據已經寫好的解說腳本,向觀眾描述畫面中的環(huán)境、場景。講解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
“盲人看電影,心中會不斷產生問題。例如畫面一旦沒有了聲音,盲人就會產生疑問,他們在干什么呢?如果有了聲音.他們又會好奇,這是誰在講話?我們寫‘無障礙腳本,就是要將盲人心中疑感的問題一個個排除掉?!笔Y鴻源如此解釋他的工作的意義。
影片結束后,一位視障觀眾含淚對導演韓鐵說:“感謝你,這部電影給了我走出去、走更遠的勇氣?!?h3>和日常放映的區(qū)別
電影節(jié)展映的功能是什么?它與院線日常放映的區(qū)別在哪里?這是所有電影節(jié)組織者和策展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分管本屆上影節(jié)策展工作的王曄的回答是,“與日常放映相比,電影節(jié)是一個一次性領略、欣賞大量經典影片以及多樣化新片的機會。從策劃者的角度。我們希望將電影歷史上的杰出影片和世界范圍內的優(yōu)秀新作帶給觀眾,相信這些影片的放映與接受將對觀眾的電影素養(yǎng)產生有益影響,培養(yǎng)更好的電影文化?!?/p>
事實上,為了獲得盡可能多的經典影片和多樣化新片,展映團隊每年都會付出極大的心血。數千部的影片征集,其工作繁重自不必說,有一些重量級影片的征集需要工作人員擁有靈活多變的策略和百折不撓的精神,甚至需要和版權方“斗智斗勇”。
2018年是《2001:太空漫游》公映50周年,該片曾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史上No.1的科幻片,5月的戛納電影節(jié)為其舉行了盛大慶典。3月中旬,王曄團隊向版權方提出6月想在上海放映該片的意愿。片方以戛納慶典等待事宜為由,延后商討。
“我們指出上影節(jié)開幕在戛納一個月后,不存在沖突。對方回答需要咨詢美國片方。同時我們也了解到,繼戛納慶典之后,影片的4K數字版將在美國重映,6月初會在臺灣進行首次亞洲放映,因此上海有機會成為第二個放映4K版的亞洲城市。”5月下旬戛納電影節(jié)結束后,王曄團隊再一次聯系版權方,“經過多次郵件和電話溝通,對方才同意并確定拷貝版本?!钡日嬲玫接捌臄底蛛娪鞍鼤r,距離上影節(jié)開幕已經只有幾天時間了。
王嘩認為,電影節(jié)展映可以涵蓋全球各個角落的最新制作和老片新放,在藝術性和人文關懷上擁有突出表現。對于一些小眾而獨特的影片,或許只有在電影節(jié),觀眾才有機會在影院一睹真容。
本屆上影節(jié),法國導演菲利普·加萊爾回顧展,推出了其1968年執(zhí)導的影片《尋寶》,全片徹底無聲,實驗風格濃烈,如迷似幻。而上一屆上影節(jié)展映的英國影片《藍》,全片79分鐘,銀幕上只有一個藍色的畫面,背景是音樂和嘈雜的醫(yī)院環(huán)境聲、喧囂的海水聲。這是導演德里克·賈曼因治療艾滋病,藥物反應導致雙目即將失明前看到的世界。
這類片子在上影節(jié)反響如何呢?“文藝青年都去了,全滿?!蓖鯐险f。
在和王曄的交流中,她多次提到一個概念:儀式感。
“電影節(jié)是在創(chuàng)造一個整體的儀式,希望每一個選擇步入儀式的人都有自己的收獲和感想。我們也做了很多輔助性工作,幫助觀眾在觀影儀式中獲得更好的體驗?!蓖鯐媳硎尽!拔覀兿M^眾通過電影節(jié)看到當下世界電影的發(fā)展趨勢、最新成果乃至更新觀念,也希望大家可以在電影節(jié)更具儀式性地體驗‘好電影的概念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