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亞南
尉文淵在開業(yè)典禮上敲完第一鑼后,再也支撐不住癱倒在地,立即被同事送往醫(yī)院
1990年一個炎熱的夏日,當年僅35歲的尉文淵在上海大廈總經(jīng)理的帶領下,來到位于外白渡橋橋堍的浦江飯店旅游餐廳時,一眼就認定這里正是他苦苦尋覓的開設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理想之地。
尉文淵此刻的身份是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行政管理處副處長,正為籌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證券交易所而奔忙。
從接到選址指令的第一天起,尉文淵根據(jù)龔浩成行長提出的“交易所設在黃浦區(qū)”的要求,帶著一班人冒著烈日酷暑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穿行,尋找合適的場地。他們先后考察了位于金陵東路外灘口的輪船售票大廳、漢口路上老上海的證券交易所、北京東路鐵路售票大廳以及郵電局在蘇州河邊的倉庫……都沒有發(fā)現(xiàn)合適的場地。幾近絕望時,宏大寬敞、莊重典雅、可容納500余人的浦江飯店孔雀廳就這么華麗麗地呈觀于眼前。
位于黃浦路15號的浦江飯店原名禮查飯店,建于1846年,是一幢鋼筋混凝土與磚木混合的新古典主義建筑。20世紀初期,禮查飯店在中國率先使用電燈、電話、自來水、電梯,也是最早24小時供應熱水,最早放映電影、最早上演西方馬戲的飯店,被譽為“遠東第一大飯店”。
新中國成立以后,禮查飯店由上海市有關部門接管,1959年改名為浦江飯店,此后一直用于接待外國客人和華僑。尉文淵認為,選擇這幢曾領時代風氣之先、具深厚歷史人文底蘊以及開放、創(chuàng)新基因的建筑開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似乎是跨越時空的回響,亦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墒牵@里不在黃浦區(qū)內(nèi),上級會同意嗎?當他向行長匯報時,龔浩成淡然一笑:“這個嘛,也可以?!?/p>
一槌定音。從此,在浦江飯店厚重的歷史上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章。
1990年12月19日上午11時,“當——”一聲,尉文淵以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一任總經(jīng)理的身份敲響了第一鑼,宣告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營業(yè),標志著上海證券集中性有形交易市場運作的開始。
從這天開始,上海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證券市場,新中國資本市場的建設由此拉開了帷幕。
當天,時任上海市市長朱镕基、前市長汪道涵、國家體改委副主任劉鴻儒、香港貿(mào)發(fā)局主席鄧蓮茹女士等親臨現(xiàn)場,參加了開業(yè)典禮。汪道涵手書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七個金光閃閃的大字,與這幢有著150年歷史的老建筑相映生輝。
1988年4月,留美學者王波明和高西慶帶著《關于促進中國證券市場法制化和規(guī)范化的政策建議》從紐約華爾街回國。
9月8日,由中央財經(jīng)領導小組、計委、體改委、人行、財政部、外經(jīng)貿(mào)部、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等部門參加的“金融體制改革和北京證券交易所籌備研討會”在北京萬壽賓館召開,王波明、高西慶受邀參會。
王波明在日后回憶時仍覺得,萬壽賓館會議正式拉開創(chuàng)建中國證券市場的序幕。會后編寫的《關于中國證券市場創(chuàng)辦與管理的設想》勾勒了中國證券業(yè)結(jié)構(gòu)的整體框架。國務院給出了開創(chuàng)中國證券市場的路線圖:先由基層自發(fā)研究,然后變自發(fā)為國家有組織地研究和籌劃。這在后來被稱為“民間推動,政府支持”。
1989年3月15日,在北京成立了一個由出國留學人員組成的“北京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聯(lián)合辦公室(SEEC)”(簡稱“聯(lián)辦”)。他們研究了中國證券市場發(fā)展的情況后認為:上海已初步具備成立證券交易所的條件。這一結(jié)論令上海備受鼓舞,重建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設想開始在決策層悄然萌動。
1989年5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顧問、前市長汪道涵召集體改辦、人民銀行等有關單位負責人開會,聽取關于設立證券交易所的意見。這次會議的總體意見認為,當前馬上成立交易所的條件尚未完全具備,需要繼續(xù)收集相關資料,了解周邊國家交易所的情況以及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國交易所的資料,創(chuàng)造條件在適當時機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
1989年12月2日,同時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市長的朱镕基在康平路市委小禮堂就如何“深化上海金融體制改革”的問題主持召開了市委常委擴大會議。會議聽取了劉鴻儒等專家的意見后,確定籌建上海證券交易所,并由交通銀行董事長李祥瑞、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龔浩成和上海市體改辦主任賀鎬圣組成三人籌建小組,“三人小組”的工作直接對市長負責。同時,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制訂方案和規(guī)劃。
1990年3月5日,“三人小組”正式向朱镕基等市領導上報建立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初步方案。
3月29日至31日,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帶隊到上海就開發(fā)開放浦東的問題進行調(diào)研。上海向其中的金融組匯報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籌建方案。經(jīng)反復討論,最終方案獲中央調(diào)研組認可。
1990年5月,為宣傳中國繼續(xù)改革開放的政策,朱镕基帶著一個代表團出訪新加坡、美國。在返經(jīng)香港時,朱镕基在一個記者招待會上宣布:上海證券交易所將在年內(nèi)成立,當年就要開業(yè)。
這一信息向世界表明了中國改革開放不會走回頭路的決心。可“三人小組”成員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要在短短半年時間內(nèi)完成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開業(yè)準備,幾乎是天方夜譚。
1990年6月29日。“三人小組”調(diào)整了成員分工,決定由尉文淵擔任具體籌建過程的負責人,由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綜合處處長王定莆負責制度框架等軟件建設。
從接受任務到年底,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必須完成選址、裝修、起草規(guī)則、培訓交易所會員、組織上市公司和建立全方位的電子通訊系統(tǒng)等工作。
為了完成“年底前開業(yè)”的鐵任務,尉文淵率領十幾個人開始了背水一戰(zhàn)的艱辛創(chuàng)業(yè)。
1990年9月19日,上海市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聯(lián)合向國務院提交設立證券交易所的請示報告。僅僅過了十多天,10月8日,國務委員李貴鮮批示同意。11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復同意設立上海證券交易所。11月26日,在上海西南角的一個小賓館里召開了上海證交所成立大會。會議通過了交易業(yè)務試行規(guī)則,并選舉了理事會,在這次會議上尉文淵被任命為交易所首任總經(jīng)理。
12月19日,尉文淵在開業(yè)典禮上敲完第一鑼后,再也支撐不住癱倒在地,立即被同事送往醫(yī)院。
然而尉文淵此刻的內(nèi)心是安寧喜悅的,他和他的同事們終于完成了在別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在此后的七年間,在浦江飯店這幢經(jīng)歷百年滄桑的歷史建筑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金融業(yè)矚目的焦點,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由此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