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
(文昌市人民醫(yī)院,海南 文昌 5713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常見的因患者肺功能惡化而導致呼吸困難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據(jù)相關流行病調(diào)查顯示,近年來COPD病發(fā)率及病死率都呈現(xiàn)上升趨勢[1-2]。臨床上,COPD患者大多存在病程時間長、病情容易反復等特點,患者需要長期性預防及治療,這一過程中極易造成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持續(xù)的負性情緒將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及康復,一旦得不到有效心理疏通,嚴重的會加重疾病發(fā)展,縮短患者生命時間[3-4]。因此,必須高度重視COPD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干預護理,加強對患者以心理干預為主的綜合護理,以減輕、消除或轉化患者的負性情緒,促進患者的治療康復。為更好研究對COPD患者實施以心理干預為主的綜合護理,我院呼吸科開展本次實驗,取得一定的臨床應用成果,現(xiàn)將實驗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以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為時間范圍,選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 COPD 的診斷標準的100例COPD患者,入選患者排除合并有腦、心、肝、腎嚴重疾病患者以及存在認知障礙患者,并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SAS≥40分為焦慮,SDS≥40分為抑郁)認定患者有初步焦慮、抑郁傾向[5]。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屬知情并同意研究。將符合標準要求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58~76歲,平均年齡(63.26 ± 8.45)歲;患病時間8~20年,平均病程(12.1±3.2)年。觀察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57~78歲,平均年齡(64.14±8.74)歲;患病時間9~19年,平均病程(11.8±3.4)年。兩組患者在基礎疾病、性別、年齡、患病時間等臨床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的 COPD疾病患者基礎性護理指導。觀察組患者則重點實施以心理干預為主的綜合護理,具體分為心理干預護理以及健康宣教、使用藥物、氧療護理、飲食指導等非心理干預措施[6-7],具體內(nèi)容有:(1)心理干預護理:①每天都要與患者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以加強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關注和了解,為后續(xù)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提供信息支持;②每周安排2~3次針對性心理輔導,通過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交談,幫助患者認識到存在負性心理對治療的不利影響,及時糾正錯誤認識,排除心理障礙,以幫助患者正確認識COPD疾病以及目前治療護理的舉措和效果,促使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感覺到生命價值和生存希望,愿意積極配合日常的各項治療與護理,最終提高療效[8],特別是對一些存在嚴重偏執(zhí)心理的患者,要有足夠的耐心進行溝通談話,利用心理學上的技巧,引導患者自我說出內(nèi)心積聚的苦悶和抑郁,并幫助患者開展自省,培養(yǎng)自控能力,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和負擔,并促進行為上的調(diào)整;同時讓患者的家屬全程參與其中,有助于讓患者看到來自家庭成員的充分支持和信任,能增強患者的信心,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有助于減少患者焦慮、抑郁負性情緒的發(fā)生;(2)其他綜合護理干預:包括進行以COPD防治方法及預后為主要內(nèi)容的健康教育,按照醫(yī)囑督促患者及時服藥,對呼吸困難患者給予吸氧治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科學合理的飲食指導,鼓勵患者開展有氧運動,促進患者及時排痰,潤腸通便等[9]。
1.3觀察指標(1)分別采用SAS和SDS自評量表評定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緒狀態(tài),總分為80分,其中SAS≥40分為焦慮,SDS≥40分為抑郁,分數(shù)越高代表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2)治療護理效果判定標準:患者肺功能明顯改善,呼吸困難癥狀完全消失即為治療護理顯效;患者肺呼吸功能及呼吸困難癥狀均得到改善即為治療護理有效;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難癥狀都沒有改善甚至出現(xiàn)加重趨勢即為治療護理無效??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10];(3)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個選項,其中總滿意度=(滿意例數(shù)+基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和SDS評分比較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和SDS評分比較分)
2.2兩組患者治療護理效果比較在患者治療護理的總有效率比較中,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護理效果比較
2.3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在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度比較中,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COPD屬于慢性類疾病,目前沒有治愈的臨床方案,患者需要長時間進行治療康復,且這種疾病對患者肺功能以及免疫力影響較大,這些都加劇了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一系列負性心理出現(xiàn),因此,臨床上在對COPD患者進行治療護理過程中,強化心理干預為主的綜合性護理是預防和治療這種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即要做到以患者為中心,按照現(xiàn)代護理觀念的指導,嚴格執(zhí)行護理程序框架,對COPD患者實施身心綜合性、整體式護理[10-11]4-7。
本次研究中,通過實施以心理干預為主的綜合護理,一方面強化了心理干預,能有效促進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緩解,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要大于40分,說明患者已經(jīng)不存在焦慮、抑郁負性情緒,干預的效果非常明顯。另一方面,通過心理干預,可促進患者配合治療與護理,再加上其他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有效促進患者的康復治療進程,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78%,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患者負性情緒降低,治療效果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也自然提高,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實施心理干預為主的綜合護理,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度93.34%顯著高于對照組75.55%,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COPD患者實施以心理干預為主的綜合性護理措施,在改善患者焦慮和抑郁負性情緒,促進患者肺功能等恢復方面,具有很好的臨床效果,其能顯著提高患者治療護理的效果和對護理的滿意度,可以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