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必勇 楚艷娜/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是信息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以來,我國出臺了多種政策,提出要鼓勵企業(yè)等社會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發(fā)揮作用。目前企業(yè)參與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實踐較少,探究企業(yè)如何參與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對于提升企業(yè)服務水平、完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機制具有重要意義。谷歌公司于2011年推出谷歌藝術計劃(Google Art Project),與世界各地博物館、美術館以及文化機構合作,利用先進技術將各館內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統一上傳至谷歌藝術計劃在線平臺上,并以超高像素供全球網民欣賞[1]。谷歌藝術計劃是谷歌公司在數字時代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重大嘗試,實現了數字文化資源的共享。本文將探討谷歌藝術計劃的實施過程、特色及其遇到的挑戰(zhàn),以期為企業(yè)參與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提供經驗與借鑒。
2010年,谷歌藝術計劃創(chuàng)始人Amit Sood同其他三名同事開始研究這一計劃;2011年2月,谷歌藝術計劃首先在英國泰特美術館啟動,來自9個國家的17個博物館加入,共上線1000多份高分辨率圖像[2]。谷歌藝術計劃是谷歌文化學院(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的三大項目之一,與歷史時刻、世界奇觀共同在Google Art & Culture平臺上展出,該平臺是一個集合了藝術作品、文件資源的高質量存儲庫,包含了公共博物館、美術館和文化機構的信息資源。與其他平臺的區(qū)別是,該平臺每個圖像都有極高的分辨率,并配有一整套編輯工具和元數據[3]。
谷歌積極同各文化機構開展合作,包括谷歌公司、文化機構、代表藝術家知識產權的組織、藝術家個人或版權繼承者、公眾等五個主體。其中,谷歌公司同文化機構獨立合作,文化機構為藝術計劃提供館藏資源,藝術計劃為文化機構提供技術、人才和創(chuàng)意支持;文化機構同藝術家個人或代表藝術家知識產權的組織協商獲取作品上傳授權;谷歌公司通過藝術計劃平臺向公眾免費提供文化資源,公眾可對相關資源進行評論或分享至社交平臺。涉及的每一主體都必不可少,最終達到為公眾提供數字文化服務的目標。因具備完善的實施過程,加入谷歌藝術計劃的機構也越來越多,遍布全球。目前,谷歌藝術計劃的合作機構增加至1527家[4];我國共有37家文化機構加入谷歌藝術計劃[5],其中香港的文化機構數量最多,為9家,北京、江蘇、臺灣等地也均有多家文化機構加入。
1.2.1 服務內容的公益性。免費開放是全球公共文化服務的成功經驗和通行慣例[6]。作為營利性組織,谷歌公司向公眾免費提供數字文化資源服務,這是谷歌藝術計劃的特色之一。谷歌藝術計劃以慈善為重點,致力于建造一個包含盡可能多的藝術家、代表性文化機構的數據庫。在谷歌公司同合作機構簽訂的合同中,明確表示此項目完全非營利性,并且不會利用任何一項內容進行營利[7]。對于合作機構,谷歌公司免費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并提供創(chuàng)建、上傳和維護展示內容所需的幫助;對于用戶,谷歌公司不會收取訪問內容的費用,也不會在網站上展示廣告,并始終顯示與谷歌藝術計劃相關的內容。
1.2.2 合作機構的多樣性?,F在的谷歌藝術計劃,已經同69個國家共計1527個機構合作,這些機構遍布全球各洲[8](具體分布見表1)。目前,與谷歌公司合作的機構不僅數量多,而且類型豐富。以韓國加入谷歌藝術計劃的37家合作機構為例[9],包括成立較早的傳統博物館(如1982年成立的江南區(qū)湖林博物館),也包括剛成立的新型博物館(如2009年開館的現代設計博物館);包括國家級機構(韓國國立國樂院),也包括地區(qū)或個人機構(Sihak博物館);包含文化類機構,也包含科學類機構(果川國立科學博物館)、產業(yè)類機構(韓國數據庫機構)、生物資源類機構(國家生物資源研究所)、教育類機構(韓國學中央研究院)。除此之外,谷歌還同基金會(京畿道文化基金會)、協會(韓國藝術博物館協會)等機構合作,不斷擴大其影響力。
表1:谷歌藝術計劃合作伙伴各洲分布表(統計時間:2017年10月1日)
1.2.3 數字技術的先進性。豐富多樣的數字技術是谷歌藝術計劃得以成功的基礎,除最先創(chuàng)立時采用的谷歌街景技術和千兆像素技術外,谷歌公司不斷推出新技術展示藝術作品。2013年7月,為合作者開發(fā)了講述故事的新工具,其特色在于以動畫的形式縮放視圖,合作伙伴可以將故事展示得更加精彩;2014年7月,推出谷歌Cardboard虛擬顯示功能,公眾利用VR虛擬技術體驗藝術作品;同年10月,推出Art Camera新型數字工具,合作伙伴可以創(chuàng)建超高分辨率圖像;此外還有手機視覺APP、全新Google Art & Culture移動應用等等。各種先進的技術為谷歌公司多樣化展示數字藝術產品提供了基礎,公眾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千兆像素的高分辨率圖像。
1.2.4 藝術項目的拓展性。自谷歌藝術計劃實施以來,谷歌公司注重不斷拓展新型藝術項目,以吸引合作機構和公眾的興趣。2013年12月,谷歌在巴黎建立實驗室,邀請創(chuàng)意專家和技術人員聚集在一起,不斷分享想法以建立新的項目讓公眾體驗藝術和文化。2014年6月,推出街頭藝術項目,展出5000幅圖片和100個展覽。2014年12月,同89plus合作開展駐地藝術計劃,邀請世界各地由1989年以后出生的藝術家組成的團體開展為期10周的活動,使藝術家與工程師一起工作,發(fā)展實驗室技術。2015年12月1日,推出表演藝術項目,讓公眾身臨其境地觀看來自20個國家的60個表演藝術機構的世界級表演視頻[10]。新型的藝術項目豐富了谷歌藝術計劃的成果,吸引了更多藝術家、工程師、文化機構的關注。
1.2.5 版權處理的合理性。版權的處理是谷歌藝術計劃實施中的關鍵問題,如果處置不當,將會引發(fā)爭議甚至不得不接受政府部門的調查。谷歌公司目前采取的模式是同博物館談判并簽訂獨立協議,合作伙伴可自行挑選藝術作品,并確保上傳的作品是無版權或版權明確的作品,圖片上傳之后的任何版權問題均指向合作伙伴。展示的藝術品所有權歸博物館所有,受全世界版權法律保護,這實際上就使得谷歌公司擁有了免于法律糾紛的一種豁免權。未授權的作品需要進行模糊處理,以防止侵權行為。
第一,獲取作品授權難。對于谷歌公司和合作機構而言,說服版權所有者或藝術家同意上傳他們的作品供開放訪問是一個巨大挑戰(zhàn)。一些藝術家擔心自己的勞動果實被竊取或進行商業(yè)性開發(fā),為保護版權,谷歌藝術計劃對許多版權不明確的作品采取模糊處理,防止十分重要的藝術品完全被公開。2013年以來,西班牙藝術家Mario Santamaría一直在記錄這些被模糊處理的作品,他將這些作品集合在一起,發(fā)布至Tumblr,并稱為“版權博物館(Copyright Museum)”系列。目前已經發(fā)布了來自洛杉磯蓋蒂中心、丹麥國家美術館、美國國家藝術館等文化機構的大量被模糊處理的作品[11]。
由于版權保護制度,谷歌公司要求博物館在上傳圖片之前必須確保每一幅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博物館在加入谷歌藝術計劃之前需要接受知識產權審計,因為其實際擁有的版權通常不清楚。版權侵犯是制約數字信息發(fā)展的瓶頸,一些重要的爭議問題沒有得到確定的法律解釋,谷歌藝術計劃“組織全球信息”的一些做法很可能破壞現有的法律,特別是版權法。2004年谷歌發(fā)起數字圖書館計劃,但這一計劃被頻繁訴訟,原因是不經著作權人同意便對其作品進行掃描[12],這是侵犯版權的行為。在實施藝術計劃過程中,獲取作品授權十分重要,若把未獲授權的作品發(fā)布至平臺,將置谷歌公司于不利地位。
第二,同機構達成合作關系難。谷歌藝術計劃合作機構由原來的17家發(fā)展為1527家,毫無疑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對于谷歌而言,讓全世界的博物館等文化機構接受新的線上展覽方式并同意與谷歌公司開展合作,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其難點主要在于兩方面。
一是消除文化機構加入谷歌藝術計劃的顧慮難。文化機構對于谷歌藝術計劃存在以下顧慮:向谷歌公司提供作品可能影響到博物館實體參觀者的數量;擔心谷歌公司將作品用于商業(yè)營利;用戶生成的注釋或評論可能存在錯誤。實際上,在線博物館的存在會增加人們對實體藝術品的訪問次數。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世界博物館的參觀人數相比2013年增長了許多[13]。此外,與谷歌公司進行合作,各機構的網站流量普遍增加,擴大了國際影響力。如安大略美術館(AGO)作為加拿大第一個加入藝術計劃的機構,僅第一周,其網站訪問流量增加了25%[14]。
二是合作方案達成一致難。由于每個國家關于版權和文物保護的法律不同,因此在制定合作方案過程中會存在許多沖突和爭議。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遺址博物館宣傳營銷部主任肖飛舸介紹,在同谷歌藝術計劃進行合作的一年中,大多數的時間都耗費在圍繞法律問題反復修改合作方案上[15]。此外,對于擁有悠久歷史的博物館來說,要以一種完全不同的形式展示歷史文物,必須要反復溝通。因此,谷歌公司唯有逐步解決法律、數據安全等方面的問題,消除文化機構的顧慮,才能不斷吸引更多文化機構加入。
第三,全方位滿足公眾需求難。公眾對谷歌藝術計劃大多持贊成態(tài)度,谷歌計劃在線平臺可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普通公眾通過該平臺欣賞藝術作品,有利于提高文化素養(yǎng)。然而,盡管谷歌藝術計劃不斷開發(fā)新技術、完善平臺建設,但仍有許多功能未能實現其預期,不能全方位滿足公眾需求。關于藝術計劃網站界面和其服務功能有許多負面反饋,如“藝術計劃界面是靜止的、乏味的;‘比較’功能只是簡單地將兩個圖像并排放在一起,并沒有實際比較”[16]。全方位滿足公眾需求、為公眾提供優(yōu)質化服務是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核心所在,為此充分把握公眾需求、深度整合內容資源、創(chuàng)新展示形式、針對公眾反饋及時補充完善相關服務尤為重要。谷歌公司仍需注重平臺細節(jié)、優(yōu)化界面展示形式、完善各項功能服務,只有建立在公眾需求的基礎上,才能不斷提高公眾影響力,更好地為公眾服務。
由于我國企業(yè)參與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實踐較少,各方面制度和政策尚不完善,因此政府作為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主導力量,應充分完善政企合作機制。其一,完善現有政策,為企業(yè)參與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建立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近年來,政府為加強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實施了一系列數字文化資源整合項目,如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等。政府應結合相關經驗,為企業(yè)提供政策指導。其二,為企業(yè)建設數字文化項目平臺。文化項目是推行文化服務的重要舉措,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我國每年投入建設的文化項目數量巨大,各種數字文化項目的建設也為社會數字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在政企合作過程中,政府應積極為企業(yè)搭建項目平臺,充分調動企業(yè)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三,設立獎勵機制。政府應考慮為參與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項目的企業(yè)設立獎勵機制,并加大對項目的宣傳力度,提高企業(yè)的影響力,增加企業(yè)的潛在收益。
政府和企業(yè)基于數字文化項目進行合作,需要簽訂協議,這對于有效規(guī)定雙方義務、規(guī)避不必要的爭議和損失、保障雙方權益具有重要意義,還可以實現資源互補。同其他社會力量相比,企業(yè)具有強大的技術優(yōu)勢以及研究和開發(fā)新興產品的能力,擁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大量的創(chuàng)新人才。與此同時,政府享有充分的政策、資源等優(yōu)勢,在政企合作過程中,應簡政放權,充分調動企業(yè)參與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積極性。目前,項目化合作是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中的主流合作方式[17]。企業(yè)參與數字文化服務以文化項目為著力點,將會發(fā)揮其資金、技術、人才等優(yōu)勢,以高質量的數字文化服務項目為公眾提供優(yōu)質服務。企業(yè)還應了解并熟悉國家的政策法規(guī),尤其是著作權法、版權法等,防止出現侵權行為,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和糾紛,并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保證文化服務的順利進行。企業(yè)不僅要遵守當前的法律制度,更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推動相關政策法律的完善,在提高企業(yè)自身經營能力的同時,保證企業(y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行為有序進行。
注釋與參考文獻:
[1]Google Arts & Culture[EB/OL]. [2017-10-01]. 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beta/.
[2][4][5][8]Google Art Project[EB/OL]. [2017-10-01].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about/partners/.
[3]Arts head: Amit Sood, director, 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EB/OL].(2013-12-03) [2017-10-01].https://www.theguardian.com/culture-professionals-network/cultureprofessionals-blog/2013/dec/03/amit-sood-google-culturalinstitute-art-project.
[6]胡智鋒,楊乘虎.免費開放: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139.
[7][9]Google Culture Institute[EB/OL]. [2017-10-01].https://support.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partners/answer/6002688?hl=en.
[10]WELCOME TO THE LAB, A CROSSROADS OF IDEAS, ART AND TECHNOLOGY[EB/OL].[2017-10-01].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thelab/#welcome.
[11]Google Cultural History[EB/OL].[2017-10-01]. http://www.mondotheque.be/wiki/index.php/A_Pre-emptive_History_of_the_Google_Cultural_Institute.
[12][15]楊興.谷歌藝術計劃:天量數據才是巨額財富[N].中國藝術報,2013-09-09(5).
[13]谷歌藝術計劃的中國攻略迎接藝術品數字化時代[EB/OL].[2017-10-01].http://arts.cul.sohu.com/20140421/n398563181.shtml.
[14]Google Art Project[EB/OL]. [2017-10-01].http://www.rcip-chin.gc.ca/sgc-cms/nouvelles-news/anglais-english/?p=88 10&pedisabl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