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雅楠
(天津醫(yī)科大學眼視光學院15級,天津 300070)
低視力是目前影響人們眼科健康的主要疾病癥狀,指的在經過相關治療后視力仍未改善的患者。視力的低下,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給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不便,導致生活質量下降。但是對于成人低視力患者而言,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程度如何呢?這是有待待查分析的主要問題。本研究選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成人低視力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生活質量情況進行調查并分析,了解影響其生活質量的因素。現(xiàn)將情況匯報如下。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成人低視力患者84例進行研究,全部符合低視力診斷標準:視力0.3至光感,視野半徑小于10°。其中,男性患者43例,占到總數的51.2%;女性患者31例,占到總數的48.8%。年齡最大83歲,最小49歲,平均年齡(73.6±2.3)歲。病程最長17年,最短3年,平均病程(6.3±1.7)年。所有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正常,認知功能正常,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有心、肺、腎等臟器嚴重并發(fā)癥、有藥物或酒精依賴史患者。
(1)基礎資料調查表:結合臨床相關經驗,借助有關文獻資料,將可能影響成人低視力患者生活質量的因素納入至調查問卷中,如患者的個人基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等)、疾病資料(病程、相關疾病史等)、面對疾病的態(tài)度、心理健康狀況等。每個項目包含五個選項:肯定、基本確定、確定、不太確定、不確定,分別賦予4-0分。
(2)采用中文版低視力生活質量量表(CLVQOL)[1]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共有25個與視力下降(包括盲和低視力)相關的等距等級條目,記分為0-5分,總分125分。將生活質量分為三個級別,分數在80分以上為優(yōu),分數在60-79分為良,分數在60分以下為差。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進行T檢驗,行單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在生活質量方面,男性患者的生活質量為(3 6.7 9±2.4 5)分,女性患者的生活質量為(37.01±2.38)分,男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將生活質量得分視為應變量,將各項影響因素(心理狀況、對疾病的態(tài)度、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等)視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心理狀況、對疾病的態(tài)度、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是成人低視力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見表1。
表1 患者生活質量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n)
成人低視力患者的生活質量一直是臨床關注的話題,臨床對成人低視力患者也有過大量的調查研究,都一直表明成人低視力患者的生活質量處于較低狀態(tài)[2]。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生活質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保持在較低水平,同臨床有關研究一致,具有較強的可信度。
影響成人低視力患者生活質量的因素比較多,本文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心理狀況、對疾病的態(tài)度、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是其中最為主要的因素,對生活質量的高低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心理狀況方面,疾病會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并且因為視力受限,容易引發(fā)心理上的問題,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消極心理,進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對疾病的態(tài)度方面,多數成人視力低下患者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普遍消極,對生活失去信心,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一種頹廢的生活狀態(tài)。在醫(yī)療費用支付方面,自費患者會盡量忍受而減少就診的次數,往往導致疾病的治療最佳時機延誤,生活質量明顯下降[3]。
綜上所述,成人低視力患者的生活質量保持在較低的水平,心理狀況、對疾病的態(tài)度、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是其主要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