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舒尹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就是將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建立在現(xiàn)實基礎之上,使其以日常生活為背景,啟發(fā)學生作為主體參與教學并滿足自身的發(fā)展需要,讓教學實現(xiàn)“從生活到課堂再到生活”的目標。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對于提高教育質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真正發(fā)展學生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策略應用進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生活化 小學語文教學 策略
由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情感認知能力比較薄弱,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當注重結合實際,利用學生已有認知幫助完成知識遷移。教師應當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時代的聯(lián)系,指導學生運用生活經(jīng)驗理解教材,合理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課堂,突破教材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隔閡,并將教材意義延伸到生活體驗中去,改變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誤解,充分發(fā)揮語文“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的作用。
一、利用生活經(jīng)驗,理解教學內容
從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發(fā)展水平出發(fā),將語文教材中枯燥、深奧的文字轉化為與學生自身密切相關的事物,更容易讓學生去接納。適當選擇生活中的一些元素與知識聯(lián)系起來,為學生理解抽象性知識提供了途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索。教師應當合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把握好實際與知識之間的跨度,引導學生從自身生活領域出發(fā),領悟教材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獲得真實的態(tài)度體驗。教師在教學“如何給作文起一個好的名字”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周邊商店的店名。比如有的店的名字叫“三千尺牛肉面”,學生會有疑問:為什么是“三千尺”呢?難道店里的牛肉面都有三千尺長嗎?其實,這只是對食物的特點進行了一些夸張化而已,這樣反而能吸引很多好奇的顧客。由此,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商店招牌還為學生提供了寫作靈感,這不就是很好的生活素材嗎?在學習新課之前,教師也可以利用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為生活和教材架起一座橋梁來。例如,教師在教學《秋天》之前,可以先讓學生畫一幅展現(xiàn)秋天景象的圖畫或者進行一次關于秋天的討論,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對秋天的印象,喚醒心底對秋天的記憶,然后教師再轉入課文教學:“那么我們來看一下別人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樣的,是否和你們一樣呢?”這樣一來,文章內容很快就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建立起聯(lián)系,學生很容易就將自己的注意力轉向文章所描繪的秋日情景中去了。另外,對于教材所傳達的一些思想情感,單憑簡單的文字描述很難讓學生感同身受,這時,教師就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尋找一定的生活情景來實現(xiàn)教材的代入感。比如,在教學《媽媽睡了》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媽媽進行一個小調查,問問媽媽今天都做了什么,寫一份媽媽的行程表,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的時候,聯(lián)想起自己的媽媽,她辛辛苦苦工作,回來還要做家務,她是不是也很累,也想舒服地睡一個覺呢?這樣,學生在閱讀這篇課文的時候,便將自己對母親的敬愛之情帶入其中,更深刻地理解到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創(chuàng)設課堂生活情境
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場所,是學生集體參與學習的重要營地。為語文課堂設計一定的生活情境,可以為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注入相當?shù)幕盍?,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拉近語文與生活的關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建中去,改變學生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得到直接的情感體驗。例如,教師在教學生認字的時候,可以搜集生活中常見的文字標識,比如胃藥廣告里的“一步到胃”,微信推廣時的宣傳語“碼上有錢”等等,讓學生尋找這些詞語里的錯誤文字,教師也可以借此考察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正確詞語的印象,也避免了日常生活中這些錯誤文字對學生的誤導。另外,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材中的某些內容也可能無法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這時,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媒介幫助學生走進與之相關的生活情境中去。例如,教師在介紹某些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習慣時,無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建立起聯(lián)系,這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播放的形式來展現(xiàn)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風貌,使學生得到視覺、聽覺的真實體驗,仿佛身臨其境般過了一次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這種生活情境教學突破了課堂的時間、地域等限制,讓學生即使身處課堂,也依舊能深切地感受到課堂之外的生活元素,自覺地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與自己密切相關的事物或情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
三、體驗生活,延伸教材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教授學生語言文字、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還要求教師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yǎng),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而小學語文教學真正的教育意義在于它是否對學生的情感和道德產(chǎn)生了良好的影響,是否讓學生真正體驗到了知識與生活的真諦。教師應當通過讓學生體驗生活的方式,將教材所要表達的實際意義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記住的不僅僅是語言和文字,更是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情感。由于網(wǎng)絡的普及,現(xiàn)在很多小學生除了在學校上課之外,回到家便坐在電腦前或拿著手機進行網(wǎng)絡聊天或打游戲,對于這種現(xiàn)象,教師要鼓勵學生走出家門,多接觸自然,留心觀察身邊的動植物,例如,在教學《祖父的園子》一課時,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像文中的小孩子一樣融入到自然環(huán)境中去,多陪伴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過一過他們的田園生活,別讓網(wǎng)絡建起一堵隔絕親情的圍墻,也別讓網(wǎng)絡搶走與大自然親密交流的機會。
結語:語文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小學語文教學本身比較注重從學生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結合實際,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并建立更完整的認知結構。因此,教師應當合理運用教學生活化策略,建立起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加深學生的學習感知,提高小學語文教材的實用性,用心引導學生利用生活元素理解教材內容,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沈明瑋.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策略管窺[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1):1-1.
[2]張平.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談[J].《學周刊》,2015(20):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