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菁
(贛榆區(qū)中醫(yī)院手術室,江蘇 連云港 2221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此病患者多為老年人[1]。此病患者的心肌受損,其心肌的結構和功能可發(fā)生變化,使其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2],進而出現(xiàn)呼吸困難、乏力和體液潴留等癥狀。臨床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不僅要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還要延緩其心肌重構的進展,降低其死亡率。為了確保此病患者接受治療的效果,在其接受治療期間應對其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的效果。現(xiàn)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間連云港市贛榆區(qū)中醫(yī)院收治的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32例,其平均年齡為(61.7±11.4)歲;其中NYHA分級為Ⅰ級的患者有33例,為Ⅱ級的患者有35例,為Ⅲ級的患者有24例,為Ⅳ級的患者有14例。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關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其均未患有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及肝腎功能不全。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為其使用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利尿劑、洋地黃等藥物進行治療。對這些患者均進行病情監(jiān)測、用藥指導、飲食護理、生活照護等常規(guī)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進行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的方法是: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會出現(xiàn)氣道阻塞的情況,其呼吸功能可受到影響。護理人員叮囑患者多飲水,以稀釋其呼吸道內(nèi)的痰液。如果患者呼吸道內(nèi)的痰液較為粘稠、且顏色呈黃色,說明其出現(xiàn)了呼吸道感染,應遵醫(yī)囑及時對其進行抗感染治療。告知患者在咳痰時要取坐位,指導其在吸氣后屏住呼吸,然后再用力咳嗽,通過增加胸腹肌的收縮力加大其胸腔的壓力,從而確保將痰液順利咳出。指導患者使用無洞紙袋進行呼吸訓練,從而改善其呼吸功能。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缺氧癥狀。護理人員應遵醫(yī)囑為患者吸氧,以改善其呼吸困難的癥狀,降低其肺動脈壓??梢允褂帽侨捅菍Ч転榛颊呶?。在使用鼻塞為患者吸氧前,應為其選擇合適型號的鼻塞。將鼻塞塞入患者的鼻前庭內(nèi),保證鼻塞與其鼻腔緊密地接觸,進而確保其在呼吸時能夠充分地吸入氧氣。在使用鼻導管為患者進行氧療前,應將鼻導管插入其鼻腔頂端軟腭的后部,從而確保氧氣的持續(xù)供給。3)護理人員積極地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其情緒的變化情況。認真傾聽患者的訴說,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并為其講解與所患疾病相關的知識,為其列舉治療效果較好的病例,以提高其對治療的信心,消除其悲觀、恐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當患者的治療取得一定的療效時,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其肯定,進一步提高其對治療的配合度。4)護理人員遵醫(yī)囑對患者進行用藥治療,并注意觀察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在遵醫(yī)囑為患者靜脈滴注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時,應嚴格控制藥物的滴注速度,同時監(jiān)測其血壓。在遵醫(yī)囑為患者使用利尿劑進行治療時,應在清晨或上午時為患者用藥,以防因夜尿過多而影響其睡眠。同時遵醫(yī)囑為患者補充水電解質(zhì),以防其出現(xiàn)低鉀血癥和低鈉血癥。在遵醫(yī)囑為患者使用洋地黃進行治療時,應仔細觀察其是否出現(xiàn)房室傳導阻滯的癥狀。如果患者出現(xiàn)了該癥狀,應立即為其停止使用洋地黃,以防其發(fā)生洋地黃中毒。同時檢測患者血液中鉀、鎂的濃度,根據(jù)檢測的結果遵醫(yī)囑為其補鉀、補鎂。5)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適當?shù)倪\動,以提高其機體的免疫力。告知患者在運動期間若出現(xiàn)呼吸困難、胸痛、頭痛、頭暈的癥狀要立即停止運動。6)在患者出院當日,護理人員告知其在出院后要每日測量體重,每日的飲水量不應超過2 L,要限酒、戒煙,避免過度勞累及情緒過于激動,可每日步行30 min,每周運動5~6 d。告知患者要避免發(fā)生感染,不要擅自使用非甾體抗炎藥、激素類藥物、抗心律失常藥物進行治療。
在兩組患者入院時和治療半年后,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其焦慮、抑郁的情緒進行評分。SAS及SDS的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抑郁的情緒越嚴重[3]。記錄兩組患者步行10 min的距離。
使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接受治護前,兩組患者SAS及SDS的平均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護后,觀察組患者SAS及SDS的平均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護前后其SAS及SDS評分的比較(分,±s )
表1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護前后其SAS及SDS評分的比較(分,±s )
注:a與本組患者接受治護前相比,P<0.05; b與對照組患者接受治護后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SAS評分 SDS評分治護前 治護后 治護前 治護后對照組 53 62.92±2.26 57.16±3.14a 68.58±3.43 58.31±2.95a觀察組 53 63.05±2.77 33.93±6.46ab 68.16±4.08 35.67±2.09ab
在接受治護前,兩組患者步行10 min的平均距離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護后,觀察組患者步行10 min的平均距離長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護前后其步行10 min距離的比較(m,±s )
表2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護前后其步行10 min距離的比較(m,±s )
注:a與本組患者接受治護前相比,P<0.05; b與對照組患者接受治護后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步行10 min的距離治護前 治護后對照組 53 246.5±30.7 361.2±43.1a觀察組 53 245.0±30.7 403.9±46.4ab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較為復雜的臨床綜合征。此病患者主要的臨床癥狀是運動耐力下降、體液潴留。運動耐力下降可使患者出現(xiàn)呼吸困難、全身乏力、腹部及腿部水腫、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癥狀[4-5]。多數(sh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對所患疾病的危害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其遵醫(yī)性較差,其病情易反復發(fā)作[6]。臨床上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期間,應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以使其了解與慢性心力衰竭相關的知識,當其出現(xiàn)體重快速增加、下肢水腫復發(fā)、運動耐受性降低、心率加快或減緩、血壓降低或升高、心律不齊等情況時能夠及時入院就診。在本次研究中,筆者的團隊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對其實施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的效果較為理想。
[1] 劉芳,方淑華,趙強,等.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情緒及心功能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4,23(32):2952-2953.
[2] 劉輝,夏常泉,姚璐,等.自我效能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7,9(7):859-861.
[3] 項穎卿,羅萍,章國良,等.心理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伴焦慮抑郁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30(2):307-308.
[4] 沈蘊之,蔣紅,黃鶯,等.個案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3,28(17):26-28.
[5] 黃麗,程婧,吳繼雄,等.延續(xù)護理對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患者心功能、生存質(zhì)量和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4,36(3):292-293.
[6] 戴暉,閆海春,張影,等.立體化心理干預對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抑郁狀況的效果觀察[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27):3925-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