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瑞林
位于鶴慶的龍華山是一處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我和朋友在一次筆會有幸能夠走進龍華山到妙明居游玩。走進山路之中,大山的第一筆饋贈就是那清甜純凈的山泉水,那種天然甘甜的滋味讓人回味難忘。同行的趙師傅見我爬山有些吃力,就到山林里給我找來一截干樹枝拄著。他說拄著省力些。我們走到了半山腰,這里路的兩邊有幾棵栗樹,長得很茂盛,枝葉都在路上湊在一起了。這樹上結(jié)的小網(wǎng)果很好吃,在我的老家地區(qū)把它叫做“毛栗果”。果的外殼有刺,落到路上。三個人就用腳上的鞋去搓,一搓那果就出來了。趙師傅說我們是吃松鼠吃剩的了。三人分別撿了一把,邊走邊吃。
我們終于走到有圍欄的觀景臺。站在這里,整個甸南壩子盡收眼底。甸南素有“文墨之鄉(xiāng)”稱號:甸南的白族新娘裝也很有名氣:刺繡也很有名,有的婦女還被授予“非物質(zhì)文化繼承人”的稱號;李百萬建的白族民居也受到保護和開發(fā):越南山而過的茶馬古道也進行了修整:甸南的飲食文化也很有名,這些勤勞婦人燒的飯菜真的好吃極了。那菜做的色香味俱佳,至今那些菜的香味還停留在我的舌尖我的味蕾,讓我不能忘記。
經(jīng)過努力攀登,我們終于來到了龍華十八寺里最有名的妙明居廟前。老實說,龍華山我倒是經(jīng)過幾次,但是十八寺我一處也沒有到過。關(guān)于龍華十八寺的知識都是在本土作者寫的書上報上看的。
走完一千多臺級的臺階路,我們來到了妙明居的門外。幾棵一抱多粗的柏樹,指向藍天。右邊是衛(wèi)生間。站在門外,前殿的左右是守門金剛面目猙獰的粗坯塑像,還沒細塑彩畫。我們從正中進了門,看到的便是笑口常開肚大能容的彌勒佛祖塑像,左右分別是護法的八大金剛。從佛祖左側(cè)進到前院里,看到的也是幾棵鉆天的柏樹。院里擺滿了做好的和沒做好的柱料,幾個木工正在忙活著。我們上了臺階從中殿左側(cè)來到廚房旁邊的小廈下,這里擺了一張茶桌和幾個凳子。向果華師父及廚房里忙活的幾個婦女問了好,我就在茶桌旁坐了下來。趙師傅做活去了,我就一面喝茶,一面看梁先生的書。這時慶櫻和寶貴來了電話,問到哪里了,我說我已在妙明居喝茶了。同行的友人都夸我身體硬朗呢。
后來果華師父安排完了,也來和我坐著喝茶聊天。我和他有過一面之交。就是朵美水閣寺搬遷竣工后舉行開光典禮,他去主持儀式。那天我采訪了他,后來還為此寫了一篇新聞報道。
果華師父71歲了,還很健談,他向我介紹了他出家后為佛教所做的工作,州縣領(lǐng)導(dǎo)來妙明居視察后都給予支持和鼓勵。的確,做什么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才能做出一番成績來。正因為有果華師父鍥而不舍的二十多年的堅持和努力,已經(jīng)蕭條和破敗的妙明居才有了今天的嶄新面貌,妙明居也才成為善男信女們和游人們的好去處。佛教的偉大在于慈悲為懷和教人為善。后來果華師父要去打掃寺前的臺階路,我也趕快找了一把掃帚和他去掃。掃下去好遠了,果華師父說可以了,我們才回到寺里喝茶。
游人絡(luò)繹不絕,有的甚而舉家來游。因是周六休息日,來這里走走,一是爬山鍛煉,二是來這樣森林植被極好空氣極好的地方走走,讓疲累的心放松放松。登高望遠,陶冶心靈,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
文友們都攀登上來了。覺得很開心,很親切,大家就在后院的院子里坐著喝茶聊天。
后殿是大雄寶殿,中柱上有這樣一副楹聯(lián):妙音寶剎聽一聲古寺晨鐘頓醒塵夢:明月禪林照萬頃青松翠葉俄覺慧心。北耳房中柱上也有一副楹聯(lián):一株茶花四樹桂;四壁霧雨半山云。這兩副對聯(lián)均為邑人張中和所作,意思很好,書法也好,于是就摘抄下來。
后來廚房里把飯菜做好了,果華師父就把我們大家邀請到餐廳里去就餐。寺里弄了好多素菜招待我們,其中有一碗煮攀花,是我的家鄉(xiāng)菜,還有一碗蠶桑尖燴豆米,都好吃極了。在一種歡樂祥和的氣氛中吃完中飯。大家再到后院的茶桌就坐,喝茶聊天,果華師父拿來幾盤葵花子、炒豆、花生招待大家,那花生大而香,我也剝吃了好多個。
這時金燦操縱著無人機升空,拍攝下大家的聚會和妙明居的全貌。我這是第一次見到無人機,覺得很新奇,很驚訝。有了這些輔助的機器,我們的新聞記者將會拍攝到更好看的新聞圖片。
歡聲笑語,充滿了深山古剎妙明居。
后來,我們走出廟門,來到左側(cè)的森林中,尋了一塊較為平坦的地方,在兩棵松樹間拉起了“鶴慶縣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龍華山妙明居筆會”的橫幅,我們席地而坐,開始了筆會。
夕陽已經(jīng)西下。大家在妙明居門口依依不舍地告別了果華師父,他一再歡迎我們再次到妙明居觀光旅游。順著那初冬山林里的來時路,大家返程了。
和友人一起下山,大家邊走邊談,到了公路邊,朋友等我騎上摩托上了路。過大坪場,爬南莊坡,經(jīng)栗木箐,下河底坡和河底箐,到龍?zhí)扼洹;氐蕉涿篮脦滋炝耍^續(xù)平靜地工作和生活。但參加妙明居筆會的經(jīng)歷還歷歷在目。那龍華山初冬還青翠的山林,那盤山而上的五花石臺階路,那妙明居的參天柏樹;那木工趙師傅、雕塑師李師傅,那和和氣氣的盡心盡力的為恢復(fù)妙明居寺廟而殫精竭力了二十多年的果華師父;還有那頓妙明居的可口的午餐……讓我還想去那里走走看看。
編輯手記:
走進大山之中發(fā)現(xiàn)這個充滿內(nèi)涵的世界,《走進寶臺山》向我們展現(xiàn)寶臺山的獨特之美,雄偉壯麗的山峰、古樸輝煌的深山寺廟、新奇的野生動植物,仙境般的寶臺山總能給造訪的旅行者驚喜連連,在流連美景的同時,我們更應(yīng)該懂得取山之恩,守山之關(guān)。有很多充滿民俗風情的村莊,承載著舊日文化的積淀并以嶄新的面貌和姿態(tài)迎接著時間的洗禮,撥開云霧走進這樣的少數(shù)民族村莊,吸引我們的就是這里的生機、活力和充滿新奇和期待的一切,在《臘月,到肥度村做客》里,和作者一起走到這片熱土,走進山谷之家.去感受少數(shù)民族文化鮮活的模樣。恬靜祥和的村莊,熙攘喧鬧的小鎮(zhèn),總是讓人心生溫情,隨著時間的流動,無論是村莊還是人都懷抱著各自的生命歷程,那些充滿古韻的村莊積淀著許多令人流連忘返的故事和細節(jié),走進《古韻萂村》,讓我們品味這里的魅力,回味鄉(xiāng)愁的芬芳。妙明居是鶴慶縣著名的龍華十八寺之一,在歷史的歲月里靜臥在蒼翠的群山之中,一起跟隨著《妙明居游記》來靜靜享受這片禪意般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