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平,鐘建光廣東省茂名農(nóng)墾醫(yī)院(茂名,525200)
肝癌屬于我國一種常見腫瘤,于發(fā)病初期具有隱匿、 生長快和轉(zhuǎn)移率高等特點,加之此類病癥病死率較高,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臨床需盡早確診和實施有效治療方法[1]。本文對2015年2月-2017年9月確診的肝癌82例患者分別應用肝臟增強CT和肝臟MRI診斷的價值加以分析,現(xiàn)將本研究內(nèi)容作如下報告。
1.1一般資料
分析本院確診的肝癌82例患者資料,本方案均得到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研究對象均自愿簽署同意書,將以往無肝臟腫瘤病史和新近未出現(xiàn)肝臟占位病變者納入,將存在精神障礙者排除,所有患者均通過病理確診,且均和肝癌臨床相關診斷標準相符合[3]。其中男女比例45:37,年齡31~76歲,平均(51.49±2.16)歲,病程為20 d~12 m,平均(6.25±0.70)m,腫瘤直徑大于3 cm者35例,腫瘤直徑小于或等于3 cm者47例。
1.2診斷方法肝臟MRI: 選擇由西門子提供的1.5 T超導類核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膈肌至右腎下極為具體查范圍,層厚為10 mm,層距為2 mm,視野為40 cm×30 cm,首先進行T2WI、 T1WI常規(guī)平掃和系列掃描,后予以增強動態(tài)掃描。肝臟增強CT: 選擇由美國GE公司提供的64排螺旋CT機予以平掃和增強掃描,參數(shù)設置: 電流300 mA,電壓120 kV,5 mm掃描層厚,且于掃描前半小時服用2% 300~500 mL泛影葡胺(湖南漢森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43022106, 100 mL:60 g),開展全肝平掃和增強掃描,其中增強掃描時造影劑選擇優(yōu)維顯非離子造影劑(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生產(chǎn)),借助高壓注射器(美國Liebel-Flarsheim Company,OptiVantage型)進行注射,速率控制為每秒2.50~3.50 mL。
1.3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種診斷方法肝內(nèi)外病灶陽性檢出概率及準確率情況。
2.1對比兩種方法肝內(nèi)外病灶陽性檢出情況(P<0.05,詳見表1)。
2.2對比兩種方法診斷準確率兩種方法診斷腫瘤直徑大于3 cm準確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肝臟MRI診斷腫瘤直徑小于或等于3 cm及總準確率均較肝臟增強CT高(P<0.05,詳見表2)。
表1 對比兩種方法肝內(nèi)外病灶陽性檢出情況(n,%)
表2 對比兩種方法診斷準確率(n,%)
肝癌發(fā)病率較高, 僅低于肺癌和胃癌, 其患病人群廣泛, 以男性居多, 且此類疾病生存率低, 主要發(fā)病原因為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和肝硬化等, 臨床應積極預防。目前, 對于肝癌, 臨床常用診斷方法有增強CT、 常規(guī)B超和增強MRI等, 且增強CT、 增強MRI臨床診斷價值較高[4-5]。為尋求肝癌臨床可靠診斷方法, 從而為疾病盡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參考, 本研究對本院選取的82例患者分別應用肝臟增強CT和肝臟MRI診斷的價值進行比較分析。
于本研究結(jié)果中: 兩種方法肝外病灶陽性檢出概率和診斷腫瘤直徑大于3cm準確率對比均未顯示高度差異; 肝臟MRI肝內(nèi)病灶的陽性檢出概率92.68%和診斷腫瘤直徑小于或等于3厘米及總準確率93.62%及93.90%均較肝臟增強CT73.17%和70.21%及78.05%高, 和于進超[6]文獻研究結(jié)果一致性較高。提示: 肝癌患者應用肝臟MRI診斷價值高, 可提高患者肝內(nèi)病灶陽性檢出概率及疾病診斷準確率, 為疾病盡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重要依據(jù)。分析肝癌腫瘤實質(zhì)比較松散, 于掃描時主要表現(xiàn)為低密度, 可應用肝臟增強CT和肝臟MRI進行診斷, 加之由于肝癌需通過肝動脈予以供血, 使肝臟增強CT主要以肝動脈的供血表現(xiàn)作為判斷肝癌依據(jù), 但其診斷存在一定缺陷, 導致疾病診斷準確率較低。肝臟MRI具無放射輻射、 信號多和軟組織較高分辨率等特點, 能夠獲得清晰影像, 較肝臟增強CT經(jīng)動脈期的快速掃描加以判斷的準確率更高。臨床借助肝臟MRI診斷能夠提供肝臟病理生理、 代謝及解剖學圖像等信息, 且此類診斷方法具多序列的成像特點, 能夠借助信號特征不同對結(jié)節(jié)病變組織成分進行反映, 從而準確判斷腫瘤結(jié)節(jié)性質(zhì), 有利于提高患者肝內(nèi)病灶的陽性檢出概率及診斷準確率[7-8]?;谑軜颖纠龜?shù)、 時間等因素影響, 關于本研究患者應用肝臟增強CT和肝臟MRI診斷的特異性及敏感性情況, 有待臨床深入研究及驗證補充。
綜上所述, 臨床對肝癌患者應用肝臟MRI診斷價值較肝臟增強CT高, 有利于提高患者肝內(nèi)病灶陽性檢出概率及疾病診斷準確率, 能夠為疾病盡早采取有效預防及治療措施提供參考, 促進病情緩解, 具一定臨床應用、 推廣價值。
[1] 金高兵,徐玖飛.血清AFP-IgM復合物聯(lián)合肝功能檢測在肝癌患者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6,36(z2):32-33.
[2] 李飛飛,沈加林.能譜CT在診斷鑒別肝癌與FNH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2017,11(5):387-389.
[3] 中國抗癌協(xié)會肝癌專業(yè)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肝癌學組,中國抗癌協(xié)會病理專業(yè)委員會,等.原發(fā)性肝癌規(guī)范化病理診斷指南(2015年版)[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5,21(3):145-151.
[4] 趙年,李春華,李德秀,等.MRI與CT多期動態(tài)增強掃描診斷肝硬化伴肝癌的效果比較[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5):85-87,99.
[5] 鄭曉君,譚玲,時高峰.肝臟增強CT掃描在肝癌診斷中的研究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10):80-82.
[6] 于進超.肝臟增強CT與肝臟MRI在肝癌診斷準確率的臨床對比[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7,1(8):145-146.
[7] 江發(fā)良.探討肝臟增強CT與肝臟MRI在肝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34(23):5418-5419.
[8] 安傳房.肝臟增強CT與肝臟MRI在肝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6,27(21):4108-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