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福明
(大慶市大同區(qū)林源醫(yī)院,黑龍江 大慶 163813)
骨質疏松癥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其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特征為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1]。該類患者骨質脆性增加或病情加重時,輕微外傷即可能導致患者發(fā)生骨折。該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較為多見,尤其是中老年婦女[2]。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使得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絕經后的女性,雌性激素顯著下降,骨吸收速度明顯快于形成速度,骨量丟失以及骨小梁減少,最終引發(fā)骨質疏松癥[3]。本研究對綜合治療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收的94例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組47例,觀察組年齡58~87歲,平均(70.56±8.72)歲;對照組年齡59~88歲,平均(70.63±8.81)歲。所以患者通過相關檢查均確診為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且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患者以及心、肝、腎等重要器官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
觀察組采用綜合治療,其包括:①調節(jié)體內鈣代謝,口服阿倫磷酸鈣片,70mg/次,1周/次,在清晨用餐前服用;同時采用鮭魚降鈣素噴鼻劑200IU/次,2d/次;②促鈣質吸收:口服骨化三醇膠丸,0.25μg/次,2次/d,或口服碳酸鈣維生素D,600mg/次,1次/d;③性激素替代療法: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采用替勃龍片,1.25mg/次,1次/d,或口服鹽酸雷洛昔芬片,60mg/次,1次/d;或口服甲基睪丸素片,8~10mg/次,2次/d;④止痛治療:根據患者自身的耐受能力以及疼痛情況,合理的應用羅通定片,30mg/次,3次/d;或口服塞來昔布膠囊,0.2g/次,1次/d[4]。對照組采用止痛和促進鈣吸收治療,治療方法與觀察組一致。
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采用數字疼痛評分法對其疼痛程度進行評定,分值為0~1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嚴重?;颊咧委熀筇弁辞闆r完全消失,視為顯效;患者治療后疼痛情況有所緩解,視為有效;患者治療疼痛情況未得到改善,或病情加重,視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例數×100%。
數據用SPSS 22.0分析,計量資料(±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χ2檢驗,P<0.05,表明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
股骨大轉子密度值:觀察組(673.64±85.72)g/cm2,對照組(655.47±80.13))g/cm2,t=1.061,P=0.291;股骨頸密度值:觀察組(772.96±98.08)g/cm2, 對 照 組(742.57±92.35)g/cm2,t=1.546,P=0.125。兩組患者治療后股骨大轉子密度值以及股骨頸密度值比較(P>0.05)。
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其發(fā)病機制與雌性激素在女性絕經后分泌失調具有密切的關系[5-6]。有研究表明,絕經后5~15年的女性引發(fā)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的幾率較高。其主要表現為全身量骨減少、骨脆性增加以及骨小梁組織破壞。該類患者由于骨組織遭受破壞,全身會有多處骨痛情況存在,繼而使得其骨脆性增加,極易引發(fā)骨折,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7-8]。
該疾病是由骨代謝和激素的相互作用導致,雌性激素能夠有效的抑制破骨細胞,增加成骨細胞的活性,同時加上與甲狀旁腺激素、1.25-(OH)2D3等相互作用,促進了骨質的生成,繼而增加其骨量。絕經后女性因其自身內分泌減少,甲狀旁腺激素相關功能的增強,使得骨鈣對血鈣的釋放增多[9]。此外,因患者年齡不斷的增長,其腎臟功能在不斷的衰減,分泌1.25-(OH)2D3量在減少,并且其腎臟以及腸道對鈣的吸收量也在減少,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和骨吸收的增加,提高其血鈣水平,繼而發(fā)生骨質疏松癥[10]。臨床上采用性激素替代療法是根據該疾病的發(fā)病機制所制定的,采用該方法治療前,需要嚴格的對患者進行全面的檢查,治療過程中合理的控制其雌激素劑量?;钚跃S生素D具有促進腸道吸收鈣的作用,治療時使用一定量的活性維生素D,有利于緩解骨質酥松癥。降素鈣具有緩解疼痛、控制骨質疏松的作用。本研究對綜合治療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股骨大轉子密度值以及股骨頸密度值比較(P>0.05)。
綜上所述,對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采用綜合治療具有顯著的療效,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1] 王武杰,胡建國.綜合治療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112例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4,21(11):1731-1732.
[2] 徐輝.綜合治療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56例臨床研究[J].黑龍江科學 ,2017,8(14):18-19.
[3] 趙志榮,李憲成.老年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內分泌綜合治療48例臨床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16,32(1):39-41.
[4] 王萍.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綜合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旬刊,2014,24(4):2625-2626.
[5] 施婷婷.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綜合治療臨床分析[J].醫(yī)藥前沿 ,2016,6(11):200-201.
[6] 楊波.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綜合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6,14(24):69.
[7] 劉建坤.關于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綜合治療的臨床觀察分析[J].飲食保健,2015,2(11):50-51.
[8] 代娟霞.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采用綜合治療的臨床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21):139-140.
[9] 宋玉香.探討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綜合治療有效性[J].醫(yī)學信息 ,2015,28(7):60-61.
[10] 黃丹萍.綜合治療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J].遼寧醫(yī)學雜志 ,2016,30(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