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梅
讀《史懷哲傳》,我方知被譽為“非洲之父”的德籍醫(yī)生史懷哲,橫跨了幾個領(lǐng)域,是知名的哲學家、音樂家、神學家。因此,書中可以給人啟迪的事例很多。不過若是陪孩子讀,我建議別錯過下面的這個故事,因為它觸及“霸凌事件”“情緒管理”議題,對孩子的情商教育有幫助。
在史懷哲的童年時代,鄰村住著一位名叫帝謝的猶太人。當時那里并沒有其他猶太人居住,村里的小孩看見以買賣家畜為生的帝謝拉驢車經(jīng)過,會一路跟隨,并以取笑他為樂。
有一天,史懷哲也在驢車后面跟著大家喊叫:“喂,猶太人,帝謝!”有人還把圍巾卷成豬耳朵模樣,邊學豬叫邊跑到帝謝身旁嘲笑他。有白色胡子的帝謝似乎什么都沒有聽到看到,仍然若無其事地走著,小孩子們就一路跟隨他到村鎮(zhèn)郊外的橋上去。
當?shù)壑x牽著驢車越過橋梁,走到橋的那一端時,他突然轉(zhuǎn)過頭,朝著史懷哲他們和藹地笑了一笑。這回頭的微笑對其他孩子沒有影響,他們還是高聲喊叫。但史懷哲走著的腿突然變僵硬了,他心中倏地升起了對帝謝的敬意:“帝謝實在了不起,即使我們時常這樣嘲弄他,他卻一直保持冷靜溫和,還送給我們這樣和善的笑容?!?/p>
史懷哲在自傳里提到,帝謝的這次回眸微笑,不僅僅是讓他了解到自己行為的不當——每當有人惹他生氣,他想破口大罵,或想做出粗野的舉動時,帝謝回眸微笑的這一幕就會浮現(xiàn)在腦海里,讓他冷靜下來,學著像帝謝那樣微笑以對,因而化解了不少的沖突。
史懷哲這位世人景仰的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愛心善念的滋長大都來自他童年的遭遇及感悟。像這則猶太人帝謝回眸微笑的故事,若能陪著孩子閱讀、思考與討論,相信對孩子學習如何掌握、管理情緒很有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