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槿 廖冬梅
或許是
一脈相承的血統(tǒng)
在香港
在曾榮輝等一批有志人士身上
曾子文化得到了傳承
他們更希望
透過各種形式
加強曾子文化的推廣
以期構建美好生活
由心出發(fā)
或許,在成千上萬的香港青年人當中,曾榮輝先生並非是那耀眼的一個,然而,當他身肩起“弘揚曾子優(yōu)秀文化”的使命時,這一切,令他有了明確的方向,也令他有了與其他青年人不同的光芒。
曾榮輝先生祖籍汕尾,早在幾十年前,父母遷居至香港。當年,內地貧困,每逢過節(jié)過年,父母都需要把禮品大包小包地拎回家鄉(xiāng)分送給老家的親戚朋友,這樣的生活情景在曾榮輝先生的腦海中記憶猶新,更令他感受深刻的是,父母是心懷感恩的人,心心念念宗親的人。
然而,雖說有父母耳濡目染的影響,但少年時的曾榮輝先生對傳統(tǒng)文化了解不多,還不知有“曾子”這個歷史人物。成年以後,他開始加入一些義工活動,透過做義工,他慢慢地了解到了曾子思想,開始意識到以往自己年少時的不“孝”(經常在外面玩,夜深才回家,與父母的交流不多等)。當認識到這些時,他對曾子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作為四大圣賢之一的——曾子,是繼孔子之後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上承孔子之道,下開思孟學派,在傳承發(fā)展儒學文化中起著關鍵而重要的歷史作用,無論是修齊治平的政治觀,還是省身、慎獨之道,都在儒學思想體系中佔據(jù)重要的位置,可以說,其思想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儒家文化發(fā)展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圍繞有關曾子的一切,曾榮輝先生不斷地透過網(wǎng)絡、翻閱書本材料、請教前輩等方式,來了解這位對曾氏乃至全中國都十分重要的思想家。
慢慢地,曾榮輝先生了解到“三省吾身”“忠為孝本”“修齊治平”等等觀念主張,越了解曾子及其思想,而受到的影響也越深,進而萌發(fā)了一種將曾子文化發(fā)揚光大的想法。他認為,自己就是受到曾子思想教化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因而希望通過自己的宣揚使得曾子文化有一個良好的循環(huán),讓更多人了解曾子文化。他說:“兩千多年來,曾子文化對整個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透過寺廟、祖譜等方式得以傳承下來,到如今,作為曾氏子孫的一份子,我感覺自己有義務將曾子文化傳揚?!?/p>
以此為目標,曾榮輝先生由心出發(fā),從自己做好開始,不斷推廣。
將正能量傳遍世界 共同構建和諧社會
2010年,曾榮輝先生透過FACEBOOK開設了“曾氏淵源”,希望能聯(lián)絡全球各地的曾氏宗親,沒想到,這一舉動,一呼百應,短短時間內,他便聚集了兩千多位曾氏宗親,參與者來自全球多個國家。他欣喜地說道:“沒想到,還有英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qū)的曾氏宗親源源不斷地加入,力量日益壯大了?!?/p>
最開始,他發(fā)起了每月一次網(wǎng)絡聚會,但這種聚會終究不是正式的,在眾人的提議之下,索性成立了一個相關的非牟利組織。2014年,醞釀了四年之久的曾子文化協(xié)會成立,由曾榮輝先生擔任創(chuàng)會主席。因而,這個曾氏的大家庭,從網(wǎng)絡走到了現(xiàn)實,團聚在一起。
曾子文化協(xié)會,凝聚了一批認同曾氏的開派祖“儒家宗圣曾子”所倡導的孝義文化,推崇建立個人品德修養(yǎng)和愛護父母長幼,繼而實現(xiàn)更宏大的志向,讓父母感到尊榮和驕傲的精神,旨在將正能量傳遍世界,共同構建和諧社會。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F(xiàn)如今,大家在清明節(jié)之際慎終追遠,追思先賢,其實這正是曾子文化中的組成部分之一?!北局环葚熑?,曾榮輝先生攜手一批義工大力推動曾子文化的弘揚。
由於在香港專門開設傳授曾子文化有一些困難,曾榮輝先生選擇了更容易讓市民接受的方式,他舉辦了多種活動,並在活動中融入曾子思想,讓市民們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曾子的認識,並以身作則。
自2014年,曾子文化協(xié)會舉辦了大量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例如:2015年舉辦的“深水埗區(qū)敬老送暖大行動2015”“孝感動天頌母親”探訪活動,“尼泊爾天災捐衣籌募”等;2016年舉辦的“賣旗,支持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xié)會”活動,“金曲妙?迎新歲”慈善音樂會,“耳視目聽?孝迎火猴”傷健同樂日,“聾健共融”無聲飯局2016等;2017年舉辦的“曾子愛心送暖意”獨居長者探訪,泰緣妙佛堂慈善團體派米活動,智能平安關愛服務啟動禮等,大大小小活動多達近百項。
曾榮輝先生表示,如今分枝家庭很多,對長者心靈上的關心有些欠缺,因而希望能多發(fā)動一些義工,多給予長者在心靈上的關懷,從而巧妙地將曾子思想和正能量傳遞給社會。為了做好這份工作,他一有空就往曾子文化協(xié)會跑,以致於有些影響他的本職工作,不過他在盡量想辦法平衡兩者的關係,做到最好。
在未來,曾子文化協(xié)會將致力做更多弘揚曾子文化的工作,他們透露,將舉辦以華服為主題的活動。他們表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旗袍是中國56個民族中,由清朝滿族的傳統(tǒng)服飾改良過來的其中一款華夏服飾,而華服早在遠古黃帝“垂裳而治”開始直至明朝,都是以漢人的傳統(tǒng)服飾為主流,蘊含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歷史和智慧,因而他們將以此為主題,透過此舉,將包括曾子文化在內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帶給香港市民,讓大家從著裝到思想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洗禮,屆而達到良好的傳統(tǒng)的推廣作用。
德不孤 必有鄰
隨著活動越來越多,以曾子文化協(xié)會為中心的輻射力也越來越大,令人欣喜的是,他們已團結起了超過三百人的義工隊伍。
其中,曾子文化協(xié)會副主席曾彩嫦女士就是透過FACEBOOK結識並與曾榮輝先生同行的一員,他們以曾子文化協(xié)會為平臺,不斷地弘揚滲透在市民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曾子思想。除此之外,從事紅酒貿易的阮佩妍女士是該會的司庫,該會的執(zhí)委還有蘇雅麗、劉弘發(fā)、馬肖玲、曾偉豪、曾玉儀、曾惠蓮、黃麗珍、洪碧玉、陳啟超、曾炳南、曾小玲等,可見曾子文化協(xié)會已形成了不分姓氏、揚孝立德的好風尚,大家志同道合,共同倡導孝義文化,共襄盛事。
他們表示: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根溯源,是炎黃子孫的天性。曾子認為,孝為一切道德的根本,不僅是個人行為和治理家庭的凖繩,也是治國安邦平天下的基本綱領。早在2000多年前,曾子的孝道就在社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現(xiàn)實社會中仍然具有洗滌和借鑒作用。文化不分彼此,曾子文化將不同姓氏的人凝聚在了一起,大家有著共同的方向和目標,帶著一種責任感前行。
曾榮輝先生強調:“在當下人心浮躁的社會,學習、研究、弘揚曾子思想,對構建和諧社會、迎接美好生活,以及維持香港的持續(xù)繁榮穩(wěn)定具有積極的作用?!币源藶槌霭l(fā)點,他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有一間專注於宣揚曾子文化的學校,從孩子學起,以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的優(yōu)質品質,同時希望將曾子文化協(xié)會發(fā)展得日益正規(guī),服務更多人。
德不孤,必有鄰。在邁向新時代的當下,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受重視,然而這個推廣過程,仍需要廣大的志士能人真正地一點一滴地去推廣,這條路任重道遠,但曾榮輝先生決定後便不會輕易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