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炳炎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制課之所以不大受學生歡迎,關鍵在于課堂教學過于死板,流于程式化。教師一節(jié)課的任務是怎樣把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講完,給學生提的要求是如何不打折扣的把重要的知識點記住。
關鍵詞:程式化 生活 健康成長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容易被忽視的課,人們都把它看成是副科,覺得沒必要花大精力去面對。老師認為記記背背就行了,學生認為課上聽聽,考試還開卷,根本用不著在這科上浪費時間。于是出現(xiàn)了從老師到學生懈怠的局面。至于課堂教學,大多也就隨意而簡單,沒有什么亮點可言。然而,就學生的健康成長而言,沒有什么副科和正科之分,都是知識,都在學生健康成長中起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初中道德與法制這門課程,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一、避免課堂教學的程式化
初中道德與法制課之所以不大受學生歡迎,關鍵在于課堂教學過于死板,流于程式化。教師一節(jié)課的任務是怎樣把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講完,給學生提的要求是如何不打折扣的把重要的知識點記住。本著這兩個要素,教師在課堂上一般不采取什么活潑生動的教學策略,因為那樣有時很浪費時間,不如把知識點快速過一遍,把時間省出來給學生們課上背一會。時間一久,學生們就有了抵觸情緒。那么如何改變呢?我采取了將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形象化的方式,由學生參與進來的方式。這樣學生們的積極性就被調(diào)動了起來,老師也避免了串講的生硬方式。例如,在講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做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人》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就避免了生硬的說教,而是讓學生在課堂小活動中切實的去感受。在學校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學習,專門欺負弱小老實的同學,認為毆打同學是小事,認為向同學索要錢財也不是什么大事,因此,越來越囂張,直至被公安局追究其法律責任。針對這樣的校園欺凌事件,我就在課堂上讓學生排成小品,真實的感受一下。這勝過我枯燥的說教。在小品中,三個同學扮演強橫的學生,一個同學扮演受欺凌的同學,兩個同學扮演警察。情節(jié)都是他們自己設計的。要放學了,一位同學走得有點遲,教室里只剩下他一個,他收好書包,剛打算離開,教室里就闖進來三個外班的同學,他們把他團團圍住,嘴里不干不凈的罵著,一個人還把手伸出來說:“識相點,趕緊給我們點錢花,否則有你好受。”這位同學一看自己處境危險,也不敢爭辯,就乖乖的掏出來一百元錢給了他們,這三個人得逞以后,拿著錢揚長而去。隨后這位被勒索的同學就到附近的派出所報了案。很快,這三個勒索財務的家伙就被抓住了。他們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個小品讓學生們懂得了自己要學會遵守法律,還要學會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不能自認倒霉,那樣只會助長壞人的囂張氣焰。這樣活潑的教學形式,學生們很喜歡,課堂效果也很好,由學生自己把課堂重點強調(diào)出來,比老師生硬的說教要強得多。關鍵是學生們非常喜歡道德與法治課了。
二、和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
在課本上有這樣一部分,要求學生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我認為這一部分關鍵是要對學生產(chǎn)生真正的觸動,而不是死記硬背過課本上的理論。本來,這門課程就是用來指導學生們生活和學習的,考試只是一種輔助手段,而不是最終的目的。為了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一上課,我先把話題轉移到學生們的生活中。我問:同學們,你們在生活和學習中,有獨立的一些能力了嗎?他們紛紛表示有。于是,我接著說:“那好,下面,我給大家發(fā)一張紙,你們把自己能獨立做些什么事情寫下來,看誰最獨立。”十五分鐘之后,我讓一位同學讀一下自己的自立內(nèi)容,他寫道:“我能獨立完成作業(yè),能自己鋪床疊被子,能自己洗衣服,會做簡單的飯,自己會去醫(yī)院看病打針,不用父母陪。暑假期間自己勤工儉學,自己打過短工。”這位同學的發(fā)言讓學生們很敬佩,大家紛紛鼓起了掌。
三、構建平等交流的情境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為學生構建平等交流的情境氛圍,通過一些小游戲、小情境等與學生形成互動。例如,在組織《青春期的煩惱》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紙條寫出自己的煩惱,然后在搜集整理后選出或隨機抽選出一些“煩惱”,與學生共同討論應當如何解決。通常情況下,學生寫出的這些煩惱都是能激發(fā)學生之間共鳴的,然而經(jīng)過大家的討論,能夠給出許多解決的方法,最終由教師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總結,能夠簡化了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步驟,推動教學發(fā)展。也能促使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扮演“知心姐姐”引導學生擺脫青春期的煩惱等。這只是平等交流情境的一種情況,還有很多時候,平等交流的氛圍體現(xiàn)在教學中,而不是特定的一種形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更為精細化的設計課堂,注意細節(jié)及氛圍的處理。
四、結語
將生活情境帶入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能夠使教材中固定的文字內(nèi)容轉變?yōu)樨S富多彩的、動態(tài)的生活,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學習這些知識的意義所在,并且將所學知識反作用于生活,自覺運用于生活中,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意義,以及道德與法律在生活中的力量,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質(zhì)與法律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謝八聲.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研究,2009,(02).
[2]宋秉儒.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評價探究[J].新課程,2009,(01).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梧州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