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萌
(蘇州圖書館,江蘇蘇州 215000)
圖書館的公益講座是圖書館工作者通過策劃、組織、演講對話來進行知識傳播以進行讀者教育的圖書館業(yè)務。公益講座作為一種免費的教育資源,已成為公共圖書館開展讀者服務的重要載體。它是公共圖書館傳播知識、進行讀者教育的重要形式,是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圖書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
為進一步探討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服務的發(fā)展現(xiàn)狀,通過對蘇州圖書館、張家港圖書館、常熟圖書館、昆山市圖書館、太倉市圖書館、吳江區(qū)圖書館、吳中區(qū)圖書館、姑蘇區(qū)圖書館、獨墅湖圖書館等蘇州地區(qū)九所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情況的調查,以期了解目前公共圖書館舉辦講座的實際情況、存在問題以及應對策略,并探討積極打造公共圖書館講座活動“新時代版”的基本方略。
本次公共圖書館講座調查情況和數(shù)據主要來源:瀏覽了蘇州市九所公共圖書館網頁,調閱了《市民閱讀手冊》,及與舉辦講座主辦者進行訪問等。
分別從講座名稱、管理單位、網站訪問路徑、講座頻率、講座側重等五方面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
講座名稱管理單位成立時間(年)網站訪問路徑講座頻率講座側重蘇州大講壇蘇州圖書館2001.6蘇圖信息/蘇州大講壇每周二期地方文化、健康知識、藝術欣賞、基層黨員培訓滄江市民大講堂張家港圖書館2001張圖公告每月二期時政熱點、經濟金融、社會教育、文化藝術、生活健康、科技環(huán)保“市民課堂”講座常熟圖書館2005講座會展/常圖講座每周一期常熟文化、健康知識、時事政策昆山市民大講壇昆山市圖書館2006.9昆圖資訊/昆圖講座每周一期名家講座、健康知識、少兒閱讀婁東大講堂太倉市圖書館2003最新動態(tài)/市民講座每月三期文史藝術、保健養(yǎng)生、地方文化垂虹講壇吳江區(qū)圖書館2008垂虹講壇每月一期青少年素質教育、政策法規(guī)宣傳、生活與健康、文化藝術、時政熱點太湖大講堂吳中區(qū)圖書館2014專題欄目/太湖大講堂每月1-2期吳地文化、健康知識、少兒閱讀姑蘇大講堂姑蘇區(qū)圖書館2013.10讀者服務/姑蘇大講堂每月二期百姓達人、少兒國學、基層培訓湖畔論壇獨墅湖圖書館2006.4講座展覽/講座預告每月五期企業(yè)培訓、知識產權
資料來源:蘇州閱讀節(jié)組委會編:《市民閱讀手冊》,古吳軒出版社2016年版,第140-146頁。
1.2.1 講座服務體現(xiàn)公益化
在文化部、財政部聯(lián)合下發(fā)的《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中,提到有關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的基本內容時明確指出“文獻資源借閱、檢索與咨詢、公益性講座和展覽、基層輔導、流動服務等基本文化服務項目健全并免費提供”,這對公共圖書館的基本服務的類型和性質做出了清楚的分類和政策要求。蘇州市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服務從舉辦第一期開始,就秉承“公益性”的原則,向所有市民免費開放。
1.2.2 講座服務日漸成熟化
公共圖書館舉辦公益講座從最初的創(chuàng)新性服務到現(xiàn)在的常規(guī)性工作,公益講座經歷了一個基于雛形理念到實踐發(fā)展成熟的過程。從調查中不難發(fā)現(xiàn),蘇州市九家公共圖書館講座成立的時間都比較早,舉辦時間超過十年以上的有7家。各地公共圖書館都有一定的經費和設置了專門部門和人員負責講座的策劃、宣傳、組織、講座產品的后續(xù)制作。
1.2.3 講座服務品牌固定化
公益講座品牌是圖書館的無形資產,對樹立圖書館形象、深化讀者服務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公益講座要有一個易識別、有內涵的講座名稱和講座標志,同時可以結合所在館和所在地區(qū)的文化特點,辦出特色,講座的特色也是形成講座品牌的重要因素。如:蘇州圖書館之“蘇州大講壇”,張家港圖書館“滄江市民大講堂”,常熟圖書館“市民課堂”講座,昆山市圖書館“昆山市民大講壇”,太倉市圖書館“婁東大講堂”,吳江區(qū)圖書館“垂虹講壇”,吳中區(qū)圖書館“太湖大講堂”,姑蘇區(qū)圖書館“姑蘇大講堂”,獨墅湖圖書館“湖畔論壇”。這些講座品牌無疑已成為地方文化主要特色之一,也是各個公共圖書館形象的重要體現(xiàn)。
1.2.4 講座服務內容系列化
蘇州圖書館蘇州大講壇已形成《名家大講堂》《先鋒講壇》《蘇州地方文化系列》《非遺系列》《相約健康系列》《科普系列》《旅游大講堂》等18個系列。張家港市圖書館滄江市民大講堂主要有專家講座、鄉(xiāng)土課堂、E線平臺三大品牌,講座內容涉及時政熱點、經濟金融、社會教育、文化藝術、生活健康、科技環(huán)保等六大系列。常熟圖書館“市民課堂”講座主要在生活、學習、理財、保健、藝術等各個層面開辦系列。昆山市圖書館市民大講壇主要為家風家訓講座、傳統(tǒng)文化講座、法律知識講座、健康養(yǎng)生講座、藝術鑒賞講座等內容。太倉市圖書館婁東大講堂開辟有地方文化、名人名家、文史藝術、時政熱點、經濟金融、教育培訓、法律社會、保健養(yǎng)生、科技博覽等多個欄目的系列講座。吳江區(qū)圖書館垂虹講壇開設青少年素質教育、政策法規(guī)宣傳、生活與健康、文化藝術、名家講座等欄目。吳中區(qū)圖書館太湖大講堂開設文化名人吳中行、太湖大講堂校園行、典范蘇州、少兒閱讀系列等系列。姑蘇區(qū)圖書館姑蘇大講堂“名家講堂”系列、少兒國學堂系列、百姓達人講堂系列、進基層系列。獨墅湖圖書館湖畔論壇開設學術百家、文化聚焦、商界縱橫、政壇風云四大系列主題。
調查中發(fā)現(xiàn),盡管公共圖書館講座的上座率基本達到了場場爆滿,但聽眾中老年人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聽眾對象老齡化已成為公共圖書館講座現(xiàn)場的一道“景致”。無論何主題的講座,已形成一批固定的“老年粉絲團”,風雨無阻,呼朋喚友,講座現(xiàn)場儼然成為老年朋友聚會的場所。聽眾群體以老年人居多,與公共圖書館舉辦公益講座面向全體大眾的最初定位有所偏差,也難以滿足公共圖書館舉辦講座為開展社會教育、提升全社會文明素質的初衷。
目前大多公共圖書館講座形式都是以“坐講”式為主,主講人在講臺上“授課”,聽眾在下面“聽課”,聽眾缺乏與主講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互動性不強。盡管有時講座結尾會預留一定的時間和聽眾互動,但由于主講人時間掌控得不是很好,講座的主題相對聽眾來說有一定的距離感,聽眾往往很難提出和主講人主題相呼應的問題,講座現(xiàn)場氣氛不熱烈,更不用提會產生多大的講座效果。
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多公共圖書館講座選題主要集中在健康養(yǎng)生、地方文化、文學藝術等幾方面,內容同質化較為嚴重。選題同質化也給講座組織者帶來一定困擾,難以建設富有本館特色的講座品牌,同時也難以吸引聽眾。
就目前而言,公共圖書館通常運用網站、海報、微信、微博、QQ群、電子顯示屏、報紙、廣播等方式發(fā)布講座信息及其他宣傳材料。海報、電子顯示屏局限于來館讀者。微信、QQ群主要是圖書館粉絲,人數(shù)也不是非常多。讀者瀏覽圖書館網站、微博也較少。由于不同人群利用媒體方式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眾獲取講座信息的滯后性甚至難以知曉講座相關信息。很多圖書館講座的后期宣傳報道未及時跟進,也造成了公眾獲取和圖書館提供講座信息之間的障礙。
需要區(qū)分聽眾類別。公共圖書館可以根據聽眾的類別或年齡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針對聽眾的不同需求策劃并開展不同的講座服務,而不是簡單地將聽眾籠統(tǒng)地定位為社會大眾。將聽眾分層,可以兼顧到每個群眾的不同需求,又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講座策劃和宣傳的效果。在每月講座安排中備注講座適合聽眾對象。如針對老年人可以舉辦養(yǎng)生健康講座;針對青少年可以舉辦科普講座;針對企業(yè)管理人員可以舉辦各類管理類的講座等等,從而拓寬聽眾范圍。
要讓講座走出館外。調查中發(fā)現(xiàn)很多公共圖書館舉辦講座大多局限在本館內。為拓寬講座聽眾范圍,講座策劃者同學校、軍營等主動聯(lián)系,了解他們所需講座主題,有針對性地安排講座進學校、進軍營,以服務更多的不方便來公共圖書館聽取講座的大眾。
講座可以與朗誦、藝術表演、展覽等結合,也可以由單人演講變?yōu)殡p人對話或多人對話等多種形式。這類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講座形式在于它通過視、聽、講等復合型手段把一般講座當中比較單純的知識學習升級為更加復雜的復合型學習。
3.2.1 講座與展覽相結合
講座主題與展覽活動相結合。舉辦單場講座活動,受時間、空間限制,活動后續(xù)效果不明顯;而展覽以平面、靜態(tài)方式傳播信息,和觀眾不會產生互動。將講座內容進行提煉,用展覽的形式為聽眾提供圖片和文字資料,加深對講座內容的了解。舉辦與展覽內容同主題的講座,通過主講人對展覽內容詳細而又生動的講解,能克服和彌補展覽的不足,使觀眾對展覽內容有著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
如蘇州圖書館蘇州大講壇《水墨丹青》系列講座,每次舉辦講座前,先在展廳展出一周的相關主題內容的美術、書法展覽,再由畫院老師主講如款識源流、水墨蒼勁的南宋山水、中國畫派——湖州、江西畫派等內容,讓讀者有針對性地了解美術等方面知識。
常熟圖書館“藏書文化研究”講座與“常熟市圖書館館藏善本目錄”展、 “甲骨文字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講座與“甲骨文書法”展、“攝影作品的創(chuàng)作”講座與“首屆常熟攝影新人新作”展、“如何做好個人文明禮儀”講座與“文明禮儀圖片”展、“楹聯(lián)趣談”講座與“新春楹聯(lián)”展以及“垃圾減量從我做起科普”系列講座與“垃圾減量從我做起科普圖片”展等相結合。
講座主題與展覽活動有機結合、互補互動,極大地豐富了講座的活動形式,使講座更生動和有趣。
3.2.2 講座與朗誦相結合
朗誦是通過有聲語言對文學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一種語言表演藝術,能夠將文學語言訴諸聽覺,就像給作品插上翅膀,直達人的心靈,喚起了人的美感。而講座與朗誦的有機結合,又使講座的形式更具吸引力和生動性。昆山市圖書館市民大講壇舉辦的《詩以聲傳 行之久遠——陸澄談詩歌文化與朗誦藝術》的講座。特邀著名朗誦家、國家一級文學編輯、詩人、上海電臺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陸澄先生為朗誦愛好者講述朗誦技巧,最后又現(xiàn)場朗誦了一首《鄉(xiāng)愁》,贏得了觀眾們的熱烈掌聲。
3.2.3 講座與表演相結合
公共圖書館在策劃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方面講座,特別是戲曲、評彈、非遺等主題內容,邀請主講者既要能講述又要能表演。表演藝術在講座現(xiàn)場的呈現(xiàn),可以讓講座“活”起來,讓聽眾更直觀地了解。
如蘇州圖書館蘇州大講壇邀請王芳(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主講《昆曲賞析》的講座,王老師從昆曲的沿革開始說起,為觀眾介紹了很多昆曲的相關知識、曲目以及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邊講解邊演示,最后還表演了《牡丹亭·尋夢》中的一段昆曲。邀請孫惕(蘇州評彈學校校長、蘇州市評彈團團長、國家一級藝術監(jiān)督)主講《評彈與戲曲之比較鑒賞》的講座。孫老師現(xiàn)場親自示范了京韻大鼓、越劇、滬劇、錫劇、蘇劇、京劇等戲曲唱段,邊講邊唱,講得細到,有理論,有實踐;唱得輕松,嗓音醇厚,字正腔圓,韻味實足,藝驚四座!
太倉圖書館婁東大講堂舉辦的《流傳千年的指上非遺——趣味棕編》講座,非遺繼承人除了講解棕編藝術,現(xiàn)場展示并指導大家學習棕編技藝。在講座結束后,不少聽眾都編織出了自己的作品。
公共圖書館舉辦講座還可通過網絡新技術,多城多地直播聯(lián)動,突破地域界限,擴大活動覆蓋面和影響力。如蘇州市吳中區(qū)圖書館舉辦的“蕓香五城——王稼句新作五城直播分享會”在蘇州、成都、西安、諸暨、深圳五個城市同時舉行,是一個非常有創(chuàng)新的嘗試。蘇州市吳中區(qū)圖書館、成都散花書院、西安雁園書社、諸暨樊登書店、深圳尚書吧等五家聯(lián)合舉辦,主會場設于蘇州市吳中區(qū)圖書館,其它四家為分會場。在蘇州主會場活動現(xiàn)場,主講人王稼句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分享了他的創(chuàng)作心得,對大家關心的蘇州古城建城等問題發(fā)表了獨到的見解,并與5個城市的書友進行互動交流?,F(xiàn)場還設置了觀眾互動提問環(huán)節(jié)。
由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知蘇達理·師說”,借助多平臺資源和國家級“大咖”的影響力,通過持續(xù)的話題熱度引發(fā)大眾關注。首場“知蘇達理·師說”邀請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來蘇,圍繞蘇州與故宮的雙城故事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演講,數(shù)百名聽眾冒著暴雨前來,全場座無虛席,騰訊大蘇網全程視頻直播,全國實時觀看人數(shù)達到160萬。
基于聽眾需求選題。隨著互聯(lián)網快速發(fā)展,圖書館講座可實現(xiàn)“訂單式講座”,通過講座現(xiàn)場、官網、微信、微博等平臺發(fā)放調查問卷,掌握聽眾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確定講座的主題和時間。
基于館藏特色選題。公共圖書館有著豐富的紙質館藏,特別在古籍和地方文獻上各館富有自身特色。如蘇州圖書館舉辦的“吳門縹緗”活動,以蘇州圖書館藏古籍為基礎,傳播傳統(tǒng)文化。蘇州圖書館古籍部館員主講“古代圖書的典藏與修補”,向小朋友介紹古書的載體、裝幀和種類。講座結束后,還帶領小朋友們參觀古籍部,親眼目睹一些古代圖書,工作人員為他們簡單介紹了破損古籍的修復。
宣傳推廣是講座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講座的影響力取決其傳播力。傳統(tǒng)宣傳方式只能針對到館讀者或主動登陸圖書館網站、關注圖書館活動資訊的讀者起到宣傳作用,難以普及到館外的廣大社會公眾,導致信息受眾面狹窄。隨著互聯(lián)網及移動互聯(lián)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移動新聞客戶端強勢崛起,圖文、音頻和視頻等媒體形式也在重新組合。公共圖書館要盡快順應這個潮流,改變宣傳中的被動局面,利用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限制的網絡或多媒體設備,實現(xiàn)向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終端獲得任何想要的信息(5W)。
公共圖書館講座活動在全民閱讀推廣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已經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知識傳播平臺和社會文化形象載體,極大地充實并拓展了讀者服務工作的內容。筆者期待,公共圖書館在“新時代”能夠通過總結實踐經驗,通過互相借鑒,取長補短,使得有關講座活動在可持續(xù)提升中常辦常新,讓聽眾能夠更多地獲得文化新知所帶給生活的實惠感和滿足感。
〔1〕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28220—2011公共圖書館服務規(guī)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2〕 文化部、財政部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EB/OL].[2018-02-01].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A8%E5%AA%92%E4%BD%93/1220226?fr=aladdin
〔3〕 吳培華.優(yōu)化公共圖書館講座服務的若干要求[J].圖書館雜志,2010(5):45,46
〔4〕 王世偉.圖書館講座工作引論[J].圖書館學研究,2005(10):84-86
〔5〕 邱冠華.圖書館講壇工作[M].北京:朝華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