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美群
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蒙蒙的雨絲夾雜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時令已快到驚蟄,雪當然再不會存留,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已經(jīng)消失的無蹤無影了。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到來。
這是中國著名作家路遙先生1991年3月獲得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經(jīng)典小說《平凡的世界》開頭,也是電視連續(xù)劇《平凡的世界》開場白。每每聽到開場白我就能感受到在我年幼的那個年代人們對美好新生活許久的向往與渴望……心中充滿了悸動久久不能平復。
《平凡的世界》整個作品以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xiāng)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是有顏色的,是五彩斑斕的,有悲有喜,有貧有福,有苦有樂,有情有義,在一片黃土高坡上,一群普普通通的勞苦百姓不斷克服社會潮流的影響創(chuàng)造出來屬于自己的新生活。它具有巨大的人生引領作用和道德影響力量,很多人把《平凡的世界》視為人生的教科書,從中吸取人生道路上的精神力量。當作指引自己人生路上的明燈。在平凡的生活中喚起人們對不平凡的精神追求。
2013年3月電視連續(xù)劇《平凡的世界》在路遙先生的家鄉(xiāng)陜西榆林隆重開機了。作為一名陜西籍演員能夠參與這部經(jīng)典名著的拍攝實在是感到無比的榮幸和驕傲!整部戲的拍攝過程無論是在現(xiàn)場拍攝還是劇組平日生活都給我留下了幸福美好的回憶。每每想起那劇組生活都讓我非常留戀。
在忠于還原原著的基礎上,編劇和導演做了些不影響主線故事發(fā)展的細節(jié)修改。電視連續(xù)劇《平凡的世界》導演稱其他電視劇像一杯酒讓人第一口就能嘗到濃烈的味道,但《平凡的世界》會像一杯茶一樣,歷久彌香。
對于我扮演的“王彩娥”這一角色也有了和當年看小說時不同的新的認識和理解。年輕時看到“王彩娥”這一人物只覺得她是整部小說中最具喜感的金家老三金俊斌的媳婦,外號“蓋滿村”一個喜歡描眉畫眼,擦粉抹嘴,穿著入時,邊嗑瓜子邊戳是非,天不怕地不怕跳腳罵人的風騷婆姨。為滿足私欲壞德性的小潑婦而已。直到自己接了這個角色的扮演,站在現(xiàn)代的角度用現(xiàn)在的眼光對電視劇劇本,人物分析和在現(xiàn)場規(guī)定情境中的體驗才有了對“王彩娥”這一人物在當時那個年代的背景下進一步更多的理解和認識。
在電視劇劇本中我發(fā)現(xiàn)為了突出主線上人物的故事情節(jié),削減了王彩娥在小說中很多的戲份,沒有完全按照原著的描寫編排下去,把王彩娥二次偷情徐治功的戲刪減掉了。所以在劇本的提供下我對自己扮演的王彩娥這個角色有了新的認識。先開始從外部找人物。雙水村最俊的王彩娥喜歡涂脂抹粉,描眉畫眼。我設計她平時都會挺胸抬頭倔屁股,有時像柳枝一樣一走三道彎,有時又像踩棉花一樣一走一顛,有時又像一陣微風一樣滑過,走路都顯得風情萬種。就連站的姿勢也是折腰拉胯的有形狀。嗑起瓜子時的小拇指稍稍彎曲,吐瓜子皮時下巴頦輕輕向前伸展把脖頸兒顯得長長的,和人說話聊天總是微微偏頭,雙手交叉挽在胸前盡顯女人味!跳起陜北大秧歌來不但能把陜北大秧歌的熱情、豪邁、奔放跳出來,還能把王彩娥獨有的飄忽若神,婀娜多姿跳出來。她手拿折扇如筆如線,轉、甩、開、合、擰若龍飛若風舞。好像只有扭秧歌時才能釋放出真實的自己,酣暢淋漓的感受著幸福和快樂。有了這樣的外型塑造加上化妝師,服裝師的幫助一個我想要塑造的王彩娥有了基本雛形。
在臺詞上我也是下功夫琢磨。雖然我是一名陜西籍演員,陜西話平時也會說的,但因地方差異大,平時不說陜北話,主要是也不會說陜北話。通過導演的認可及和幾位演員老師的多次商討研究,既要讓觀眾聽懂又要有地方特色的語言,我們有農村戲份的演員決定說陜北普通話。盡管臺詞不多但我抽時間就會練習每句臺詞,在練習中我找到個別字的不同發(fā)音,比如“我”就念“惡”,“什么”讀“什嘛”有時也念“甚”并且和當?shù)氐膸孜焕蠋煻嘟涣魈接懞退麄儗W習陜北話,把普通話和陜北話有機結合起來,說出來不顯得那么蹩腳,那么生硬。我發(fā)現(xiàn)要讓這陜北普通話恰當合適的貼合到王彩娥身上,能夠準確表現(xiàn)出她的人物性格,首先平時說話慢慢悠悠地,聲調略低些,比較柔和,綿言細語的。罵街時聲調放高,帶有尖音。語速放快,聲音放大,擲地有聲的。就像劇中旁白說的那樣“王彩娥平時像水一樣綿軟,緊要關頭卻像生鐵一樣堅硬。”這樣處理臺詞后使王彩娥的語言有了色彩,有了變化,有了個性。特別是拍攝王彩娥戳是非這場戲時非常感謝導演和攝像老師給了我很大的發(fā)揮空間,讓我在規(guī)定情境,在人物中盡情的享受表演!這場戲有提前設計好的也有臨場發(fā)揮的,王彩娥明明就是來戳是非的還在村民面前賣關子。特別是她就是來戳“秀蓮”和“劉根民”的是非卻要顯得自己不情愿說出來“劉根民”的名字。我當時是咬著牙把名字從牙縫中擠出來的。表現(xiàn)當時王彩娥的人物心理。讓觀眾看這場戲時覺得王彩娥又可氣又可笑。連戳是非也煞費苦心,用盡心機!真是村里的“奇葩人物”。當然有了外部造型,有了語言塑造,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是最關鍵的。
曾記得小時候學習表演時老師說過“一千個人演哈姆雷特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出現(xiàn)”這也是每個演員對劇本,對角色理解不一樣以及演員自身條件不一樣,創(chuàng)造出來也就不一樣。我對王彩娥這個人物的內心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一個年輕時就守寡的山溝溝里沒有文化的農村婦女看似勇敢、豪放、精明、潑辣。她的內心深處一定有脆弱的一面。有旁人不知道的痛苦……王彩娥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歡樂有痛苦,怕寂寞,怕孤單的女人!她覺得生活對她是多么殘忍不公平!讓她天生這么俊俏的小媳婦 早早守了寡,沒有了丈夫,除了種地,喂豬,打棗兒,扭秧歌,干些體力活,她還會做什么?在當時那個年代那么苦的日子里,很多人家里都過著缺衣少食,饑寒交迫的日子。作為一個農村婦女想讓自己不光吃飽穿暖,還想不用太辛苦過上比村里其他人好的生活,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也想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她實在是不干心……所以她豁出去了,不顧一切的,不要臉面的挖空心思為達到自己的目地去養(yǎng)漢子。她偷人就是覺得只有這樣她才能暫時找到一個依靠。
為什么會選窮的叮當響,成天把感謝黨掛在嘴邊上窩囊的孫玉亭呢?是因為孫玉亭好賴是個村干部,在派工上可以對她有所照顧。把下苦力的活分派給別人,輕松的活兒留給她,偷偷的給她再多記幾個工分,工分就是糧食,就是錢,就是維持生活的全部。讓她不用那么辛苦過日子。我們也可以這樣想如果王彩娥沒有早年喪夫可能和金俊斌還繼續(xù)過著他們簡單的生活。對私欲也會有所控制,收斂很多,敢想不敢做,也許不會做出這么齷齪的丑事。
由其是電視劇劇本把王彩娥二次偷情與徐治功的戲刪去了,那么我也可以理解為通過王彩娥和孫玉亭的“麻糊事件”引起那場械斗后,王彩娥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有一定認識的,從后面戳秀蓮和劉根民的是非時和村民的對話中能感受到“誒呀!都過的事了嗎!還提他做甚。”
另一方面從劇本看王彩娥主動要求幫少安和秀蓮帶孩子,劇中王彩娥和村民的對話臺詞“我這是報人家少安的恩呢嘛!人家少安把我家那個死鬼定了個烈士,才有了我王彩娥的今天。你們說是不是?”從臺詞中就能看出她內心深處還是有勞動人民純樸善良的一面的,對少安心存感激。證明她是有一顆感恩的心的。有了對王彩娥這一人物的內在,外在及語言上的細致深入分析和揣摩,我在塑造刻畫這一人物上也有了更準確的把握。在拍攝過程中得心應手,無論是重場戲還是群眾眾多的大場面我演得如魚得水,分寸把握收放自如。就連群眾場面中合理的搶戲也是恰當好處,主次分明,毫不遜色。使得王彩娥這一人物立在屏幕上一定是好看的、立體的、豐富的、多面的、有趣的、精彩的、生動的、可信的。
縱觀全劇導演所要表現(xiàn)出來的都是滿滿的正能量!“勤勞、善良、勇敢、奮斗、夢想”。正如路遙先生在小說中的經(jīng)典語錄一樣—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