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東,劉璞,劉靜,李士學,刁浩峰,康肖,王清和
(1.衡水市第四人民醫(yī)院脊柱骨科;2.衡水市哈勵遜國際和平醫(yī)院外科,河北 衡水 053000)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臨床常見病與多發(fā)病,是腰椎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過程,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保守治療無效患者需采用手術治療[1]。椎弓根螺釘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由Roy-Camille首先應用于胸腰椎骨折,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脊柱外科[2]。部分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置釘困難,傳統椎弓根螺釘置入術無法取得較佳療效,椎弓根內側緣置釘法是一種手術新技術,穩(wěn)定性更佳。本文通過對188例常規(guī)置釘困難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椎弓根內側緣置釘法在常規(guī)置釘困難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應用價值。
回顧性分析衡水市第四人民醫(yī)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188例常規(guī)置釘困難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腰椎退行性疾病相關診斷標準[3],經X線片等影像學證實確診為腰椎退行性疾??;(2)規(guī)范保守治療癥狀無改善,有明確手術指征;(3)接受椎弓根螺釘固定術治療,常規(guī)置釘困難。排除標準:(1)合并有嚴重心、肺、肝、腎等器官疾病的患者;(2)年齡<18歲或>75歲;(3)椎弓根感染、腫瘤侵襲等;(4)嚴重骨質疏松;(5)既往脊柱椎弓根置釘手術。根據椎弓根置釘法不同對患者進行分組,其中49例患者行椎弓根內側緣置釘法,63例患者采用傳統椎弓根螺釘置入法,置釘≥2次后把持力差,改為椎弓根內側緣置釘法,合計112例納入觀察組,包括7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23例腰椎管狹窄癥,13例腰椎滑脫癥。將76例常規(guī)置釘困難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納入對照組,包括19例腰椎間盤突出癥,34例腰椎管狹窄癥,23例腰椎滑脫癥。觀察組:男性78例,女性34例,年齡50~65歲,平均(56.49±8.43)歲;病程12~18 d,平均(15.06±2.79)d;手術節(jié)段:L4/5 80例,L5/S1 32例;固定椎體:L4 80例,L5 112例,S1 32例。對照組:男性50例,女性26例,年齡53~68歲,平均(57.10±10.66)歲;病程13~20 d,平均(16.52±3.37)d;手術節(jié)段:L4/5 51例,L5/S1 26例;固定椎體:L4 51例,L5 76例,S1 2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手術節(jié)段、固定椎體等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術前均采用16排螺旋CT,對手術椎體行椎弓根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掃描。原始圖像經SkyView PACS系統進行圖像處理,根據重建圖像制定置釘計劃,設計進釘點、螺釘長度、進釘深度等?;颊呷「┡P位,氣管插管全麻成功后,在腰后正中作切口,顯露手術椎體及相鄰上下椎體,暴露椎體同側上下關節(jié)突關節(jié)。對照組采用人字嵴進釘法,以副突嵴和峽部嵴位定位標志,選取適宜長度椎弓根螺釘,經椎弓根穿刺進入椎體,進釘深度40~45 mm,不超過椎體前后徑的80%。觀察組經椎弓根內側緣斜向外上置釘,進釘深度≤椎體前后徑的80%。在C型臂X線透視下確認椎弓根螺釘位置滿意后,再行椎板減壓與髓核摘除,安裝連接棒,沖洗傷后,逐層縫合切口。
分析兩組術中情況、置釘準確性、一次性置釘成功率、術后情況、疼痛評分、腰椎功能評分以及置釘并發(fā)癥。術中情況:記錄患者術中置釘時間、術中X線透視暴露次數、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置釘準確性:采用Mobbs-Raley簡易分級標準[4]評估椎弓根螺釘置入準確性,優(yōu):螺釘完全位于椎弓根皮質內;良:螺釘穿透椎弓根壁<2 mm,未造成周圍神經、血管損傷;可:螺釘穿透椎弓根壁>2 mm,未造成周圍神經、血管損傷;差:螺釘穿透椎弓根壁>2 mm,對周圍神經、血管造成損傷。一次性置釘成功率:記錄椎弓根螺釘成功置入術前設定進針點花費次數,統計一次性螺釘置入成功率。術后情況:記錄患者術后引流量、腰背疼痛緩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評估患者術前與術后2個月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6]與日本骨科協會腰痛評分表(JOA)[7]評估患者術前與術后2個月腰椎功能恢復情況。置釘并發(fā)癥:觀察患者術后是否出現釘在錐體外、進入椎管、誤入間隙、椎弓根爆裂、螺釘松動等癥狀。
觀察組置釘時間、透視次數、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情況比較
觀察組置釘準確性優(yōu)良率、一次性置釘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置釘準確性與一次性置釘成功率比較[n(%)]
觀察組術后引流量、下床活動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腰背疼痛緩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兩組術后VAS、ODI較術前顯著降低(P<0.05),JOA較術前顯著提高(P<0.05)。組間術前VAS、ODI、JOA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VAS、ODI、JOA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
觀察組置釘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8.9%)顯著低于對照組(19.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4 兩組患者疼痛與腰椎功能比較分)
表5 兩組患者置釘并發(fā)癥比較[n(%)]
椎弓根固定術是一種常用脊柱疾病手術方法,主要用于治療腰椎骨折、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等疾病,可以穩(wěn)定移位或失穩(wěn)椎體,促進脊柱骨性融合,在脊柱外科手術中具有重要作用[8]。椎弓根螺釘是最常見脊柱內固定器械,掌握螺釘進針點、進針角度、進針深度是保證椎弓根內固術操作成功的關鍵[9]。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部分患者存在置釘困難問題,置釘后螺釘易松動、脫出,造成手術失敗。相關研究[10]表明,腰椎管嚴重狹窄、椎弓根結構破壞等因素均可造成椎弓根螺釘力學穩(wěn)定性下降,增加螺釘松動風險。另外,在傳統椎弓根固定術中螺釘易突破椎弓根壁,損傷周圍神經、血管,引起多種并發(fā)癥[11]。因此,提高置釘準確性,增強椎體結構穩(wěn)定性,對椎弓根固定術成功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將傳統椎弓根固定術置釘方法改良為經椎弓根內側緣置釘,即經椎弓根內側緣斜向外上方進釘,可以有效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提高一次置釘成功率,減少患者痛苦與經濟負擔,增加椎弓根釘置入方法多樣性,為置釘困難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療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椎弓根固定術中由于解剖結構復雜,為保證進釘準確性與手術安全性,置釘過程需在C型臂X線透視下完成,但反復行X線透視可能對患者及手術組醫(yī)師造成輻射損害[12]。置釘困難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由于置釘難度大,在常規(guī)椎弓根內固定術中單枚螺釘置入時間較長,加之一次置釘成功率較低,需反復嘗試進一步增加手術時間、術中創(chuàng)傷以及輻射損傷。本研究顯示,觀察組一次性置釘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置釘時間、透視次數、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顯著短于或低于對照組,提示椎弓根內側緣置釘法可以顯著提高一次性置釘成功率,減少X線透視次數,節(jié)省手術時間,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輻射損害。由于術者對椎弓根內側緣置釘法不熟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手術時間,隨著改良置釘方法操作不斷熟練,將進一步縮短置釘時間與手術時間。為保證手術置釘準確性,術前需行影像學檢查,對腰椎退行性疾病病變情況、腰椎穩(wěn)定程度、脊髓壓迫情況、椎弓根形態(tài)等進行綜合評估,制定合理手術方案與置釘方法[13]。本研究納入患者術前均采用16層CT掃描,相較于常規(guī)X線檢查,不會受脂肪、骨骼組織等阻擋以及復雜解剖結構影響,可以從多角度分析置釘角度、深度,提高置釘準確性與手術安全性。因此,本研究兩組患者置釘準確率均在85%以上,僅有少量螺釘穿破椎弓根內側皮質,觀察組置釘準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置釘并發(fā)癥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椎弓根內側緣置釘法可以在CT引導下快速找到進釘方向,實現安全準確進釘,減少螺釘穿破椎體前方、穿出椎弓根、破壞椎弓根結構等椎弓根螺釘相關并發(fā)癥,避免神經根損傷,縮短康復進程。
綜上,椎弓根內側緣置釘法可以實現快速準確置釘,在常規(guī)置釘困難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
[1] 張結合,張滟,任戈亮,等.Quadrant系統結合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腰椎退變性疾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5,22(4):576-579.
[2] 孔祥瑞,劉德政,劉海峰,等.骨質疏松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術治療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12(4):121-123.
[3] 楊惠林,馬宏慶,王根林,等.全國腰椎退行性疾患座談會會議紀要[J].中華骨科雜志,2006,26(10):711-716.
[4] Raley DA,Mobbs RJ.Retrospec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analysis of percutaneously inserted pedicle screws for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 stabilization of the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e:accuracy and complication rates[J].Spine,2012,37(12):1092-1100.
[5] 葛馳,陳軍.不同黏度骨水泥在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KP治療中的療效分析[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6,33(7):1310-1313.
[6] 戈浩,呂建軍.PLIF與TLIF治療老年退變性腰椎滑脫合并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比較[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13(6):41-44.
[7] 高琦珂,元占璽.兩種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多節(jié)段受累脊髓型頸椎病的效果研究[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6,23(16):2505-2508.
[8] 楊賢玉,張長江,李來好,等.椎弓根螺釘置入內固定系統治療胸腰段骨折脫位療效觀察[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5,32(7):1280-1283.
[9] 鄒輝,黃俊武,吳陳歡.經傷椎置釘治療單節(jié)段胸腰椎骨折18例療效分析[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5,40(1):77-80.
[10] 崔冠宇,田偉,劉波,等.椎體強化后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5,17(6):502-508.
[11] 舒劍臣,邱志杰,史可測,等.經傷椎置釘短節(jié)段椎弓根釘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研究[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5,30(7):743-745.
[12] 余偉,王蕾,何思峰,等.X射線透視輔助徒手法與CT三維圖像導航下頸椎椎弓根置釘準確率的對比[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7,21(11):1758-1763.
[13] 潘海英,妥淵茹,李霞,等.CT平掃+三維重建技術在觀察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椎弓根寬度變化中的應用[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1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