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
如果將人生比喻成一片一望無際的沙漠,我們置身其中,那么夢想應該就是那個埋在黃沙里等待我們去找尋的寶藏。如果不去尋覓,我們或許可以靠著綠洲,靠著繁星,靠著一路陪伴著的駱駝繼續(xù)活下去。但有了追逐夢想的這份渴望,便能在心里種下一顆寶貴的種子,它會隨著時間,自然地結出果實。
《瑪麗莎的心愿清單》
每個人都應該給自己列一張心愿清單
《瑪麗莎的心愿清單》是美國作家吉爾·斯莫林斯基的作品,講述了一個有趣又動人的故事。主人公茱恩是一個平凡的姑娘,對生活沒什么想法,唯一的愿望就是減掉多余的贅肉,擁有曼妙的身材。但是,茱恩的生活即將發(fā)生巨大的改變。
一次體重關注者聚會后,茱恩和初次相識的朋友瑪麗莎遭遇車禍,瑪麗莎因沒系安全帶而意外死亡。幸存的茱恩感到非常內疚,因為瑪麗莎是為了給她拿一份放在車后排座位上的減肥食譜而解開安全帶的。茱恩意外得到了瑪麗莎生前寫下的一張心愿清單:“25歲生日前要完成的20個心愿。”雖然她們僅有一面之緣,但彌補之心讓滿懷負罪感的茱恩走上了替瑪麗莎完成心愿的道路:“如果我自己的生活黯然無為,我至少可以讓瑪麗莎的生命光芒四射。”
天啊,那都是些什么心愿?心愿清單上的任務五花八門:激勵人心者如5000米長跑和看日出,女孩子的秘密行動如不穿文胸外出,還有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如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上電視、向慈善團體進行一筆大額捐贈等。于是,精彩的故事開始了,茱恩的生活也因此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瑪麗莎的心愿之一是在公共場合吃冰淇淋,這看似簡單得好笑。但我們可不要忘了,瑪麗莎是個胖子,茱恩也好不到哪去。她們又都是臉皮薄的姑娘,要怎樣一面承受手拿冰淇淋時無處不在的目光,一面享受美食本身的滋味呢?可是為了實現(xiàn)瑪麗莎的心愿,茱恩站在大庭廣眾之下,閉上眼睛讓自己鎮(zhèn)定,終于將舌頭輕輕掠過冰淇淋,她在那一刻感受到了久違的純粹的快樂。
就在茱恩馬不停蹄地趕在最后限期前完成這些心愿的過程中,她發(fā)現(xiàn)自己變了。她突然領悟到原來自己內心深處也有著與瑪麗莎同樣美好的愿望,只是她從未意識到。完成這份心愿清單之后,茱恩拿出紙和筆,認真地寫下了自己的夢想清單。
世間年輕女孩的荒唐心愿不外如此,愛美、愛財、愛出名、愛虛榮,踮起腳尖覺得就會離目標更近一點,愿望達成也一定不忘躲在被子里蒙頭偷笑。生活中隨處充滿著這樣的希望,再小再不體面都有值得嘗試、付諸實現(xiàn)的可能。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像那些可愛天真的女孩一般,為自己只爭朝夕。
這是一本令人愉快的書,講述了一個有趣又動人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平凡但可愛的善良姑娘。它會使每一個閱讀的人都產生這樣的沖動:我也要列一個心愿清單,看看會給生活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我的造夢之路》
其實我真正愛的,是那個努力追夢的自己
今敏,和宮崎駿一樣的動畫界造夢大師,他以非凡的才華掌控著夢境與現(xiàn)實,顛覆了既定的概念。今敏的作品影響過諸如沃卓斯基、諾蘭等大導演,甚至推動了整個電影界的革新。他一生僅導演了4部動畫電影,但獲獎無數(shù),產生了深遠影響。其處女座作《未麻的部屋》受邀參加柏林國際影展,榮獲亞洲奇幻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代表作《千年女優(yōu)》入圍奧斯卡動畫長片獎,與《千與千尋》共獲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節(jié)動畫獎,名列世界史上最佳五十大動畫。今敏2010年病逝于東京,年僅46歲。《我的造夢之路》是今敏的自傳性隨筆集,在日本出版后盛況空前。
為了能讓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今敏扔掉了世俗意義上的幸福,舍棄了安定的生活,一生沉浸于摯愛的動畫事業(yè)。即便在彌留之際,他難以割舍的還是自己未完成的造夢之旅。動畫電影《千年女優(yōu)》中最后一句臺詞“其實我真正愛的,是追尋他的我自己”是今敏的心聲,也是他追尋夢想的見證。
《我的造夢之路》記錄了今敏的造夢之旅和點滴感悟,甚至是一些胡思亂想。在“夢想”一詞泛濫的今天,這位造夢天才侃侃而談:“沒有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只是一步一印、暗中有光的動畫之路?!痹摃貏e收錄今敏的插畫、分鏡稿以及《千年女優(yōu)》的《紅辣椒》原聲制作平澤進的中文首次訪談,非常有收藏價值。
這是一本關于夢想的書,是一段能讓有夢之人熱血沸騰的旅程。
《月亮和六便士》
遵從自己的內心去選擇月亮或者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成書于1919年,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用幽默的文字、動人的情節(jié)、深刻的思想,編織了一位藝術家的傳奇人生,探索了藝術與生活的矛盾與相互作用。
書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是一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按理說,他應該滿足于這種人世的快樂才對,盡管這種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靜。但是,就在他們婚后的第17個年頭,他突然離家去了巴黎,拋棄了在外人看來很好的事業(yè)和家庭。他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放棄了在旁人看來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畫筆譜寫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
剛開始時,思特里克蘭德沒有任何的繪畫基礎,他只是愛好畫畫而已。在外人看來,他簡直瘋了,他的生活開始變得窘迫,幾次險些因饑餓和疾病而死。他畫的畫也完全不像樣子,總是在原有的事物上進行破壞。除了有個蹩腳的畫家伯朗士·施特略夫把他當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會買他的畫,事實上他也從不輕易賣畫。
思特里克蘭德不停地流浪,最后來到了塔西提島,與一個土著姑娘愛塔結了婚。這時的他看起來似乎很知足,他有了一個土著人做妻子,他們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他每天都在那里作畫。但不幸的是,思特里克蘭德感染了麻風病,在他病逝的前一年,他成了瞎子。愛塔一直照顧著他,直到他完成了自己的巨型壁畫,身體潰爛而死。他的妻子依照他的遺言焚毀了掛滿畫的屋子,甚至沒有留下一根木頭。
經由這個結尾,整本書最終上升為西西弗斯式的神性體驗,與希臘神話最經典的隱喻之一具備了某種結構上的一致性。西西弗斯觸怒眾神,眾神懲罰他,令他將一塊永遠上不了山頂?shù)木奘粕仙巾敗S谑?,西西弗斯每日周而復始地推動巨石,徒勞地消耗生命。在相當漫長的時光里,西西弗斯是絕望、煎熬又痛苦的。直至某天,他突然在無休止的重復當中,感受到了美——粗糲的獸欲、原始的力量。這種美的發(fā)現(xiàn)令他不再將推動巨石視作苦難,于是苦難也就終止了。
無論是思特里克蘭德還是西西弗斯,無論是毛姆還是高更,乃至我們自己,對于至美至真的不懈追求永遠是超越自我的唯一途徑。遵從自己的內心,無論選擇月亮還是六便士都是幸福的。而真正痛苦的是不去追求,或者求而不得,守著錯誤的選擇煎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