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幼兒園的活動也應以游戲活動為主,游戲材料作為游戲的物質基礎,是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廢舊物品作為獨特的一種游戲材料,越來越受到關注。與其他游戲材料相比,廢舊物品的多樣性、便利性、可塑性等特點更有利于幼兒在游戲中進行探索與創(chuàng)造。
關鍵詞:廢舊物品;幼兒園;游戲
幼兒園游戲是指幼兒在幼兒園自主、自愿進行的,并伴隨一定愉快情緒的假想的社會性活動,既包括由幼兒自己思考出來并組織發(fā)起的自主游戲,也包括由教師根據教育教學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標而設計的規(guī)則游戲。幼兒園是孩子們游戲的天地,幼兒園外有著豐富的廢舊物品,怎樣將這些廢棄的資源加以利用、投放于幼兒園游戲中,需要教師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安排。
一、 收集廢舊物品,自制游戲材料
玩具材料是幼兒游戲的物質基礎,是幼兒游戲的工具,幼兒是通過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戲中學習的。因此,玩具和材料是幼兒開展游戲的物質基礎,游戲中幼兒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玩具和游戲材料展開的,教師應提供幼兒感興趣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能促進幼兒學習和發(fā)展的玩具材料。在游戲活動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幼兒并不只是追求于豪華、高檔的玩具,他們對于廢棄的瓶瓶罐罐等物質也是非常感興趣的,經常在擺弄這些物質的時候能夠享受無窮的樂趣。
(一) 根據年齡特點,制作和投放游戲材料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社會性獲發(fā)展、競賽的合作游戲增多,因此,不同年齡的幼兒對游戲材料的種類和數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對于年齡越小的幼兒,就要求做到玩具的種類少而數量多,并且要求形象性高,中大班可以適當投放一些半成品材料,但是對于小班而言,更多的需要投放成品玩具;年齡較大的幼兒則可以是數量多而種類少,對于玩具的形象性的要求也有所降低。如利用礦泉水瓶制作沙錘來開展音樂游戲時,小班需要人手一份,而大班的則可以加入一些碰鈴、木魚等打擊樂器,開始合作游戲。
(二) 結合幼兒的興趣和需要,設計可操作的半成品材料
在幼兒園,由于資金不足的原因,很多玩具并不是現成的,需要我們自己動手制作,但在組織制作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教師為幼兒提供的游戲材料不具有開放性。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很好的辦法就是“給幼兒一個動手動腦的機會”。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帶著小朋友一起做設計和制作玩具,或者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制作。例如,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做玩具“電話”,即用一根繩子把兩個廢棄的紙杯或者塑料杯連起來。在這過程中,幼兒了解并參與玩具制作過程,鼓勵他們大膽設計,這樣,幼兒不僅會有成就感,還能使他們懂得珍惜這些他們親身參與制作的玩具。
(三) 根據游戲的發(fā)展,及時調整游戲材料
材料是與游戲緊密相連的。在游戲中,有時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有些游戲材料投放之后,發(fā)現幼兒或者操作起來不方便,或者根本不感興趣,甚至對游戲沒有起到促進的作用,此時,就應分析原因,及時調整材料。例如,利用硬紙板做的拼圖玩具,一段時間后,孩子都能夠正確的拼出圖形,那么則可以制作一些圖形復雜或者分制成更多塊來適應幼兒的發(fā)展水平。
二、 利用廢舊物品,創(chuàng)新游戲玩法
挖掘廢舊物品的利用價值,應賦予材料以促進幼兒發(fā)展的功能。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應講求游戲材料的多種玩法,并在不同玩法中,發(fā)揮玩具材料的不同功能,在各種玩法的結合中實現玩具材料不同功能的整合,使之促進幼兒發(fā)展。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需要,與幼兒一起探索和創(chuàng)新各種游戲材料的多種玩法,深入挖擁材料的價值。
游戲的玩具材料制作完成以后,有些游戲材料,教師可以示范講解玩法,有的可以給幼兒思考的空間,鼓勵并引導幼兒自己探索嘗試多種不同的玩法,從而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對于收集到的蛇皮袋的玩法,教師與幼兒想出了以下幾種玩法:一是幼兒將身體裝進蛇皮袋內,雙手抓緊袋口向前學袋鼠跳,熟練后可以多人肩并肩向同一方向跳;二是幼兒將身體套在袋內平躺于地毯上,雙手抓緊袋口側身滾;三是在蛇皮袋內塞滿稻草,扎緊袋口懸掛在樹干上似拳擊袋,讓幼兒擊打。
三、 評價廢舊物品,把握游戲指導時機
游戲的氛圍是輕松愉快而不壓抑的,但是另一方面,自由的游戲往往也會使一些幼兒失去自控能力,做出一些“違規(guī)”的事情來。如玩建構游戲時,幼兒往往會發(fā)生爭搶玩具的情況。那么應怎樣對幼兒的游戲進行評價呢?我認為可以從幼兒自評和教師講評兩個方面來進行:
(一) 幼兒自評
在游戲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引導幼兒利用廢舊物品開展游戲的情況進行討論和評價,修正錯誤并找出存在的問題,幫助幼兒整理在游戲中零散的經驗,分享成功的經驗,為下一次游戲的開展做好準備。這種游戲評價是對幼兒已有經驗的提升,也是作為下一次游戲計劃的依據。如在利用失效的電話進行“打電話”的游戲中,有的幼兒打完電話沒有禮貌用語,有的沒有把話筒放好等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就這些現象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得出打電話的正確的方式。這樣,幼兒在以往的游戲經驗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法,還能使游戲的主題向著幼兒向往的方向發(fā)展。
(二) 教師講評
對于游戲的評價,幼兒的自評往往是比較片面、主觀的,所以還要發(fā)揮教師講評的作用。教師應針對幼兒對玩具的制作、使用等行為及時做出恰當的評價。就如上述“打電話”的游戲,如果幼兒只是發(fā)現了沒有放好話機這個問題,那么教師則可以引導幼兒注意禮貌用語這一方面的問題。在游戲結束的時候,還可以適當地對幼兒的自評作出點評,對游戲作出較全面的評價,使得游戲順利開展,并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因此,幼兒園在開展游戲的時候,應從幼兒的實際出發(fā),盡可能地利用廢舊物品為幼兒園游戲的開展提供有利條件。廢舊物品在幼兒園游戲中的利用,不能只是單純的作為成品玩具的替代,而應讓幼兒參與到材料的收集、材料的制作以及材料的使用當中,同時,還要充分尊重幼兒的意愿,盡可能地調動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創(chuàng)造性,使游戲真正成為促進幼兒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作者簡介:
張巧玲,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第二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