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嘯
摘 要 人際傳播的效果,往往依賴語境。借社交媒體進行的人際傳播的效果,也依賴語境。社交媒體語境的特殊性,賦予了人際傳播以更多可能。這廣泛的可能之一,在于網(wǎng)絡表情在社交媒體中所建構的和諧空間。網(wǎng)絡表情有著獨立建構語境的功能,溝通的多方使用網(wǎng)絡表情會消解敵對或其他負性情緒,網(wǎng)絡表情建構起對話的和諧語境,左右了傳播效果的達成。
關鍵詞 人際傳播;語境;社交媒體;網(wǎng)絡表情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7-0027-03
1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此次研究基于微信默認表情對語境的建構作用。首先對“語境”概念進行界定。
語境的定義因學科不同、研究視角不同而有區(qū)別。本文著重考察傳播學中的“語境”概念。語言學家羅曼·雅各布森指出,語言符號不提供也不可能提供傳播活動的全部意義,交流的所得,有相當一部分來自語境[1]。這里的“語境”在傳播學中也稱為傳播語境、傳播情境等。郭慶光總結說:“所謂語境,在傳播學中叫做傳播情境。指對特定的傳播行為直接或間接產(chǎn)生影響的外部事物、條件或因素的總稱,它包括具體的傳播活動(如二人對話)進行的場景,如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有無他人在場等;廣義上,傳播情境也包括傳播行為的參與人所處的群體、組織、制度、規(guī)范、語言、文化等較大的環(huán)境。”[2]
微信語境(或稱社交語境)較之面對面?zhèn)鞑サ恼Z境呈現(xiàn)出“語境消解”的特征。梅羅維茨指出,面對面的人際交往通常發(fā)生在邊界明確的場所中,而社交媒體超越了時間、地點對人際傳播的局限,對于依賴情境語境線索的人際傳播來說,時空的消解意味著情境語境線索的消解。我們與社交對象處于完全不同的平行時空中,無法得知對方所在空間的物理特征及社會屬性,彼此無法獲得對方所在空間的語境線索[3]。
在微信中,傳授雙方因為語境的消解,往往造成信息傳播的障礙和隔閡。而網(wǎng)絡表情可以作為構建語境,特別是構建和諧語境的要素。
在此提出研究假設:
網(wǎng)絡表情(以微信默認表情為例)在社交媒體中可以獨立建構語境。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人際傳播,使用網(wǎng)絡表情符號,可以使傳授雙方在一個相對和諧的語境中進行言語交際。
2 研究方法與研究過程
2.1 實驗設計
1)對微信默認表情進行歸類,選取其中具代表性的3個表情,依其意義的正負性進行分類,共3組。如表1所示。
2)設定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組,每組2人,年齡在22~26歲之間,依主題的正負性進行微信對話。對話中,實驗組使用微信表情,對照組不使用微信表情。每組的A/a方知曉實驗,另一方B/b不知曉。對話結束后對每組的B/b方進行訪談。如表2所示。
2.2 實驗記錄
見表3。
2.3 訪談記錄
微信對話結束后,與各組的B/b方取得聯(lián)系,進行面對面訪談,記錄如表4所示。
3 研究討論
實驗中,針對不同類型的話題使用了不同的表情符號,受試者給出了對微信會話的感性體驗??偨Y如下。
1)網(wǎng)絡表情的特殊意義影響人們對語境的認知。有受試者提出,對于某些網(wǎng)絡表情,解讀出的意義往往與原意大相徑庭。例如在1組的對照組中,受者由于極少看到傳者使用“憤怒”表情,從而將其解釋為超過“憤怒”意義的“非常憤怒”。有使用百度貼吧習慣的受試者舉例說,微信表情“奸笑”源于貼吧表情“滑稽”,有色情意義,因此,與長期使用貼吧的朋友使用“奸笑”表情對方能會意為色情,而他人使用此表情則完全不具色情意義。
2)網(wǎng)絡表情與文本的發(fā)送順序會影響人們對語境的認知。在6個受試組中,有三位受試者指出,先發(fā)送文本,再發(fā)送表情,會讓自己將傳者的這個行為聯(lián)系到生活實際:“說了一句話,然后再朝我擺個POSE/做個表情/賣個萌?!蔽谋驹谇?,表情在后的情況下,和諧情緒加強,反之,和諧情緒減弱。
3)網(wǎng)絡表情出現(xiàn)在對話中會使受者捕捉到傳者緩和負性情緒的意圖。在面對面會話時,人們往往會使用非語言符號來緩和語言的負性情緒,例如“微笑著宣讀規(guī)定”“輕聲商量”等。受者往往能夠捕捉到這些非語言符號(情境符號)。在實驗中,受試者在回憶對話時都能總結出與之類似的體驗。即使用網(wǎng)絡表情是傳者為了緩解文本內容的突兀、魯莽而有意為之。2組的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受者都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使用了網(wǎng)絡表情,受者能感覺到傳者是為避免學校的通知信息太過生硬而惹人
反感。
4)網(wǎng)絡表情的和諧語境建構作用集中在正性與中性話題,對負性話題,視其負性程度,作用遞減。實驗1組的兩對受試者同時提出,僅僅是實驗中的“冤枉我弄壞了他的手機”,還遠達不到讓彼此“憤怒”而深陷“敵對”語境的程度,網(wǎng)絡表情在此次實驗中作用較小,其原因是使用了負性較強的“憤怒”表情,替換為沒有負性或是搞笑表情,語境將大大改觀,“我甚至會認為他和我開玩笑”。但是,受試者特別強調,如果話題為“一方出軌”,那么無論使用哪個表情,都不會使雙方平心靜氣地談話。線上線下會話中,傳受雙方都有極端負性話題,在這種話題下進行交流,網(wǎng)絡表情的和諧語境建構作用極為有限。
5)網(wǎng)絡表情本質上是一種圖片,多搞怪、幽默,信息被視覺化處理并傳授,在接受意愿和感官體驗上呈正面特征,因此對語境有著直接影響。實驗3組的控制組被試者提及,看到“齜牙”表情,想到了現(xiàn)實情境下的傳者表情,“齜牙”表情的效力等同于發(fā)送一張傳者同樣表情的照片。
4 研究結論
綜合以上研究與討論,提出以下研究結論:
在以社交媒體為中介進行的人際傳播中,網(wǎng)絡表情與和諧的語境存在相關關系,但受到話題的正負性及正負程度、語言和表情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雙方對網(wǎng)絡表情符號意義的特定解讀等因素的制約。其中,話題的正負性與正負程度限制最為突出:網(wǎng)絡表情在正性與中性話題中,對和諧語境有積極地建構作用,出現(xiàn)即和諧;而在負性話題中,網(wǎng)絡表情對和諧語境的建構作用隨著話題的負性程度加深而遞減,當話題的負性程度達到閾值,語境建構作用消失。
5 結束語
當語言已不能在社交媒體承擔全部交流意義,網(wǎng)絡表情極好地補足了交流互動所需的情感參與要素。網(wǎng)絡表情符號所代表的,是一代網(wǎng)民的創(chuàng)造力和文化活力,構成了極富時代特點的網(wǎng)絡文化形態(tài)。這其中,有著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群體之間的交流和碰撞,呈現(xiàn)出人際傳播的新風向。社交媒體使人類實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聯(lián)通與協(xié)同,也延續(xù)著學界對實現(xiàn)無障礙、無隔閡、高效率、高效力傳播的探求。社交媒體雖然缺失了面對面會話所擁有的語境,但卻以其全新的生態(tài)內涵對交流與溝通提出了新的命題。網(wǎng)絡表情對社交媒體語境的建構,隱藏著無窮潛力有待發(fā)掘。以網(wǎng)絡表情為代表的這些新型傳播要素,必將引領人類邁向新的傳播階段,躍上新的傳播層級。
參考文獻
[1]特倫斯·霍克斯.結構主義和符號學[M].瞿鐵鵬,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87.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47.
[3]梅羅維茨.消失的地域[M].肖志軍,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