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說故我在”“言說是金,讓心靈歡歌”,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同樣是各種能力中不可或缺的。言說的幸福遠遠大于沉默的幸福,“會說理,會表達,會總結”,應該成為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關鍵詞:我說故我在;言語生命;敢說善說
一直以來,因為應試教育等原因,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重計算輕說話,重應用能力輕表達能力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這導致孩子們的言語生命一直得不到眷顧和滋養(yǎng)。農村小學更是如此。實際上,“我說故我在”“言說是金,讓心靈歡歌”,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同樣是各種能力中不可或缺的。言說的幸福遠遠大于沉默的幸福,“會說理,會表達,會總結”,應該成為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以下是“方向和距離法確定位置”的教學片段:
視頻出示:2009年9月,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guī)模海上搜救演習:一艘載有368名旅客、22名船員的客船在寧波-舟山核心港區(qū)佛渡水道海域因主機故障,與一艘散裝化學船發(fā)生碰撞。
師:假如你是氣象局氣象中心發(fā)布人,向外發(fā)布時,怎樣向外描述海上搜救演習的位置?
生1:在佛渡水道海域。
師:佛渡水道海域太大,應該有更明確、更具體的位置確定。
生2:(未被教師點名,脫口而出)用“經緯線法”確定位置。
師:(沒有對這種方法做評論,直接出示了PPT課件)根據圖示,確定臺風中心位置需要幾個數(shù)據?
生3:兩個,方向和距離。
可以看出,僅僅因為在本課的教學中,需要的是“方向距離法”;僅僅因為此時此刻,教師需要的正確答案是“方向和距離”,而不是“經緯線法”四個字,所以,學生提出“經緯線法”確定位置的聲音被無視,被屏蔽,直接被教師跳過去。教師不想因為另外的答案浪費時間,這固然沒有錯,但是當孩子們沒有按照“標準答案”回答問題時,教師也不能不予理睬吧?何況,“經緯線法”本就是確定“方向與位置”的另一種方法,教師怎能直接無視呢?或許,這個孩子就因為這樣的無視,創(chuàng)新之火熄滅了,學習的積極性被打擊了,豈不是教學中的一種遺憾?就像一位專家所說的:“對學生的問題,如果教師沒法說服學生,只好不了了之,這就成了令人扼腕的教學遺憾?!倍谶@兒,不是“沒法說服學生”,而是直接忽視學生的聲音,想想,如果課堂中總是這樣,孩子們還會享受到言說的幸福嗎?課堂上還有詩意、舒服和自由嗎?
面對學生的“意外之音”或超越于本課的發(fā)言,教師應抱著極大的耐心和高度的敏感對待之,千萬不能一棍子“打死”或“選擇性無視”,不能冷漠,不能遲鈍麻木,而應科學地、合理地、耐心地解決問題,讓孩子們“有話敢說、有話可說、有話能說、有話會說”,以此豐富孩子們的言語生命。
比如,教師可以這樣面對:“呀,你說的用‘經緯線法確定位置,真的很有創(chuàng)意,那么,你能不能說說什么是經,什么是緯?”或者這樣說:“嗯,你說的用‘經緯線法確定位置,是下一課的內容,看來你的學習已經超前了,為你點贊。但現(xiàn)在我們先來關注本課的學習重點,好不好?”還可以這樣說:“不錯,用‘經緯線法確定位置也是一種方法,可見,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永遠不是一種,那么,除了經緯線法之外,你還知道什么方法?”……想想,當教師這樣啟發(fā)學生時,孩子們感到被重視,一種被肯定的喜悅感充溢全身,何樂而不為呢?
事實上,就《方向與位置》的教學中“海上搜救演習”的具體位置而言,還可以通過“數(shù)對”的方法進行拓展創(chuàng)新,盡管這也不屬于本課的內容,但就像對待“經緯線法”一樣,給學生一些創(chuàng)新的機會,給學生一些“另辟蹊徑”的機遇,給學生“我說故我在”的機會,不應該是教師的責任嗎?不應該是新課改數(shù)學教學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嗎?
在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責任和聰慧就在于,盡可能最大限度地引領孩子們多多說話,多多“說題”,多多“說理”,以此打造一個“敢說能說善說”的對話課堂。比如課前預習時,輪流當小老師;課中交流時,引領孩子們講“思路”;課末總結時,讓孩子們自己進行歸納、梳理和概括;評價作業(yè)時,鼓勵孩子們進行質疑,做一個真正的“小小點評家”和質疑小能手……重要的不是說什么,而是在說的過程中“所折射出的思維的交鋒、觀點的碰撞、情感的交融、經驗的積累、思想的領悟,構筑起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時空。而這,恰恰正是我們更加需要的境界”。
總之,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師要特別注意在規(guī)范自己表達能力的同時,提高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多多布置“講題”作業(yè),多多留給學生說話機會,用心捕捉那些角落中的聲音,允許那些“旁逸斜出”的聲音,在提問與回答、交流與探討、欣賞與評價中,訓練學生說話的完整性、規(guī)范性和靈活性。而要做到這一切,需要教師耐心、溫情而富有智慧的傾聽和等待,需要教師必須“以生為本”,“以學為中心”,能夠從兒童視角理解那些發(fā)出“不和諧音的”孩子。但愿,教師是這種對話教學的參與者、鼓勵者和建設者。
參考文獻:
[1]胡亨康.言說是金,讓心靈歡歌[J].福建教育(小學版),2012(7):67.
[2]張齊華.既然殊途,自不同歸[J].小學教學(數(shù)學版),2016(3):35.
作者簡介:徐世霞,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天??h安遠鎮(zhèn)安遠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