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光
(浙江宏廈建設有限公司 浙江嘉興 314400)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建筑行業(yè)的規(guī)模也在不斷擴大,成為促進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大動脈,對于其建筑成本的控制顯得越來越重要。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是對建設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費用估算,項目工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建設成本有著控制作用,對項目總體建設起著經(jīng)濟指導作用,因為企業(yè)投資,承包合同,結算工程款項等提供了依據(jù)。
合理的預算編制是工程造價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進行編制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造價人員需要對項目建設結合實際市場狀況以及施工場地等進行資料搜集,以便為下一步工作提供精準計算的依據(jù)。主要調查過程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施工項目現(xiàn)場的具體情況;②裝飾工程的人工、材料及機械設備的價格;③項目建設所需資源的狀況及合同付款方式;④有關類似工程的信息。通過對其四方面的調查研究,為基本的預算編制工作提供價值依據(jù),另外,還可以結合該項目的發(fā)展前景以及周邊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等作出合理的經(jīng)濟效益的估算,除了人工、材料以及機械設備的價格外,還應結合施工的工藝技術水平、施工組織設計等編制合理的工程預算,提高工程預算的準確性,形成對工程預算成本的造價控制。
施工設計圖紙直接聯(lián)系著建設項目的規(guī)模,效果以及性能方向,在進行準確的預算編制前,相關人員還應重視對于施工圖紙的設計以及對于其的透徹了解過程。對施工圖紙的,施工工藝,材料設備以及人員資源的利用情況進行深刻的研究分析,正確把握設計方案的關鍵要點以及設計人員的意圖,為預算編制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據(jù)。最應該注意的是在研究設計圖紙時,結合其實際操作性對設計方案提出調整的建議,與設計人員進一步溝通調解,并不斷調整優(yōu)化,避免在以后的施工過程出現(xiàn)設計方向的錯誤,對企業(yè)造成嚴重經(jīng)濟損失。
由于裝飾工程項目龐大,施工工藝復雜,其工程量的大小影響著建設工程成本,要進行精確的預算編制就需要對工程量做好精準的計算過程,這需要造價人員結合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進行精準的計算,那就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①嚴格按照工程量計算順序進行,首先計算天棚部分,然后遵守從上到下,逐步計算的原則。為了避免重復以及漏算項目工程量,應按照分步進行層層疊進的原則,進行工程量核算。②科學套用預算定額,靈活應用造價軟件,結合施工圖紙、施工工藝和施工組織設計等,熟練套用單價時,做到不漏項,不重復,不錯套定額。
設立工程造價預算的控制體系是一個復雜系統(tǒng)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流程及規(guī)范,另外如圖1所示,其應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圖1
①完善工程預算控制管理制度,實行責任到人制度,明確員工以及管理人員的責任與義務,將其自身利益與企業(yè)的利益相結合,提高其工作積極性。②制定合理的預算控制的流程。并進一步設立預算工作的控制指標系統(tǒng),從而保證其流程的科學性。③預算控制機構應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聯(lián)系。以高層管理人員為核心,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合作溝通,形成高強度的凝聚力,確保預算工作的順利進行。④合理制定各部門之間的職責。各個部門功能不同,職責不同,這需要結合其工作特點明確工作責任,做好分工工作。⑤建立考核機制與獎懲措施。造價人員的素質水平與技術水平,對工程項目預算建設的效果有著至關重要作用。
選擇合理的預算方法,得出合理的預算方案是應對當前裝飾工程預算造價過程中諸多問題的第一步。在簽訂裝飾合同之前,業(yè)主應該對裝飾單位收取的費用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其費用包括裝飾單位的人工費用、材料涉及耗損費用、機械涉及耗損費用、設施費用和綜合費用。其中,裝飾單位的人工費用是指裝飾單位在工程中消耗的人力,材料涉及耗損費用是指在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材料耗損造成的費用,機械及損耗費用是指在施工過程中使用機械以及機械耗損造成的費用,設施費用是指為建筑物添置相關設施的購買費用,綜合費用是指裝飾單位的綜合管理費用以及其他的利潤和稅金等。客戶在造價管理中應該重點關注裝飾單位的材料費用、設施費用和相關的耗損費用。
根據(jù)上文所述的建設工程造價預算的控制要點,準確的預算編制,施工圖紙的深刻了解,精準的工程量計算等都是工程造價預算工作的關鍵,因此為了針對性的提高預算準確性,這需要相關企業(yè)分析其預算不準確性原因,進一步調整優(yōu)化管理方案,進一步完善工程造價控制體制,注重項目變更審批流程等,使其預算工作過程更合理科學,進而有效地控制建設成本。
[1]張玉晶.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控制要點及其把握[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20):4353.
[2]馬 麗.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控制要點及其把握[J].市場論壇,2007(8):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