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地理教材中,關于地球運動的知識點是重點也是難點。讓初中階段的學生掌握并會在生活中明了并會運用解釋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教師授課和考查的重點。
關鍵詞:太陽直射點;北半球晝夜變化的規(guī)律;地理教學
運用先說理后實戰(zhàn)的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 據(jù)圖說理
首先,運用圖表分解地球在運轉(zhuǎn)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出現(xiàn)的地理現(xiàn)象。在圖一中,可以看出,一年中,地球是斜著身子自轉(zhuǎn)的同時繞日公轉(zhuǎn)。因此,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形成了有規(guī)律的移動,除赤道地區(qū)晝夜永遠等長外,地球上不同的地點也就出現(xiàn)不同的晝夜長短的分布規(guī)律。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因而可以感受到,正午太陽直射點在一年中是移動的,一年中也會有晝夜長短和季節(jié)的變化。
圖一太陽直射點移動和北半球晝夜變化的規(guī)律
【圖解】無論直射點如何移動,赤道上全年晝夜等長;由于直射點的移動,只有在春分日和秋分日的時間全球均晝夜等長;南北極圈的極晝或極夜每年各只有一天——在其半球冬至日的那一天。
從圖二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陽光在地球上可以感受到直射的范圍: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太陽直射,氣候終年炎熱,是熱帶;在回歸線和極圈之間既無太陽直射也無極晝和極夜,四季變化最為明顯,是溫帶;極圈至極點之間無太陽直射有極晝極夜,終年氣候寒冷,是寒帶。
圖二地球上五帶分布示意圖
【圖解】每年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的夏至日(6月21日或22日)時,北寒帶全為極晝,南寒帶全為極夜;每年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的冬至日(12月22日或23日)時,北寒帶全為極夜,南寒帶全為極晝。熱帶全部位于低緯度,寒帶全部位于高緯度,溫帶跨低中高緯度。
二、 據(jù)圖實戰(zhàn)
【例1】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當?shù)厍蚬D(zhuǎn)至③點時,陽光直射點位于()
A. 赤道B. 北極圈C. 北回歸線D. 南回歸線
(2)當?shù)厍蚬D(zhuǎn)至①點時,廣東的晝夜長短狀況是()
A. 晝長于夜B. 晝夜等長C. 晝短于夜D. 無法判斷
【點撥】③處是太陽直射點的最北界線;①處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是北半球夜最短晝最長的時間。
【答案】(1)C(2)C
【例2】讀右圖,完成下列各題。
(1)寫出字母A、B、E代表的溫度帶名稱:
ABE
(2)A、B兩個溫度帶之間的界線名稱是。
(3)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位于帶(填名稱)。
(4)五個溫度帶劃分的根據(jù)是:。
【點撥】根據(jù)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將地球劃分為五帶。在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終年氣候炎熱,為熱帶。在南極圈內(nèi),氣候終年寒冷,為寒帶?;貧w線至極圈之間的地區(qū),四季變化明顯,為溫帶地區(qū)。
【答案】(1)熱帶北溫帶南寒帶(2)北回歸線(3)北溫(4)根據(jù)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
三、 圖解的重要性
地理圖表是地理教學中突破重點、難點的首要工具,是地理教學的靈魂。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抓住地理知識和規(guī)律的主線,選擇恰當?shù)膱D表表達;另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從地理圖表中提取捕捉有用的地理信息。只有“教”與“學”的雙方都能夠熟練地運用好地理圖表這個工具,才能真正提高地理課堂教與學的效率,達成地理課標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
參考文獻:
[1]鄧先武.太陽直射點周年變化圖新解[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5(Z1).
[2]楊玉君.關于“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復習教學的若干思考[J].地理教學,2014.
作者簡介:
張平,山東省濟寧市,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qū)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