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杰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09)
皮肌炎(DM)是臨床較為常見、多發(fā)的風濕免疫性疾病,以肌無力、肌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此病并發(fā)惡性腫瘤概率較高[1]。DM伴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2.5%~29%,較其他結締組織更高,是普通健康人群的5~7倍,以45歲以上的男性多見,一般認為隨著年齡增加,惡性腫瘤風險也相應增加[2]。本文收集皮肌炎伴發(fā)肺癌6例,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確診的6例皮肌炎合并肺癌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年齡68~77歲,中位年齡71.5歲;皮肌炎病程7~25個月,中位病程17個月?;颊呔蚣∪馓弁?、面、肩部紅斑、丘疹等表現(xiàn)就診并收治,實驗室檢查:肌酸激酶(465.8±280.2)U/L,CYFRAZI-1(65.4±13.7)ng/mL,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19.14±5.33)ng/mL,血沉(16±4)mm/h,癌胚抗原(35.68±11.46)ng/mL,鱗狀細胞癌原(0.85±0.21)ng/mL。6 例均行胸部CT檢查發(fā)現(xiàn)肺部占位,經(jīng)CT引導下穿刺或經(jīng)支氣管鏡檢查確診為肺鱗狀細胞癌后,轉外院治療。
1.2 方法 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層螺旋CT掃描,掃描范圍自胸廓入口至肺下界膈面。患者檢查前訓練呼吸,平掃取仰臥位、雙臂上舉、頭先進。掃描條件:管電壓 120kV,電流為 100~300mAs,層厚及間距2mm,行標準算法;部分行增強掃描運用80~100mL非離子型含碘對比劑,高壓注射器速率3~4mL/s,對比劑注入60~80mL開始掃描,根據(jù)需要延遲 30~60秒,肺窗窗位-650HU,窗寬 1000~1500HU??v隔窗窗位40HU,窗寬300HU。由2名具有2年以上閱片經(jīng)驗的放射科醫(yī)生共同診斷。
本文6例中,5例表現(xiàn)為肺內結節(jié)及腫塊 (圖1),其中單發(fā)4例,多發(fā)1例,病灶大小0.8cm×0.9cm~6.6cm×5.4cm;其中4例沿肺外帶胸膜下分布,見淺分葉征象3例,內部液化壞死3例,空洞征1例,邊緣毛刺征2例,胸膜凹陷征1例,伴阻塞性肺炎2例,支氣管狹窄2例,其中2例可見肺門淋巴結腫大。增強腫塊呈不均勻強化,強化程度24~33HU。另1例表現(xiàn)為左肺下葉支氣管壁不規(guī)則增厚,以支氣管狹窄為主要表現(xiàn),遠端伴阻塞性炎癥,無淋巴結腫大。對6例行雙側大腿MRI檢查,均提示皮下脂肪層、肌層對稱性彌漫性炎癥反應,呈長T1長T2信號,STIR序列呈高信號(圖2)。電話隨訪中3例切除肺癌原發(fā)灶,目前無復發(fā),1例化療后原發(fā)灶及淋巴結體積縮小,2例化療后死亡。
圖1 DM合并肺癌2例。1A:1例表現(xiàn)為左肺下葉腫塊,內部可見空洞、液平面,病灶邊緣不光整,周圍可見少許炎癥。1B:另1例見右肺上葉胸膜下實性結節(jié),密度均勻,邊界清晰,邊緣欠光整,兩肺少許間質性病變。
圖2 雙側大腿MRI STIR序列見雙側大腿及股部肌群對稱性彌漫性異常信號
DM是一種炎癥性肌病,其并發(fā)惡性腫瘤概率較高,國外一項對2518例亞裔特發(fā)性炎性肌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顯示[3],有(10.0±6.4)% 的患者伴發(fā)惡性腫瘤,其中肺癌、鼻咽癌最為常見(1.88%)。男性DM患者多伴發(fā)呼吸道腫瘤[4],如鼻咽癌、肺癌等,本組6例中5例(83.3%)為男性,與文獻結論相似。目前皮肌炎與肺癌相關性仍不明確,國內外多數(shù)研究認為皮肌炎與肺癌存在交叉免疫[5-7],皮膚、肌肉等組織與癌基因蛋白或具有共同抗原性,從而導致自身抗體在皮膚、肌肉等處沉積并發(fā)生交叉免疫,這可能是DM合并惡性腫瘤的主要原因。
復習相關文獻,分析DM合并肺癌的危險因素如下[8]:(1)男性,年齡>45 歲;(2)急性發(fā)病的肌炎(<4個月)、逐漸加重,皮損見紅色斑丘疹,伴有皮膚壞死、血管炎或伴有系統(tǒng)損害;(3)實驗室指標:血沉>25mm/h,高CRP水平,高肌酸激酶以及CA199、CA125陽性等。本組6例年齡均大于45歲,男性患者5例(5/6),均為皮肌炎急性發(fā)病或漸進性加重的肌炎入院,伴肌無力,且顏面部紅斑明顯,實驗室檢查見高血沉及高肌酸激酶,并有不同程度的血腫瘤標志物升高,上述資料均提示患者存在高惡性腫瘤可能。
DM合并肺癌的影像學研究較少,CT無特異性表現(xiàn),臨床以DM合并肺鱗癌多見,因此CT多見肺鱗癌影像學特征。本組6例均為鱗癌,CT平掃以肺內結節(jié)腫塊為主,有5例,邊緣不光整,多呈周圍型,有4例,伴見毛刺、分葉、空洞及淋巴結轉移等,也可見支氣管內膜腫瘤,有1例。
DM合并肺癌預后較差[9],原發(fā)病導致患者長期免疫異常,且DM本身對肺功能存在一定損害,長期免疫抑制劑的應用進一步加重感染率,本組3例存在肺阻塞性炎癥,導致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增加。隨訪中2例化療后死亡。
綜上,老年皮肌炎患者,見較嚴重癥狀如惡性紅斑、皮膚異色癥、劇烈瘙癢、吞咽困難等且伴肌酸激酶升高時,應該警惕腫瘤如肺癌等可能,常規(guī)行胸部CT有助于DM合并肺癌的早期篩查。
[1] Michal J, Brygida K, Maria M.Polymyositis and dermatomyositis as a risk of developing cancer.Reumatologia,2015,53(2):101
[2] 尤旭杰,劉升云.多發(fā)性肌炎/皮肌炎與惡性腫瘤.腫瘤基礎與臨床,2017,30(2):170
[3] 楊林華.皮肌炎伴發(fā)惡性腫瘤高危因素臨床研究.實用癌癥雜志,2017,11(32):1904
[4] 朱旭利,廖康煌.皮肌炎并發(fā)惡性腫瘤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及意義.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3,29(2):150
[5] 徐文俊,方木平,劉倩萍,等.皮肌炎/多發(fā)性肌炎合并惡性腫瘤 21 例分析.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8,46(1):22
[6] 黃斌,呂冬華,柯孔良,等.皮肌炎或多發(fā)性肌炎伴發(fā)惡性腫瘤 222 例國內文獻復習.臨床薈萃,2013,28(7):792
[7] 袁鎖娟,仁義樂,陸雯俊,等.121例皮肌炎或多發(fā)性肌炎并發(fā)惡性腫瘤的臨床分析.中國微循環(huán),2009,13(5):429
[8] 楊林華.皮肌炎伴發(fā)惡性腫瘤高危因素臨床研究.實用癌癥雜志,2017,28(11):1904
[9] 錢凱,譚群友,王如文,等.合并皮肌炎的非小細胞肺癌圍手術期臨床特點.局解手術學雜志,2015,24 (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