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睿
摘要:浪漫主義文學是一個重要的文學流派,這一文學流派的特點有很多,本文從《約婚夫婦》這一代表作品中一位女性形象出發(fā),體現(xiàn)出意大利浪漫主義文學中女性人物的特點。
關鍵詞:浪漫主義文學 女性形象
中圖分類號:I546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8-0118-03
一、浪漫主義思潮中的宗教精神
18世紀末19世紀初,從德國開始了一場浪漫主義運動。在文學方面,浪漫主義不再模仿古典主義,而更看重現(xiàn)實,注重自身情感體會。而小說這種相對于詩歌更長的文體,更適合來表現(xiàn)當時的社會、政治及宗教問題。
亞歷山大·曼佐尼的小說經(jīng)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發(fā)展,影響達到了高峰。信仰天主教的曼佐尼,在他的文學表現(xiàn)上也體現(xiàn)出新的宗教和人文思想。這也是浪漫主義文學中新的特點。
在曼佐尼的文學作品中,浪漫主義反映出不同階層的社會現(xiàn)狀,尤其是社會底層的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浪漫主義文學表現(xiàn)每個人的真實情感,但是同時這些人是和整個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所以是對當時社會的文化、價值觀的體現(xiàn)。
意大利是天主教國家,在浪漫主義文學發(fā)展之前,天主教宗教文化占據(jù)整個歐洲。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時期,許多人文主義學者和作品都在抨擊和否定天主教。直到浪漫主義運動時期,宗教的發(fā)展贏得了新的機遇,最后也成為浪漫主義文學中的一個重要特點。
宗教思想的回歸也反映在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當時有很多作家宣傳宗教思想來制約現(xiàn)實生活中的暴力。這些作家大部分都是皈依天主教或者被宗教思想影響很深。因此在19世紀宗教思想的再次復興,極大地影響了那個時期的文學。
宗教精神的復興不僅僅給文學創(chuàng)作發(fā)展注入了新的信仰,也開啟了文學發(fā)展新的篇章。在這個時期的文學作品中,更多地描述了人物的內(nèi)心道德世界,弘揚美德,以此來慰藉讀者的心靈。比如《約婚夫婦》中的女主人公露琪亞,她經(jīng)常對上帝禱告,因為她認為在任何情況下上帝都可以幫助她,因此她從來不會失望。
宗教精神的復興體現(xiàn)在文學的各個領域,同時也給文學作品帶來一些神秘性。很多作家認為宗教思想一定要通過深刻的情感才能表達,因此文學作品中很多情感的表達也和宗教思想聯(lián)系在一起。宗教精神總是神秘的,能夠超越現(xiàn)實,從而到達理想的世界。浪漫主義文學的作品中善良與丑惡,光明與黑暗并存,從對比中表達理想的人物形象。
最后,宗教精神的復興激發(fā)了作家對研究和學習自身文化的極大興趣。一些作家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以中世紀時代為背景,為了展現(xiàn)浪漫主義時期的新氣象。
總之,19世紀初,整個歐洲社會展現(xiàn)出宗教精神的回歸,在這種社會和文化背景下,浪漫主義文學也進一步發(fā)展。
二、曼佐尼的思想
亞歷山大·曼佐尼是意大利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也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
亞歷山大·曼佐尼從內(nèi)心深處還是受到了啟蒙運動的影響:他來自貴族家庭,從小學習啟蒙思想。青年時期他就開始接觸米蘭的文人,從他們那理解到一些更現(xiàn)實的問題,而不是之前古典主義提倡的遠離現(xiàn)實的文學。當信仰天主教之后,他就深深地相信宗教對人類積極的作用。
1808年他和妻子結婚,這是他人生也是創(chuàng)作過程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因為他的妻子信仰天主教,因此在她的影響下曼佐尼也皈依了天主教。之后曼佐尼的作品中基本都會表現(xiàn)出宗教精神提倡的人人平等、博愛等特點,也使他的文學漸漸靠近人民群眾。
曼佐尼的宗教思想來源于早期的啟蒙思想教育。他的宗教思想不是神秘的,也不是用來懺悔禱告的,而是他的內(nèi)心道德倫理和邏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啟蒙運動給曼佐尼的宗教思想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曼佐尼自身的基督教文化中帶有一些悲觀主義。
上帝似乎是遠離人類的,但又以一種無法解釋的方式干預著每個人的生活,人性標志著原罪,沒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好。曼佐尼一直接受天主教的教義,在他的作品中宗教思想的體現(xiàn)是很明顯的,尤其是在《約婚夫婦》中,這是一部充滿宗教思想的文學著作。
曼佐尼尊重事實,但是他的作品總是會被他的宗教理念所引導,因此他才會真切地面對丑惡,對于作惡他會嚴厲懲罰,受苦的人會得到上帝的庇佑。
《約婚夫婦》以17世紀為歷史背景,這并不是因為曼佐尼對那個時期感興趣,而是想通過相同的背景來表現(xiàn)當時所在的社會問題。
三、《約婚夫婦》概述
曼佐尼的小說是以17世紀為時代背景,那個時期社會政治、經(jīng)濟及宗教都發(fā)生巨大變化,整個社會充滿壓迫和戰(zhàn)爭。曼佐尼選擇這個時期作為小說的時代背景,是因為與他所在的社會環(huán)境極為相似。小說的主人公都是社會的底層人物。這是一個新的特點,因為之前的作品幾乎都是弘揚貴族的形象。而曼佐尼卻批判這種以權勢為尊的現(xiàn)象,重新評價歷史中底層人民的地位。這一選擇可以說是在宗教思想的指引下作出的,對宗教的虔誠信仰使作者選擇了底層的勞動人民。他對這些人的憐憫就如同上帝對他們的仁愛。這種對天命的虔誠是整篇小說的主要線索。
四、《約婚夫婦》中蒙扎修女人物形象
1.詹特魯?shù)鲁蔀樾夼?/p>
在已婚夫婦中,有眾多的女性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蒙扎修女就是其中之一。她的父親是蒙扎的公爵,蒙扎公爵想將自己所有的財產(chǎn)都留給自己的大兒子,所以決定讓他所有的兒女都去修道院修行。所以,詹特魯?shù)逻@個可憐的小女孩還未出生的時候,她的父親就已經(jīng)決定好了她的命運。因此,從一開始,整個家族都在為她今后的修道院生活做準備。給她取了一位圣母的名字,甚至她的玩具都是穿著修女服裝的娃娃。
詹特魯?shù)卤臼且粋€簡單善良的孩子,渴望自由,但是無法背叛家族。每日在修道院都進行著激烈的思想沖突。終于有一天她請教了一位同伴,同伴建議她給父親寫一封信表明自己的心愿。
經(jīng)過多位同伴的幫助,這封信終于到了父親的手中,但是并沒有回信,詹特魯?shù)路炊辉洪L訓斥了,并轉(zhuǎn)告她如果她可以好好表現(xiàn),他就假裝沒有收到過那封信。一直懼怕父親的詹特魯?shù)掠滞讌f(xié)了。
根據(jù)當時的規(guī)定,遞交了修行申請后,修女就會被送回自己家一個月,來了解和認識外面的社會。然后決定是否真心愿意放棄外面的自由生活而修行。詹特魯?shù)陆K于等到了這一天,可以在自己家里生活一個月。她迫不及待地想走出修道院,對她來說那里無疑是一座監(jiān)牢。盡管她很清楚很快還會被送回修道院,并且家里的父親總是那么嚴肅,使她膽戰(zhàn)心驚。但是這一次她決定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去抗爭。
當詹特魯?shù)禄氐阶约杭液?,幾乎被所有人忽視,好像從來不存在她這個人,只有一個年輕的侍從除外。在家里所有人都非常嚴肅、冷漠。看到她的時候好像是看到罪人一樣。僅僅只有偶爾的機會才能和家人呆在一起。
如果家里有客人,詹特魯?shù)戮捅魂P在一個房子里,有一個傭人伺候。她從來都不能出去。只有這個年輕侍從尊重她,同情她。因此詹特魯?shù)孪雽懸粋€小紙條來感謝他。但是有一天她的女傭發(fā)現(xiàn)了她給這個年輕人寫紙條,并且告訴了父親。對于其他人來說,這就是一件丑聞,因此決定把她囚禁在房間,而那個年輕人在被扇了兩個耳光后又被辭退。
詹特魯?shù)卤魂P在房間四五天,女傭?qū)λ衿渌艘粯永淠?。可憐的詹特魯?shù)聼o法忍受這樣的痛苦和孤獨。她明白她唯一的選擇就是修道院,她覺得無力抗爭,最終妥協(xié),寫信向父親道歉,并決定遵從父親的意愿。
詹特魯?shù)掠址浅:蠡谧约旱臎Q定。蒙扎修女就是痛苦生活的開始,她被迫聽從父親的安排,身邊所有人認為家族名聲重于一切。從某個角度講這一點也表達了作者曼佐尼對詹特魯?shù)赂赣H所作所為的憤慨。她的父親肯定無法想象,最后詹特魯?shù)驴梢赃`背社會風俗,自甘墮落。因此這不是一位真正的父親,從未保護過女兒,忽略父權的根本作用。當他的女兒跪在他腳下乞求原諒的時候,他想到的只是他自己的目的。因此最后逼迫詹特魯?shù)孪蛩讌f(xié)。
父親對詹特魯?shù)聫奈从羞^關愛,和父親談話之后詹特魯?shù)赂纯?,父親接受了她的道歉,全家人的態(tài)度立刻轉(zhuǎn)變,她要進入修道院修行這個決定被所有人不停地重復,她似乎又成為世界的中心了。盡管她知道很快又要回到修道院,但是這短暫的幸福讓她又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沒有人真正在乎她的意愿,所有都是被父親安排控制好的。
作品前半部分主要描述了詹特魯?shù)碌谋瘎∶\,造成這樣悲劇的原因很多,尤其是父親的教育,強迫她接受自己以后成為修女的命運。但是接下來詹特魯?shù)碌男蜗笥兴兓辉偈潜蝗嗣{迫的受害者。她依然對擺脫這樣的命運充滿幻想,繼續(xù)保持高傲的姿態(tài),但又需要別人的關懷,在后悔與決定之間徘徊,種種思考造成她之后思想和性格的變化,甚至成為壞人的工具。
2.蒙扎修女的悲劇
在成為真正的修女之后,詹特魯?shù)虏]有通過信仰的力量達到內(nèi)心的平和,反而更渴望自由,厭惡現(xiàn)狀,永遠無法實現(xiàn)但又永遠無法滿足,這些占據(jù)著她的靈魂,使她的生活走向墮落。當她成為新進修女的老師之后,她便開始欺負那些新來的女孩。
小說一直在描述詹特魯?shù)碌母甙梁屠淠?。直到艾哲都出現(xiàn),她的生活發(fā)生了改變,變得更糟糕。在修道院詹特魯?shù)伦〉姆块g離艾哲都的很近,每天可以從窗戶相互看見對方。于是兩人慢慢相互認識并且曖昧。當然這是不正當?shù)男袨?,但是對于詹特魯?shù)聛碚f卻充滿刺激和誘惑。她沒有勇氣背叛父親給她安排好的生活,但同時她也不愿繼續(xù)這樣在修道院生活一輩子。因此當艾哲都跟她表白的時候,她并沒有拒絕。
這就是她的悲劇,她沒有能力來解脫自己,她已經(jīng)妥協(xié)要做一輩子修女,卻又一直渴望和別人接觸。因此這兩個人開始偷偷的私下見面,直到被另外一個修女知道。因此詹特魯?shù)露藢⑦@個修女殺害了。其他修女毫不知情,以為她從墻角的洞逃了出去,最后去了荷蘭。這樣詹特魯?shù)潞桶芏急3株P系一年之后,露琪亞來到了修道院。
所有對詹特魯?shù)逻@個人物形象的描述都反映了她的無助、無奈和猶豫。這樣的性格和當時的社會背景迫使她屈服,并且使她漸漸誤入歧途。那個時候的詹特魯?shù)卤M管還不是蒙扎修道院的院長,但是她已經(jīng)有足夠的能力,因此她幫助前來求助的露琪亞母女。她享有整個鎮(zhèn)子的尊敬和榮耀,不僅僅只是在修道院里。這種榮耀對于她來講既是特權,但也是牢籠。
露琪亞在修道院第一次見到詹特魯?shù)碌臅r候,被她的美貌驚呆了。但很快從很多細節(jié)就會發(fā)現(xiàn)和她的年齡外貌有反差,比如蒼白的臉色和黑色的修女服。但在之后兩個人物的交集中,詹特魯?shù)掠直憩F(xiàn)出她性格中妥協(xié)和無力的一面。艾哲都要求她幫助他抓住露琪亞,詹特魯?shù)伦罱K同意了。當露琪亞發(fā)現(xiàn)她是幫兇之后,詹特魯?shù)卤凰屯滋m的一個修道院,她也徹底悔悟,最終心甘情愿成為一名真正的修女。
曼佐尼作品中的這個人物形象其實是來源于一個真實的人物。詹特魯?shù)碌娜宋镌兔鞋旣悂喣龋∕arianna de Leyva),出生于1575年,是蒙扎公爵的女兒。為了不讓她繼承家產(chǎn),她的父親把她送到修道院然后便去了西班牙,忘了他還有這個女兒?,旣悂喣仍谛薜涝哼^了好幾年之后,和一位貴族保羅有了戀愛關系。但是這個貴族已經(jīng)有孩子了。有一天,一位修女想揭發(fā)他們之間的事情,最后被謀殺。還有另外兩個修女也知道了他們之間的關系,想要揭發(fā),一個被貴族殺了,另外一個逃跑出來并揭發(fā)了此事?,旣悂喣缺魂P進監(jiān)獄15年,出來后她自愿繼續(xù)在修道院修行,在那里又生活了28年,直到生命盡頭。蒙扎修女被廣為人知,也是因為曼佐尼這部作品,作者從蒙扎修女的角度出發(fā),描寫了她悲劇的一生。
五、結語
蒙扎修女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這也是令人惋惜的一個悲劇形象,從某個角度講其實從出生前就已經(jīng)注定了她的悲劇一生。曼佐尼這部作品中的這位女性形象和宗教的天主精神緊密相連,當然這部作品中不僅僅是詹特魯?shù)?,還有很多其他人物都是與宗教精神密不可分的。在作者看來,也是因為詹特魯?shù)聸]有真正地皈依天主教,才導致了這一系列的悲劇。因此從根源上來說,是作者內(nèi)心有著強烈的宗教精神。
參考文獻:
[1]La Letteratura Italiana,Corriera della Sera[M].Querra Edizioni,2005.
[2]Manzoni Alessandro,I promessi sposi[M].Milano: Rizzoli,2011.
[3]沈萼梅.意大利文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刁瑞珍.外國文學史[M]. 西安:西安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