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小時耐熱鍛煉
何時開始耐熱鍛煉呢?初夏開始最合適。我國南北氣候差異很大,哪一個時段是初夏時節(jié),各地肯定會有差別。不過,從我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氣候演變規(guī)律來看,每年的6月初,基本上都處于初夏時段。
進行耐熱鍛煉的方法也很簡單:每天抽出1小時左右進行室外活動,可根據(jù)天氣情況,進行散步、跑步、體操、拳術(shù)等鍛煉項目。經(jīng)過初夏的耐熱鍛煉,盛夏來臨之時,即使室內(nèi)氣溫在28~31℃,室外氣溫在36~39℃,人體也不會感覺太熱。
活動量由小到大
初夏的耐熱鍛煉一定要處理好鍛煉與出汗的關系。一般來說,耐熱鍛煉的強度要達到出汗的效果。有些人在鍛煉時怕出汗,稍出點汗就開始吹電風扇或洗澡,這樣肯定影響鍛煉效果,還有可能受涼感冒。當然,出汗過多,對健康也不利。所以耐熱鍛煉必須適度,必須“因天制宜,因人而異”。尤其氣溫較高、濕度較低時,稍一運動就會出汗,所以,鍛煉前后要適當補水。年老體弱者在進行耐熱鍛煉時,更要考慮自己的身體情況,活動量要由小到大,時間也要由短到長。
(摘自《廣州日報》文/佚名)
平時都會有這樣的感受,一旦吃飯吃得快了,很快就會餓了。這是因為大腦攝食中樞感知飽的信息需要時間,口腔和胃里消化出來的少量小分子,對于食欲的控制至關重要。而且,過快進餐的數(shù)量是不由大腦控制的,只能由胃的機械感受器來感知。
胖子普遍食欲好,進食速度快,大多數(shù)情況下,食物沒有得到充分的咀嚼,沒有形成足夠的食糜貼附于胃壁,所以雖然已經(jīng)吃了較多食物,但仍有饑餓感。有研究證實,同樣數(shù)量的食物,嚼得少、吃得快,就會更容易饑餓。所以,吃飯最好細嚼慢咽,這也是控制食量的小策略之一。
而且,另一方面,咀嚼時間過短,迷走神經(jīng)仍處于過度興奮狀態(tài),食欲也會相對亢進。結(jié)果是進食速度快的人,在大腦飽食中樞發(fā)出停止信號時,已經(jīng)吃了太多。
(摘自《羊城晚報》文/趙綺華)
老人會出現(xiàn)牙齒脫落、舌肌和咀嚼肌萎縮及食管括約肌松弛等,相應會伴隨咀嚼乏力、吞咽吃力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都是正常的老化現(xiàn)象。老人可以通過裝假牙、改變食物性狀、細嚼慢咽等方法改善吞咽困難,還可以通過每天做表情操、舌操來強化咀嚼肌和舌肌的力量,延緩“吞咽衰老”。
表情操
1.夸張地齜牙,重復10~15遍,一天兩次。
2.張大嘴巴,發(fā)“a”“o”音,重復10~15遍,一天兩次。3.抿嘴唇,然后發(fā)“ba”音,重復10~15遍,一天兩次。4.噘嘴巴,重復10~15遍,一天兩次。
舌操
1.伸舌頭,將舌頭伸出口腔,向各個方向做旋轉(zhuǎn)運動,重復10~15遍,一天兩次。
2.用舌頭去觸碰硬腭、上下牙齒,發(fā)“ta”“da”“l(fā)a”“ka”音,重復10~15遍,一天兩次。
(摘自《大河健康報》文/陳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