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媼,胡敏莉
(新疆建設兵團第二師庫爾勒醫(yī)院1.內分泌腎病科;2.中醫(yī)科,新疆 庫爾勒 841000)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認知、情緒和行為護理干預在腎內科血液透析中的應用價值,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腎內科血液透析患者為分析對象,現進行隨機分組并給予不同護理方式,分析如下。
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院就診的腎內科血液透析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入院編號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觀察組年齡33~63歲,平均年齡(47.9±6.2)歲;對照組年齡32~64歲,平均年齡(48.1±6.0)歲;透析時間(7.8±2.3)個月,透析頻率(2.0±1.0)次/周。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進行常規(guī)護理,即第一,透析前將血液透析治療的過程與目的詳細的告知患者,對患者的一般資料能夠做到心中有數,如電解質、酸堿平衡、飲食習慣以及體質量的增長等;對一側上肢靜脈進行充分保護 ,不要進行靜注,將良好的血管通路建立起來;第二,過程中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護,相關記錄要認真做好,對其血管通路情況進行定時檢查,對各種不良情況進行全面觀察,如滲血和紅腫等,并發(fā)癥一旦發(fā)生需要馬上報告醫(yī)生;第三,透析后對患者的體質量、血壓與尿量等進行準確記錄,叮囑患者按照規(guī)定用藥,特別是不能隨意變動血壓類藥物[1]。
1.2.2 觀察組
在上述護理基礎上,進行認知、情緒與行為的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第一,心理護理?;诨颊咝詣e、心理特征、文化程度、病情等各方面的不同,有針對性的制定計劃;護理過程中邀請成功患者進行座談交流,通過互動的方式讓患者主動分享自身經驗,避免負面情緒的出現,如恐懼和悲觀等。
第二,認知教育。在向患者介紹相關疾病知識時,為加深患者的理解,可以采用多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對血液透析的目的、原理、治療過程、相關注意事項、應急處理以及各種危險因素等一一的解釋清楚[2],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確保家屬可以積極的配合;同時,可以將食物成分表發(fā)放給每一位患者家屬,將透析過程中患者飲食不宜過飽、過晚以及進餐時間最好間隔1~2個小時等事項進行仔細講解,在此基礎上保證優(yōu)質蛋白質占總蛋白質的2/3,對鈉鹽和水分的攝入需要進行嚴格控制等;另外,需要以患者的飲食喜好、體質量和透析過程等為依據,在家屬的配合下有針對性的制定食譜,確保能夠與患者的營養(yǎng)需求相符。
第三,行為干預?;颊咝枰谧o理人員的指導下將之前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糾正過來,促進機體抵抗力的顯著增強,尤其是在導管留置期間,需要確保局部的干燥與清潔,并減少異物感,防止患者因為無意識抓癢而導致導管脫落拔出或因局部淋濕而造成的感染狀況[3]。與此同時,嚴格按照患者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運動計劃,患者則需要在家屬的配合下有效地完成,切記運動不要過度,可以進行散步、擴胸運動、爬樓梯以及器械肌力練習。
對兩組護理之后的認知、負面情緒以及依從性進行客觀比較。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認知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負面情緒少于對照組,且依從性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認知、依從性和負面情緒的比較[n(%)]
在本次研究中,相比較于僅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患者來說,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經認知、情緒和行為護理后,不僅取得較為良好的認知情況和依從情況,并且負面情緒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經認知、情緒和行為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可以從為患者提供全面護理,進而可以極大的提高護理效果,臨床價值非常高。
[1] 吳曉蕓,白 瑩,李迎婕,魏曉巖,王 晶.認知行為護理干預對慢性腎衰血液透析治療患者腎功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7,28(06):1023-1025.
[2] 陳梅梅.延續(xù)護理在慢性腎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臨床護理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24):66-68.
[3] 章丹瓊.情緒、認知和行為護理干預對腎內科透析患者的影響[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6,24(0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