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順昌 丁韻梅 冉鳳 吳建容
(重慶市涪陵區(qū)中醫(yī)院 重慶 408000)
腦卒中癱瘓是腦卒中患者常見后遺癥之一,其隨意運動受抑制、拮抗肌和牽張反射亢進相關,影響患者生活自理和生活質量。中醫(yī)學認為腦卒中癱瘓為“痙證”、“中風”范疇,為氣虛、痰瘀、風火、陰虛陽亢等互相交結所致。
本研究探討癱愈康合劑治療腦卒中癱瘓的效果,報道如下。
納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腦卒中癱瘓患者100例并根據治療方法分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7歲~76歲,平均歲數(61.25±9.44)歲;體重51kg~86kg,平均(65.24±11.01)kg。中醫(yī)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47歲~75歲,平均歲數(61.13±9.91)歲;體重51kg~86kg,平均(65.68±11.35)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進行治療,常規(guī)采取抗感染、營養(yǎng)神經藥物等進行治療,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根據患者血糖和血壓、血脂等情況給予對癥治療,并進行功能鍛煉指導,從床上坐起訓練、上肢訓練、手功能訓練、翻身訓練開始,逐漸過渡至起立訓練、床邊站立訓練、平衡訓練和行走訓練等,根據患者病情制定訓練措施,每次45分鐘。中醫(yī)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癱愈康合劑治療。方劑組成:黃芪30克、制首烏20克、丹參30、川芎15克、生大黃6克、草決明20克、血余炭15克、三七10克、丹皮15克,石菖蒲20克、土鱉蟲10克、地龍15克,上述方劑每天1劑,分三次服用,共治療4周。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I指數、FMA評分、BBS評分和腦卒中癱瘓治療總有效率。
顯效:肢體功能恢復正常,和腦卒中發(fā)病前水平接近;有效:肢體功能改善,生活可部分自理;無效:生活無法自理,肢體功能無改善[1]。
SPSS15.0軟件統(tǒng)計數據,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說明差異顯著。
兩組患者治療前BI指數、FMA評分、BB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中醫(yī)組患者治療后BI指數、FMA評分、BBS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BI指數、FMA評分、BBS評分比較(x-±s)
中醫(yī)組腦卒中癱瘓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腦卒中癱瘓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腦卒中是常見腦血管疾病,腦卒中癱瘓是常見后遺癥,多數腦卒中患者在發(fā)病后部分病灶中大腦神經細胞失活,但還有部分則處于休眠狀態(tài),給予早期合理、有效治療可促使其恢復正?;钚?,產生代償作用,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改善和肢體功能改善。
中醫(yī)認為腦卒中癱瘓為“中風”、“偏癱”范疇,認為發(fā)生和淤血阻滯、津液不行、聚而成痰、痰瘀互結相關。腦卒中病機在于本虛標實,其中,本虛責于氣血精髓虧虛、清竅失養(yǎng);標實責于風火痰瘀作祟,清竅不利。因而痰瘀阻絡、氣血阻滯是腦卒中癱瘓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在治療上需遵循活血益氣、祛瘀化痰原則[2-3]。
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進行治療;中醫(yī)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癱愈康合劑治療。結果顯示,中醫(yī)組腦卒中癱瘓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BI指數、FMA評分、BB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中醫(yī)組患者治療后BI指數、FMA評分、BBS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癱愈康合劑治療腦卒中癱瘓的效果確切,有效改善患者運動功能、平衡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無明顯副作用,值得推廣。
[1]袁麗.中醫(yī)綜合方法治療中風偏癱的臨床研究[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21):194-195.
[2]郭遂懷,陳緒池,張鵬,等.中醫(yī)推拿在“醫(yī)養(yǎng)結合”模式下腦卒中康復方案中的可行性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25(1):87-90.
[3]劉嘉林,劉欣,朱普賢,等.化痰通絡解痙湯結合瀉陰補陽針法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癱瘓臨床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7,32(1):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