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磊 滕德國
(什邡第二醫(yī)院骨科 四川 德陽 618400)
脛腓骨開放性骨折在骨折疾病中屬于較為復雜的骨折類型,常伴有嚴重的軟組織碾壓傷、缺損,以及粉碎性性骨折導致骨缺損,如果臨床治療方式不當,容易導致患者的肢體創(chuàng)面軟組織并發(fā)嚴重感染、甚至骨感染,進而演變?yōu)檐浗M織缺損進一步加重、慢性骨髓炎等并發(fā)癥。形成創(chuàng)面經久不愈合、或嚴重骨外露,最終嚴重者導致患者截肢[1]。而常規(guī)的保守治療,臨床療效不佳,不利于患者的預后。因此,選擇療效顯著,治療安全性較高的醫(yī)治手段,對于改善患者的骨折愈合狀況有積極的影響作用[2]。本研究通過給予脛腓骨開放性骨折患者不同的治療措施,觀察、比較患者的治療效果差異,探討適合用于臨床推廣的有效方案。具體研究內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研究選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86例脛腓骨開放性骨折患者為觀察對象,按患者的入院順序將其隨機分為甲、乙兩組,每組43例。甲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42~73歲,平均(63.2±4.6)歲;摔傷3例,車禍傷21例,墜落傷11例,重物砸傷8例;乙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44~75歲,平均(63.5±4.7)歲;摔傷4例,車禍傷19例,墜落傷12例,重物砸傷8例。研究納入對象經DR、CT等檢查,確診為脛腓骨開放性骨折,所有患者都符合相關的醫(yī)學倫理審核標準,且都對研究內容知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存在嚴重的心、腎、肝功能不全或有手術禁忌癥的患者。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甲組采用保守治療,經徹底清創(chuàng)后,行下肢長石膏或跟骨骨牽引,同時給與采用抗生素進行防感染治療。另外,在清理創(chuàng)口時,將骨折斷端復位,盡量減少骨膜剝離。如果患者出現(xiàn)張力過大或是軟組織受損,還應立即減張縫合傷口或經長時間換藥等處理后II期盡量行進行植皮修復。乙組采用外固定支架聯(lián)合皮瓣移植術治療,采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高壓脈沖沖洗傷口創(chuàng)面,徹底清除污染物和無生機的軟組織。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保護骨膜受損,并在直視的情況下進行脛骨骨折碎塊復位,使用骨折復位鉗維持對位,必要時可加克氏針和螺釘有限內固定固定骨折塊。同時,根據創(chuàng)面皮損位置、大小等情況,設計相應的皮瓣。皮損面積較小的患者,可采用順行全層皮瓣或筋膜皮瓣,局部旋轉縫合,閉合創(chuàng)面。創(chuàng)面較大的脛腓骨下段開放性骨折患者,采用小隱靜脈腓腸神經營養(yǎng)皮瓣或隱神經皮瓣修復閉合創(chuàng)面,皮瓣下植入多條橡皮條充分引流,同時加強換藥等處理,密觀皮瓣存活情況,術后能早期活動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等。
1.3 觀察指標
研究以兩組患者的骨折平均愈合時間、住院時間、皮瓣壞死率、骨折愈合率作為臨床觀察指標,以此評定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研究數據都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處理,計數資料用例數(%)表示,定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組間數據比較差異用χ2和t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創(chuàng)面、骨折平均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乙組患者的創(chuàng)面平均愈合時間、骨折平均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短于甲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骨折、創(chuàng)面平均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對比(n,x-±s)
2.2 兩組患者的皮瓣壞死率及骨折愈合率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乙組骨折愈合率明顯高于甲組,但其皮瓣壞死率則明顯低于甲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皮瓣壞死率、骨折愈合率對比(n,%)
脛腓骨開放性骨折在骨科疾病中屬于比較嚴重的創(chuàng)傷疾病,不但骨折類型比較復雜,且多伴有廣泛性的軟組織挫傷或缺損。若處理不當,通常會導致患肢創(chuàng)面出現(xiàn)感染,繼發(fā)性骨外露,嚴重骨感染等,甚至最終需要截除患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目前,臨床上治療脛腓骨開放性骨折的方式主要為手術治療,包括鋼板及髓內釘內固定、支架外固定術等,傳統(tǒng)的跟骨牽引聯(lián)合石膏固定二期傷口愈合后,采取內固定治療方式,可導致骨折愈合時間延長,同時增加了創(chuàng)面處理的難度,且長期牽引易引發(fā)膝踝關節(jié)僵硬、下肢靜脈血栓和壓瘡等并發(fā)癥發(fā)生。而廣泛的骨膜剝離又會影響骨折端血液供應,嚴重影響骨折創(chuàng)面愈合,加大術后感染和骨折不愈合的風險[4]。因此,選擇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對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以脛腓骨開放性骨折患者為試驗對象,給予患者不同的治療措施,結果顯示乙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采用保守治療的甲組,且患者的皮瓣壞死率明顯少于甲組,骨折愈合率明顯多于甲組,該結果表明脛腓骨開放性骨折采用皮瓣移植聯(lián)合外固定支架術治療,能加快患者骨折部位愈合,并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皮瓣壞死。主要原因在于外固定支架手術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便,手術部位遠離骨折端,剝離的軟組織較少,能減輕對軟組織的損傷,可保護骨膜與軟組織處血供,利于創(chuàng)面和骨折愈合。皮瓣移植術可以根據患者皮膚軟組織缺損部位和范圍,以及是否存在感染和患肢血管損傷情況而定,術后感染率低,便于成活。同時,徹底清創(chuàng)可清除異物、壞死組織,有助于保護健康組織,促進組織再生修復,覆蓋裸露骨質的軟組織,加快骨折愈合[5]。
綜上所述,支架外固定聯(lián)合皮瓣移植治療脛腓骨開放性骨折,能促進骨折部位愈合,縮短住院時間。因此,該治療方案適合用于臨床推廣。
[1]邵林.外固定架結合皮瓣移植治療脛腓骨開放骨折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療美容,2016,6(01):22-23.
[2]曾躍林,馬翅,陳鋮,譚海濤,鄧利輝,吳安平,胡志輝.外固定架聯(lián)合VSD、植皮或皮瓣移植治療開放脛腓骨骨折并軟組織缺損的療效觀察[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7,32(02):214-215.
[3]司進善,陳晉波,王志龍.外固定架結合皮瓣移植治療脛腓骨開放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11,17(12):1130-1132.
[4]劉江濤,萬春友,劉亞北.外固定支架在脛腓骨開放性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07):115-116.
[5]康靖東,陳娟,徐偉軍.外固定支架聯(lián)合負壓封閉引流及皮瓣移植治療GustiloⅢA型脛腓骨骨折[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5,10(06):485-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