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菊 馬太會
(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職工醫(yī)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23)
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臨床發(fā)病率較高,就中醫(yī)理論而言,其屬“痹癥”范疇,具體發(fā)病機制為患者機體正氣不足,出現(xiàn)肝腎虧虛情況,使得風寒濕邪瘀于筋脈,頸部脈絡出現(xiàn)閉阻情況,形成氣滯血瘀情況[1]。中醫(yī)治療以穴位刺激為主,其中電針配合中藥離子導入效果較為理想,藥物可直接作用于病灶,進而起到舒筋通絡作用,但具體治療中患者伴有心理不適或關節(jié)功能障礙情況,需配合護理服務予以有效調(diào)節(jié),常規(guī)護理干預針對性不強,護理措施較為單一,效果不理想,因此制定綜合且專業(yè)的護理服務方案意義重大,具體方案應涵蓋疾病護理、生活指導和心理疏導等內(nèi)容,以此切實解決患者真實問題。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討了護理干預在電針配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中的效果,現(xiàn)詳述如下。
2016年1月—2018年2月,隨機選取在我院接受電針配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的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其入院序號奇偶數(shù)按比例(1:1)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37例。對照組男19例,女18例,年齡31~55歲,平均(43.13±2.41)歲,病程6~10個月,平均(8.01±0.55)個月;觀察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32~56歲,平均(44.08±2.39)歲,病程5~10個月,平均(7.81±0.45)個月。本次研究經(jīng)由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全部患者知情并自愿參與,上述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均衡性良好可進行比較研究。
納入標準:首次發(fā)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頸肩疼痛情況,且長時間低頭出現(xiàn)頭暈癥狀;神志清楚且無語言障礙[2];
排除標準:合并肩周炎、胸廓出口綜合征或頸背部筋膜炎患者;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患者;配合度較低中途退出研究患者[3]。
對照組制定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案,具體方法:治療方案講解、常規(guī)檢查指導、恢復狀況評估等;觀察組在上述護理方案基礎上給予患者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nèi)容如下:
1.2.1 心理干預 治療前,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密切交談,對患者情緒狀態(tài)進行評估,鼓勵患者傾訴自身情況和感受,護理人員予以有針對性的指導,對于抑郁、消沉的患者,護理人員講解成功恢復案例,增強其治療信心,并鼓勵家屬創(chuàng)建社會支持體系,讓患者感受到關愛,并體會生活的美好;對于焦慮患者,護理人員給予放松療法,引導患者冥想或為其播放舒緩音樂,轉移其注意力,進而有效緩解不良情緒;
1.2.2 健康指導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詳細了解其基本情況,根據(jù)其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方案,重點介紹發(fā)病機制、中醫(yī)治療過程和預期效果,針對患者存在的問題進行耐心解答,具體指導方式采取健康講座與一對一指導相結合模式。
1.2.3 日常生活指導 告知患者合理飲食的重要性,由于患者伴有氣滯血瘀情況,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并增加蛋白質、維生素的攝入量,每日應食用適當瘦肉、雞蛋等,并禁忌生冷辛辣食物。同時做好起居指導,其中枕頭選擇尤為重要,根據(jù)個人實際情況選擇枕頭,參考個體肩寬的一半確定枕頭高度,硬度則以頭部枕壓下陷1~2cm為宜,并且要做好頸部保暖工作,可在睡前15min在枕下放置熱水袋,日產(chǎn)生活中避免頸部直接吹冷風,此外還應注意頭部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
1.2.4 康復訓練 首先護理人員引導患者進行頸部按摩,取坐位,食指、中指按壓頸后風池穴,由上至下按摩肌肉,并用力按壓肩井穴,4min/次;其次指導患者進行頸部肌肉長收縮訓練,行坐位,雙手交叉放于頭枕部,并向前按壓頭枕部,同時也可靠墻而立,枕部向后用力抵住墻面,每次對抗持續(xù)時間控制為4s,重復3~5次;最后指導患者進行提肩縮頸訓練,叮囑患者雙肩慢慢抬起,停留3~5s,在慢慢放松恢復原位,隨后將雙肩用力向下沉,此時保證頭頸部向上伸展,此過程中保證自然呼吸,停留時呈憋氣狀態(tài),松肩時務必保證足夠放松,每次反復10次,4~5次/d。此外,在康復訓練過程中,護理人員開展疼痛護理工作,準確評估患者痛感程度,適當進行按摩,并引導患者轉移注意力,降低其疼痛敏感性,必要時給予患者止痛藥物,詳細記錄其疼痛緩解過程,對疼痛干預進行及時調(diào)整,保證切實解決患者實際問題。
護理效果評價,顯效:護理后頭暈等臨床癥狀消失,頸部活動功能恢復正常,日常生活不受影響;有效:護理后上述癥狀明顯改善,頸部功能恢復,日產(chǎn)生活輕微受限;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4];疼痛評估,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0~10分評分,分值越高說明痛感越嚴重;日常生活能力評估,參考Barthel指數(shù)進行評分,主要內(nèi)容為日常生活中必須具備的基本動作,滿分為100分,低于60分為生活無法自理。
采用SPSS24.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率)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t檢驗。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參照P<0.05。
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為91.89%明顯高于對照組72.97%,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對比[n(%)]
護理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2個月后,兩組患者上述評分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VAS評分較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較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VAS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n(%)]
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臨床發(fā)病率較高,患者存在頸部僵硬、上肢麻木、活動受限和頸肩疼痛等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出現(xiàn)睡眠障礙,并伴有頭暈情況,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且治愈后伴有復發(fā)可能性,患者飽受病痛折磨。近年來臨床日漸重視中醫(yī)治療,多給予患者電針配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可直接作用于患處,藥物吸收較快,利于患者病情恢復,但是患者恢復過程中疼痛明顯,嚴重影響其預后質量,而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服務是提高預后質量的關鍵,臨床治療過程中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配合開展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服務,促進患者快速恢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為91.89%明顯高于對照組72.97%,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2個月后,兩組患者上述評分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VAS評分較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較高,P<0.05。具體原因分析如下:綜合性護理干預方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且護理方法較為全面,具體工作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給予其綜合性指導意見,兼顧患者生理、心理狀態(tài),進而更好地促進患者病情恢復[5]。針對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其具有復發(fā)可能性,且患者伴有明顯痛感和功能受限情況,日常生活不便,極易出現(xiàn)多種不良情緒,針對此情況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心理疏導,通過親切交談了解患者真實情況,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具體情況予以有針對性疏導,讓患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建立治療信心,進而更好地配合醫(yī)護人員開展工作。同時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糾正其錯誤觀念,進而可正視自身病情,并積極面對臨床治療工作,切實提升其預后質量;同時護理人員進行生活指導,從飲食和起居各方面入手,告知患者具體注意事項,做好頸椎保暖工作,避免對其造成二次傷害,切實促進關節(jié)功能恢復;最后護理人員引導患者開展康復訓練,以此鍛煉患者頸椎功能,同時配合疼痛疏導和干預,緩解患者不適感,改善其預后質量。
綜上,在電針配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護理中,綜合性護理干預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康復指導和日常起居等多方面,護理效果理想,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情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推薦廣泛推廣。
[1]黃霞,粟勝勇,黃小珍,等.電針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臨床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7,19(9):94-96.
[2]劉紅.中藥穴位熏蒸聯(lián)合護理干預對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康復的影響[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7,33(4):605-607.
[3]郝曉宇,劉會玲,馮曉靜,等.中藥熏蒸聯(lián)合離子導入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及護理體會[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7,33(1):94-96.
[4]宋紅敏.護理干預聯(lián)合中藥離子導入對頸椎病的止痛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4):141-142.
[5]陳美艷.分析護理干預對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5):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