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榆陽區(qū)廣泛的種植了馬鈴薯品種-費烏瑞它,此品種身受大眾喜愛,現(xiàn)對費烏瑞它種植條件做出歸納,為今后種植馬鈴薯行業(yè)提供提出一些意見。
關(guān)鍵詞:費烏瑞它;栽培技術(shù);種植;馬鈴薯
一、費烏瑞它品種特點
費烏瑞它又名法阿利塔、荷蘭薯、荷7號、荷15、魯引1號、津引8號等,由農(nóng)業(yè)部種子局從荷蘭引入,經(jīng)江蘇省南京蔬菜研究所等單位鑒定推廣。2006年開始在我區(qū)牛家梁試驗示范種植,從出苗到成熟60天左右,一般畝產(chǎn)3000公斤,最高單產(chǎn)達3900公斤,適宜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施足基肥種植。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65厘米左右,莖紫褐色,生長勢強。葉綠色,復葉大、下垂,葉緣有輕微波壯?;ü谒{紫色、大,有漿果。薯塊長橢圓形,皮淡黃色肉鮮黃色,表面光滑,塊莖大而整齊,芽眼少而淺頂部圓形,結(jié)薯集中,塊莖休眠期短,干物質(zhì)含量17.7%,淀粉含量12.4—14%,還原糖含量0.3%,粗蛋白含量1.55%,維生素含量C13.6MG/100G。蒸食品質(zhì)優(yōu),食口性好,適合炸片、炸條、鮮薯食用和鮮薯出口。
二、費烏瑞它栽培要點
1.精細選地:選擇土層深厚、結(jié)構(gòu)疏松、肥力上中等、排灌條件好的黃綿土和綿沙土,前茬作物以水稻茬口最好,其次玉米、小麥等禾谷類作物和豆科作物為好,忌重茬、照茬,也不得與茄子、番茄、煙草等茄科作物輪作。
2.曬種催芽:播前1 5—2 0天,選擇一級脫毒種薯,置于1 5—2 0℃散射光下催芽曬種,每隔7—8天輕翻動一次,以保證出芽的均勻性;等大部分薯芽萌動后,切塊或整薯播種,單塊重30—40克,每塊保證1—2個萌動芽,并用草木灰拌種;切塊時要剔除病爛薯,每切10-15刀換一次刀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切刀1—2分鐘消毒。
3.整地施肥:深翻土地,深度達30-35厘米,隨即耙耱,保持土壤表面疏松、上下細碎一致。結(jié)合深耕每畝施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5000-6000公斤,尿素(顆粒型) 35公斤、過磷酸鈣(顆粒型) 40公斤、硫酸鉀(顆粒型) 25公斤或莊稼漢牌45%馬鈴薯專用肥85公斤,增施阿維菌素有機肥40-80公斤(效果更好);每畝用毒死蜱2公斤拌土15公斤與基肥一同撒施防治地下害蟲。
4.覆膜播種:從4月5日(清明節(jié))起開始,選用90厘米寬的地膜,采用110—120厘米帶型 (壟底80—90厘米,壟溝3 0厘米),壟高10—20厘米即可,每壟種植2行,按規(guī)格起壟、噴藥防草、覆膜提溫5天后(4月10日)以株距33厘米打孔深8-12厘米,點籽、芽眼朝上、壓實封嚴孔口,每畝播種3200—3400株。
5.田間管理:出苗時早、晚進行查苗放苗并封嚴苗孔,齊苗后1 5—2 0天植株開始現(xiàn)蕾,對于底肥不足的田塊每畝追尿素1 0公斤,并輕灌(噴)水一次。進入開花結(jié)薯期,結(jié)合灌水,每畝打孔追施尿素1 0公斤,隔7—1 0天后復灌水一次。灌水視天氣和土壤墑情而定,以保持土壤濕潤狀態(tài)為宜。苗齊后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利于提高地溫,消滅雜草;第二次中耕在蕾期進行,此時膜可以揭掉,應深中耕、多培土;第三次中耕在花期追肥灌水后進行,此次中耕不宜過深。費烏瑞它薯塊向光性很強,結(jié)合中耕必須培土,以防薯塊露青頭。
6.病蟲防治:二十八星瓢蟲等害蟲用4 0%樂果乳油或4 5%氯氰菊酯兌水5 00—6 00倍噴霧防治1—2次。馬鈴薯晚疫病,可噴灑4 5%薯瘟消、5 3%金雷米爾、7 5%百菌清和66.8%霉多克等藥劑防治。
7.及時收獲:7月上、中旬,待大部分植株開始枯黃時,表明塊莖停止膨大,植株達到成熟階段,即可分批收獲,分級整理、套袋、裝箱上市。復種大白菜和紅、黃蘿卜等蔬菜。
8.注意事項:壟溝、行間禁止種植大豆、蠶豆等其他作物。
參考文獻:
[1]張志芬,王效瑜. 優(yōu)質(zhì)馬鈴薯示范推廣措施及成效[J].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5(13).
[2] 鞏檑,程永芳,甘曉燕,陳虞超,聶峰杰,張麗,石磊,宋玉霞,郭志乾,王峰.馬鈴薯轉(zhuǎn)錄組EST-SSR挖掘及其多樣性分析[J].分子植物育種,2015(07).
[3] 鞏檑,張麗,聶峰杰,陳虞超,甘曉燕,石磊,宋玉霞,郭志乾,王峰.旱脅迫和復水處理后馬鈴薯轉(zhuǎn)錄因子的轉(zhuǎn)錄組分析[J].分子植物育種,2015(08).
作者簡介:賈滿榮(1979-),男,學歷:大學本科,職稱:農(nóng)藝師,研究方向:農(nóng)業(yè)技術(shù)研究與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