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丹
【摘要】科學的復習往往能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本文針對目前小學語文復習階段出現(xiàn)的誤區(qū),提出了以下幾個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期末復習;誤區(qū);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傳統(tǒng)語文期末復習存在的誤區(qū)
(一)習慣性“抱佛腳”
在很多老師眼里復習是為了考試而服務的,為了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期末復習,很多老師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都在趕進度中進行,只希望課能早日上完,早日進入總復習階段,只有早點進入期末復習階段才能考出好成績,“復習”似乎只有在期末才能出現(xiàn)。在教授完新課是沒有做到及時的復習,學生的根基不扎實,期末花了更多的時間,可是效率也不高。
(二)地毯式“題海戰(zhàn)術”
為了能做到所謂的“熟能生巧”,很多老師在期末階段都會進行地毯式的轟炸——題海戰(zhàn)術。期末考試進行考試、講評的死循環(huán),但是這些題目老師們沒有進行精心篩選,很多題目反復出現(xiàn)。造成學生的能力和知識的關系失調,讓學生在復習階段處于被動的地位,被老師的試卷牽著鼻子走,而不能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并總結方法,思維僵化,不會靈活變通,復習效率低下。
(三)盲目性“有教無類”
每個學生的水平、能力都不同,期末復習很多老師會進行一刀切式的期末復習,全班同學做相同的題型,對于平?;A較扎實的同學也在讓他們反復進行抄、默,讓這些同學更加感到期末復習的無趣,但是統(tǒng)一做提高訓練題時,會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倍感無奈,不會做、聽不懂,基礎又不能得到鞏固,大大降低復習效率。
二、量身定制期末復習策略
(一)及時鞏固,穩(wěn)中求進
很多老師對期末考試復習存在這樣的誤區(qū),認為學生期末集中復習的時間越多,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就越會好,于是教學不按照學校統(tǒng)一的教學進度,在平時的授課中故意縮短教授新課的時間,加快教學節(jié)奏??墒?,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對新的內容需要一個潛移默化的消化過程,過分求快,反而導致學生“消化不良”,對所學內容并不能“知其所以然”??傻搅似谀土曤A段,老師花大把大把的時間來進行復習,可是從人的遺忘規(guī)律來看,復習課相當于新授課,學生已經將前面所學知識遺忘殆盡,復習的速度相當緩慢,也給教師和學生期末復習階段的學習生活,帶來更多無形的壓力。
(二)課堂精練,舉一反三
1.精選習題
由于環(huán)境、家庭、學生先天遺傳、年齡等種種因素,每個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情況也存在著差異。所以老師在選擇習題時既要考慮到普遍的認知結構,又要考慮到個別差異的現(xiàn)象。所以在出題或選擇習題時也應該層次分明,既要有適合后進生的基礎鞏固題,也要有適合基礎較好的績優(yōu)生的具有啟發(fā)性,較為靈活的題目,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針對不同題型查缺補漏,設計習題可貼近學生的生活,例如閱讀理解的選擇和作文題目的設計,都可以以學生周邊的熱點話題取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期末習題要少而精,不能大搞題海戰(zhàn)術。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題目,以免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產生學習倦怠等情緒,通過典型題的講解,真正讓學生弄懂、弄通,學會舉一反三。例如:按要求寫句子,寫比喻句和擬人句。比喻即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擬人即把物當作人來敘述或描寫,使“物”具有人一樣的言行、神態(tài)、思想和感情。比喻句和擬人句的區(qū)別學生弄懂即可,不必再大批量仿寫比喻句、擬人句。
2.及時評講
復習課應該區(qū)別于平時的新授課,教師應該選擇性講解。作業(yè)應該及時批改,做好情況分析,及時講解。對于難度較低,大部分同學都已經掌握的題型應該簡化講解;對于靈活性較高的題目,要一步步耐心指導,使學生抓典型,舉一反三逐漸掌握,減少錯誤率;對于多次出現(xiàn)的習題,講評則不必再面面俱到。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課前精心準備,明確講題策略。
期末復習課上還應該避免“一言堂”的現(xiàn)象,應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去。語文是一門較為靈活的學科,很多題目沒有唯一的答案,就需要同學們相互交流,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因材施教,結對互助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孩子的種種差異和特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措施。
在期末復習階段,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能力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例如一些認知水平較差基礎較差的學生連最基礎的生字詞都無法掌握好,對于生字詞的掌握都已經是忙得焦頭爛額,對于這些學生來說,一些靈活些的題目甚至連題目要求都讀不懂,硬是強迫他們做不僅會使期末復習低效,還會大大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學生會在心底不斷地否定自己,“我怎么這么笨!我一點都不會,考試肯定不行,我不是讀書的料,我和別的同學差太遠了,再怎么努力都沒用了……”差生的基礎得不到鞏固。反之,對于基礎掌握得扎實的尖子生而言,反復的默寫抄寫作業(yè)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情,明明已經掌握的東西卻要反復做上好幾遍,也易造成這類學生的心理疲勞,“期末復習好無趣好無聊,沒有進步空間,直接參加考試就行了……”尖子生的綜合語文能力也沒有得到更好地提高。所以,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分類檢測,讓尖子生和后進生進行結對,這樣既幫助了后進生,又讓尖子生及時、輕松地復習了基礎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