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志宏
摘 要:土壤的肥力質量和成效對棉花的產量高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棉花作物所吸收到的60%營養(yǎng)都來自于土壤中。所以,要想提高棉花的產量,首先對土壤的肥力進行提高,不能僅僅依靠肥料來完成。只有在高肥力的條件下,才能對棉花獲得高產以及穩(wěn)產提供保證,同時也節(jié)約了一定量的肥料。棉花施肥主要解決氮、磷、鉀和鋅、硼、錳這6種營養(yǎng)元素的平衡施用問題。所以為了提高棉花的產量,要進行科學的施肥,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對化肥進行充分的使用,達到最佳的效果。
關鍵詞:棉花;科學施肥;重要性
肥料對棉花的質量和產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想提高棉花的質量和產量,要對肥料進行科學的使用,所以本文從科學肥料的意義以及科學肥料的理論依據,還有技術方面對棉花科學施肥技術進行了探討。
一、科學施肥的意義
1.化肥在農業(yè)增產中產生的作用
肥料是農作物的基礎糧食,根據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有關統(tǒng)計,化肥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達到了60%。我國的耕地面積占全世界的7%,人口占全世界的22%,然而我國就用這7%的耕地養(yǎng)活了22%的人口,這在世界上是一項輝煌的成就,能取得這么好的成就主要是因為化肥所具有的作用。
在農業(yè)生產成本中,30%~50%的物資費用用在了化肥上面。1998年,我國生產了2956萬噸的化肥,在全世界的總產量中占19%,名列前茅;在1998年,我國使用了3816萬噸純養(yǎng)分的化肥,也是世界第1位。雖然我國生產的化肥總量和化肥的使用量是世界的第1位,但是并不代表我國的化肥合理使用技術也是全世界的第1位。情況正好相反,我國在對化肥使用技術上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部分農場和農村對化肥進行了不合理以及不科學的使用,極大的浪費了化肥資源,提高了農業(yè)的成本,使農民的凈收入有了一定的降低。從化肥效的質量和利用率的角度來講,我國每1千克的化肥才能增產20.2kg的糧食,但是發(fā)達國家的肥效能夠達到41.1%~93.9%。我國對氮肥的當季利用率在30%~35%,對磷肥的當季利用率較低,達到10%~20%,鉀肥的當季利用率為35%~50%。在一些地區(qū),化肥的增產效果有所降低,需要進行一定的改變。
2.科學施肥給農民帶來的意義
(1)通過進行科學施肥,在投入相同數(shù)量的化肥,農民獲得較高的利益 。舉個例子,如果采用撒施的給小麥施加1kg的尿素,可以使小麥增產6kg。如果用追肥機深追6~8cm的方法給小麥施加1kg的尿素,可以使小麥增產12kg。所以進行科學施肥比不科學的施肥可以增產1倍。由此可以得出,農民從化肥深施深增加了1倍的收入。
(2)進行合理的施肥,可以減少農民的化肥投入。從上文中可以進行計算:農民如果想要使小麥增產200kg,使用撒施這種傳統(tǒng)方法需要使用33.4kg的尿素,但是如果科學的技術只需要深施16.7kg的尿素,節(jié)省了一半的氮肥。如農戶種植33350平方米小麥,可節(jié)省尿素445kg,如果每千克的尿素為2元的價格進行計算,可節(jié)省資金900元。
(3)進行科學施肥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保護和人類健康。在土壤中施入銨態(tài)氮肥,土壤膠體吸附大部分,但是沒有被土壤吸附的銨態(tài)氮,將導致氨的直接揮發(fā)損失,對氮素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氨對環(huán)境產生污染;同時由于硝化作用產生的硝酸根離子,往往滲入地下水中而流失少最終還會造成硝酸根離子對水體的污染。我們往往希望作物對氮素進行吸收利用,但是當作物進行奢侈吸收的時候,就會對作物或者人類的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例如:給豆角施用過量的氮肥,在植物體內往往積累大量的硝態(tài)氮,在植物體內硝酸還酶系的統(tǒng)作用下,會使這些積累的硝態(tài)氮形成亞硝態(tài)氮。所以人們在對豆角食用的過程中,要配合肉類一起,如果沒有充足的維生素C,亞硝態(tài)氮就可在人體內與所食肉類被消化的中間產物胺反應形成亞銷胺,后者是強致癌因子。
二、科學施肥技術的理論依據
作物生長的基礎條件是土壤,土壤能夠給作物生長的過程中提供一定的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供給作物不同數(shù)量、不同比例的養(yǎng)分,促進作物進行生長。土壤肥力的高低對作物產量的高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作物吸收的60%養(yǎng)分大都自于土壤。如果想要提高作物的產量,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對土壤的肥力進行有效的提高,不能光依靠增施肥料。只有在高肥比較充足的條件下,才能提高質量,最大程度的減少成本,節(jié)約肥料。
三、棉花科學施肥技術
棉花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16種營養(yǎng)元素,每一種元素都必不可少,其中碳、氫、氧這3中元素可以從空氣中和水中獲得,一般不需要以肥料的形式補充。土壤中含有較豐富的氮、磷、鉀這3種元素,但是棉花對這3種元素的需要比較多,土壤不能進行有效的滿足,供不應求。所以經常以施肥料的方式對這3種元素進行補充。
新疆土壤氮最缺乏,限制棉花產量的主要因子,所以在對氮肥的投入中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高產區(qū)和高肥力田,要控制氮肥的用量,防止過量投肥造成效益下降或減產。第二種限制因子就是磷,磷在土壤中具有較小的移動性,長期施用磷肥,土壤積累了大量的磷肥,土壤含磷量比較高的時候,可以少施或采取隔年施的方法。
有些田地由于長時間對磷肥進行大量施用,土壤的有效磷含量較高,進行盲目的施磷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肥料,還阻礙了其他元素發(fā)揮有效作用,使土壤缺乏大量的其他元素。但是,對于新墾地和有效磷含量較低的地塊,要進行合理的施用磷肥。
新疆土壤含有豐富的鉀,要有針對性的施用鉀肥。鈣、鎂、硫作物需要量介于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之間,稱中量元素。新疆的土壤性質屬于石灰性土壤,含有豐富的中量元素,一般不用施加中量元素肥料。鐵、錳、鋅、鉬、硼、銅、氯等元素,作物需要量很少稱為微量元素。要根據每個地區(qū)的化驗測試或試驗結果,對是否補施微量元素進行決定。如果土壤中對營養(yǎng)元素的含量不能滿足棉花生長所需要的營養(yǎng)元素含量,就需要對該元素肥料進行補施。如果沒有一定的測試條件,可以根據各種微肥的田間試驗。試驗成功,就說明該土壤缺乏此元素,要進行適量的補充。
綜上所述,根據對當前土壤養(yǎng)分狀況進行了解和分析,棉花施肥主要對氮、磷、鉀和鋅、硼、錳這6種營養(yǎng)元素進行平衡施用。針對這6種元素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科學的施用化肥,提高棉花的質量。
四、結語
雖然我國在農業(yè)種植方面具有一定的成就,但是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棉花科學施肥技術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可以提高棉花的產量,降低成本,減少肥料的浪費,對環(huán)境起到保護的作用,有利于人們的健康。所以我們要根據科學施肥技術的理論依據,對科學施肥技術進行有效的實施。
參考文獻:
[1]李成忠.棉花施肥技術中的關鍵問題探討[J].農業(yè)與技術,2014,(06):113.
[2]王海江,呂新.基于GIS技術的新疆棉花施肥專家系統(tǒng)[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6,(10):167-170.
[3]張炎,毛端明,王講利,付明鑫,李磐.新疆棉花平衡施肥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J].土壤肥料,2013,(04):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