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桂香
【摘要】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自古以來,人們就有早起讀書的習慣?!短圃娙偈住肥俏覈鴥?yōu)秀經典詩文的代表之作,也是兒童的啟蒙讀本,若能充分利用早讀的黃金時間誦讀唐詩,定能激發(fā)學生對國學的興趣,吸取民族文化精髓,提高自身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早讀;唐詩三百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縱觀許多文學大家的知識積累,都是從童年時期勤讀多練開始的,他們的啟蒙學習不外乎是:一手好字,二百篇古文,三百首唐詩,四大名著,五十部經典影視作品,六部經典,七項全能,八面受敵?!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三個學段的詩歌誦讀要求分別為: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感情。在《附錄1:關于優(yōu)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上推薦的不少篇目也來自于《唐詩三百首》,我們不妨把《唐詩三百首》用作小學語文早讀讀本,讓朗朗詩文喚醒每一個朝氣蓬勃的早晨。經過了低中高年段的語文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老師和學生都受益匪淺,以下對這個過程作簡析。
一、拉近與唐詩的距離
(一)引導學生識《唐詩三百首》
最初,學生對《唐詩三百首》的認識是從我播放的歌曲《讀唐詩》開始的: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飛的白鷺,浮水的鵝。唐詩里有畫,唐詩里有歌。唐詩像清泉,流進我心窩,相思的紅豆,吳山的雪。邊塞的戰(zhàn)士,回鄉(xiāng)的客。唐詩里有樂,唐詩里有苦。唐詩像祖先在向我訴說。聽完以后,學生似懂非懂。我向他們介紹:當年孫洙在編《唐詩三百首》時,主要選取膾炙人口、通俗易懂的唐代詩歌,目的是為世俗兒童提供一本“家塾課本”,這本書從清代至今依然有著極強的生命力,要不我們也試著讀一讀?就這樣,學生抱著好奇的心理開始了讀唐詩之旅。
(二)指導學生正確流利誦讀
《唐詩三百首》中也不乏生僻難懂之字,如李商隱的《北青 蘿》: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落葉人何在,寒云路幾層。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搬谩焙汀绊唷弊侄疾怀R姟榱吮苊鈱W生因為讀詩總遇到生字而退縮,我建議學生買注音版的書,必要的時候可以及時看拼音識字。從開學之初,我就要求學生每周讀五首唐詩,從書上的第一首《蟬》次序往下讀,一周結束后能把這五首古詩背誦下來,下一周會在反復誦讀前面古詩的基礎上繼續(xù)再讀后五首。按照這樣的速度,一學期大概就能讀一百首詩。做學問就是要這樣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讀古詩如果連字音都讀錯,等以后熟讀成誦就難以糾正了。
二、探尋讀唐詩的樂趣
(一)朗讀形式多樣化
學生早上到達教室的時間不一,在早讀課開始之前可以先用唐詩“熱熱身”。常見班里管理早讀的同學站在講臺上向同學們提問,有時是指名背誦,有時是前后詩句補充,有時是知詩句尋作者……每次早讀課前的提問都使得同學們不亦樂乎。
早讀的時候根據學生實際組織他們采取多樣化形式開展,如生生合作、師生合作讀、自讀、分小組讀、男女生對讀、默讀。同學們對早讀的熱情被一次次點燃,詩歌就不至于死板、枯燥,唐詩“活”了起來。
《唐詩三百首》所選詩歌題材廣泛,有山水田園詩、邊塞詩、思鄉(xiāng)懷遠詩、詠物詩、惜別送別詩等。小學生去讀不一定都能理解,我也不做過多要求。只要他們能熟讀成誦,隨著年歲的增長見識和思維變得豐厚,再回過頭來細細品唐詩也不遲。當年群賢會于蘭亭流觴曲水暢敘幽情,靈感在自然山水中產生。有時早讀課我也會帶學生走出教室悟唐詩,讓一首首詩變得立體生動。如陽春三月,領著他們走到校園林中誦讀《桃花溪》: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拾起臺階上的一朵殘花想到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坐在屋檐下望著春雨如絲滋潤萬物,也不禁吟詠起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走出教室的早讀,學生能在大自然中調動多種感官記憶唐詩,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道,不知不覺地就能加深自己對詩歌的感悟。
(二)舉辦詩詞大會
童年意味著五顏六色,意味著游戲和歡樂。利用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喜歡與同伴爭相競賽的心理特點,唐詩早讀課上的詩詞大會應運而生。這樣就創(chuàng)設了一個反饋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游戲中能使出看家本領,運用自己學過的詩詞去收獲成功。在詩詞大會上學生最喜歡的是“飛花令”。例如老師出“水”字,學生馬上利用已有的知識建構,回憶自己讀過的詩句回答?!盁熁\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一句句帶有“水”字的詩歌脫口而出,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回答,生怕不能一吐為快。其中,對唐詩三百首讀得熟記得牢的同學詩詞積累量更大,在游戲中更有成就感。
三、邂逅詩歌的作者
知人論世是學習古詩的重要方法,了解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和生活思想,才能客觀正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唐詩三百首》全書選錄了77位詩人的作品,要徹徹底底了解他們實屬不易。但是為了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早讀課也時常安排他們讀讀作者,聯(lián)系詩歌與詩人對話,或者看一個介紹詩人的短片,代入作者的角色演一段詩歌中的場景,以第一人稱讀讀唱和詩,詩人生平知識問答,等等。學生一次次與杜甫、李白、李商隱等大家邂逅,思想的火花在多彩的早讀活動中碰撞。
一日之計在于晨,迎著初升的太陽,讓我們捧起一本《唐詩三百首》,捕捉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構筑一個詩文精神家園吧!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