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卜,馬 云
(1.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訓練學教研室,北京 100084;2.晉中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武術起源于中國,屬于全世界。形意拳,形意一體、內外兼修、剛柔相濟。太谷素有“崇文尚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既是形意拳的發(fā)源地,也是全國知名的“武術之鄉(xiāng)”。因此,形意拳不僅是一個拳種,更是社會環(huán)境與人文特色形成的載體。
本文以太谷縣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發(fā)展現(xiàn)狀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搜集整理近幾年的文獻相關資料,為本文太谷縣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的對比研究做充分準備。
1.2.2 邏輯分析法 比較第3屆太谷縣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與第4屆太谷縣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發(fā)展情況的差別,并進行分析。
1.2.3 訪談法 對太谷縣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的舉辦方與參賽者的實際走訪問詢,得到相關實際情況的第一手資源。
2.1.1 太谷縣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的競賽辦法及參賽辦法 第4屆“中遠威杯”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較第3屆“中遠威杯”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缺少全能賽這一賽事,全能在比賽中對運動員的消耗非常大,不具有科學性,對運動員損傷較大;在競賽規(guī)則上大賽用了《傳統(tǒng)武術套路競賽規(guī)則》,但是第3屆用的是武術協(xié)會的,而第4屆則上升到了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說明了大賽的規(guī)格在上升,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在競賽時間上2屆是相同的,說明大賽已經有了相同的時間,競賽時間的確定也是為了讓運動員有良好的發(fā)揮;第4屆在競賽年齡分類越來越詳細,同時增加了兒童組與長壽組的比賽,分類的明細也是為了讓比賽者更好的體現(xiàn)出自己年齡段的特色,也表明了參加練習形意拳年齡的廣泛性逐漸增強。 第4屆“中遠威杯”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在每隊參賽人數(shù)上比第3屆“中遠威杯”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明顯增加,每隊參賽人數(shù)的增加必然是總體人數(shù)在上漲,每隊參賽項目的確定是為了讓運動員更專注對自己所選項目的良好發(fā)揮;同時在特別注意這一欄里可以看出有了對國外組的相關規(guī)定,在組織和管理上正在逐步完善,證明了大會的影響力在增加,效果更好。
2.1.2 太谷縣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的評選辦法 第3屆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個人項目的獎勵辦法是按各單項、各年齡組別男、女分別錄取前8名,1~3名頒發(fā)獎金和證書,4~8名頒發(fā)證書。第4屆個人項目的獎勵辦法同樣是按各單項、各年齡組別男女分別錄取前8名,但是1~3名頒發(fā)獎牌和證書,4~8名頒發(fā)證書。由表1可以看出,第4屆較之第3屆在個人的獎勵中沒有了獎金,而在其他方面大體相同,更加重視武德而不是對于金錢的獎勵,這對武術的傳承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對練項目按男、女分別錄取前6名,未錄取名次則頒發(fā)參賽證書。全能名次按年齡組別按男、女分別錄取前3名。第1名獎金3 000元,以此類推。 團體名次都是錄取前6名,給予獎勵。各代表隊獲得團體第1名獎勵6 000元,以此類推。第3、4屆都設有“武德風尚獎”,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異的運動隊、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頒發(fā)此獎。主要看在文明禮儀、參賽人數(shù)、參賽項目數(shù)量、比賽成績及賽風賽紀等5方面的綜合表現(xiàn)。由表1看出,單項獎不再設置金額,更多的是注重團體的獎勵,這樣可以促進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也可以讓團隊更具凝聚性。第4屆沒有了全能獎勵辦法,是因為全能的開展讓運動員苦于應付更多的比賽項目而無法專注于自己擅長的比賽項目,不具有切實可行的競賽意義;在第3屆中只要參加就有證書,而第4屆只有努力取得名次才能獲得證書,人數(shù)的增多要求得越來越精細,要求專業(yè)度更高,要求參賽者水平也更高;2屆大會同樣有“武德風尚獎”,可見這一獎項在武術比賽中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及教練員、裁判員都是注重武德風尚,中華武術武德在先。
第3屆共計有53支運動隊參加,參加人數(shù)共計470人,其中包括運動員363人,男運動員183人,女運動員80人,領隊47人,教練員41人,隊醫(yī)19人,國外參賽者26人,國外參賽隊5隊。而第4屆有共計65支運動隊參加,參加人數(shù)共計665人,其中包括運動員541人,男運動員429人,女運動員119人,領隊55人,教練員49人,隊醫(yī)14人,國外參賽者12人,國外參賽隊7隊。從表2可得出,第4屆較之第3屆的參賽總人數(shù),男女參賽隊員、領隊、教練員在人數(shù)上都有了較大的增幅,人數(shù)上的增多表明了此項賽事的影響力在逐年的增加,同時看出,第4屆影響力在擴大,地域范圍在不斷向外擴展,國外參賽選手越來越優(yōu)秀,越來越精華,這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越來越有意義。(表2)
由表3可以看出,第3、4屆的競賽項目包含形意拳拳術、器械和對練,第3屆的拳術包括規(guī)定形意拳、五行拳、進退連環(huán)拳、四把、雜式錘、八式和其他,第4屆的拳術包括規(guī)定形意、五行拳、形意十二形拳、形意進退、四把、形意雜式、八式、心意六合拳和其他;第3屆的器械包括刀術、劍術、槍術、棍術和其他,第4屆的器械包括刀術、劍術、槍術、棍術、心意器械和其他;第3、4屆對練包括徒手對練、器械對練。在形意拳的拳術中第4屆較之第3屆增加了形意十二形拳和心意六合拳這2個門類,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對練中確定了項目,是為了大賽的進一步發(fā)展。
表1 太谷縣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的評選辦法
表2 太谷縣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的各代表隊名單與人數(shù)
表3 太谷縣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的比賽項目
由于國家的重視,大賽規(guī)格變得越來越正式,在年齡上范圍變得廣泛,分組越來越細,越來越明確,大會在各個年齡段的影響力在增加;大會越來越注重團體的獎勵而不是個人全能的獎勵,在奪取名次上也變得精細,大會更加注重武德武術風尚和對傳統(tǒng)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省、縣政府越來越注重大會的建設與發(fā)展。
3.2.1 增強大會影響力,讓大會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 大會在全球影響力的增加,可以加強推廣與認知度,讓全球范圍內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知道大會的存在。
3.2.2 加大媒體宣傳力度,讓大會在各階層廣為人知 加強與媒體的合作會對大會的宣傳有重大意義,大會讓社會各個階層都了解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的存在,可以讓更廣泛的群體接觸到形意拳,讓其更有現(xiàn)實意義。
3.2.3 深入了解武術文化,吸納更多好的武術精華 對于競賽項目的開展應更加廣泛,應不斷對其他武術精華作深刻研究與討論,取長補短,增加更多的與形意拳有關的項目。
3.2.4 推動武術文化進校園,深入發(fā)展周邊落后地區(qū) 讓形意拳文化進校園、進課堂,武術興趣的培養(yǎng)和學習要從孩子抓起,而對于相對落后的周邊農村地區(qū),積極開展培訓工作。
[1] 曹志清 .形意拳理論研究(下)[D].太原:山西科學教育出版社,2008.
[2] 杜秀芳 .山西省形意拳社團現(xiàn)狀調査研究
[J].搏擊 .武術科學,2008,5(4):42-43.
[3] 崔艷華 .社會轉型期的形意拳文化發(fā)展[J].搏擊 .武術科學,2007,4(5):21-22.
[4] 范燕薇 高河永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角度思考武術發(fā)展的困境與出路[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20(1):10-12.
[5] 李廣學 .當代文化視閾中傳統(tǒng)武術面臨的困境與發(fā)展對策 [J].搏擊:武術科學,2008,5(6):14-15.
[6] 孟慶寧 .山西省太谷縣形意拳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宄[D].太原:山西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