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建強(常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 常州 213164)
常州市是全國建設公共體育服務的領頭羊,也是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試金石。2014年頒布的《關于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實施辦法》制定了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相關制度,這為常州市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障。
常州市政府長期高度重視體育發(fā)展,以此來改善民生,調(diào)動有利的社會資源來促進政府全方位開展公共體育服務購買工作,從整體上來看,常州市政府的購買嘗試和“四位一體”共同推動的要求相契合,實踐表明,該舉措確實發(fā)揮了突出的成效,所以本次研究活動將致力于從購買、承接、服務使用與評估這四方面主體出發(fā),全面探究該舉措具有的特色(詳見下圖1)。
圖1 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多主體合作機制
(1)購買主體。
常州市政府從廣大群眾的切實需求出發(fā),重點突出普惠性與公益性特點,綜合考慮公共體育服務項目的市場供求現(xiàn)狀,而后結合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相關基礎條件及外部需求等因素,來不斷調(diào)整購買服務項目的清單及具體的購買順序,針對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項目則優(yōu)先考慮。
常州市政府從多個不同的層面出發(fā),全面分析公共體育服務的類型、資金、購買范圍及競爭情況等,而后確定合理的購買手段。就目前來看,包括直接采購制、政府采購制以及項目申請制在內(nèi)的三大方式最為常用。
(2)承接主體。
從本質(zhì)上來說,承接主體是作為政府購購買過程中的生產(chǎn)者而存在,具體指的是符合有關要求,可以生產(chǎn)出滿足人民群眾切實需求的公共體育服務的個人或組織,它無疑是購買與使用主體之間的重要紐帶。在歐美的一系列發(fā)達國家內(nèi),基本上都擁有規(guī)模龐大,同時極其專業(yè)的體育服務承接組織。而對于常州市政府而言,其確定的承接主體主要是在民政部門依法登記注冊的社會組織和在行業(yè)主管或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過的機構、企業(yè)等,相關主體要想順利承接公共體育服務,必須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這一點是首要前提,而后要配備專業(yè)的設施、技術及人員。
表1 常州市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主要內(nèi)容
(3)服務使用主體。
常州市政府一方面應當利用電視、廣播或網(wǎng)絡等媒體來加強宣傳,使服務的使用者能夠在潛意識里形成全面提高科技與文化教育水平的深刻認識,另一方面還應有針對性地培訓使用者的有關參與能力。進一步貫徹服務主體的知情權。服務使用者憑借大量的信息,可以了解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活動中涉及的諸多問題,以便及時、高效地傳達政府的相關信息。
有效增加服務使用者的參與方式。常州市政府致力于優(yōu)化購買公共體育服務過程中涉及的公示、公眾聽證等一系列制度,基于對民意的了解和專家的論證,保證服務主體能夠積極高效地參與到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活動中。除此之外,作為使用者,應當在第一時間將切實需求傳達給相關主體,使得公共體育服務能夠得到強效的監(jiān)督與客觀的評價,這一點至關重要,最終推進政府購買實現(xiàn)供求對接。
(4)評估主體。
常州市政府深度貫徹“公平、公開、公正”這三個原則,及時公布購買的過程與評估的最終結果,使得社會公眾能夠?qū)ψ约旱墓ぷ鬟M行全面的監(jiān)督與批評,對于績效突出的社會組織,在信用上給予加分。而對于不能按原計劃完成任務或者評估結果較差、出現(xiàn)失信情況的組織,一方面要按照既有約定做出相關處理,另一方面還應該在誠信檔案上進行相關記錄,以便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處罰。
常州市政府積極推動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這一工作,確保不同主體共同努力,最終實現(xiàn)共贏,同時致力于進一步深化該項工作,提高整體質(zhì)量。
承接主體決定如何貫徹落實。在購買公共體育服務階段,常州市政府無疑起到了主導的效果,這一點非常明顯,積極促進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研究提出科學的部署及具體要求,確保該項工作能使廣大人民群眾普遍受益。
社會決定如何評價。常州市政府憑借合同化的購買手段與社會化的評價機制來確保社會各界對政府的改項工作進行強效監(jiān)督,高度重視工作的滿意情況,并且以此作為核心的評估標準。
常州市政府在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過程中,不同主體之間顯然存在著復雜的“委托一代理協(xié)同關系”。
著名學者萊斯特?薩拉蒙提出,對于傳統(tǒng)的公共行政理論來說,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所引起的職能轉(zhuǎn)變無疑是重要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產(chǎn)生了一系列新型的公共管理與政府責任問題。作為全國最先試點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地區(qū),常州市政府廣泛利用各方主體共同推進的模式,顯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舊暴露出很多的問題,這無疑抑制了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中“四位一體”協(xié)同推進戰(zhàn)略的深度發(fā)展,導致政府在該項工作上的質(zhì)量無法取得明顯的提升。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限制多、決策慢、執(zhí)行不力、有效性差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困擾著政府的相關工作。由于不同主體之間存在較大的距離,因此往往出現(xiàn)溝通不暢的阻礙,而后就需要額外安排一定的時間來統(tǒng)一認識;而在評估環(huán)節(jié),具體的標準通常會因為評估主體的差異而有所偏差,隨著評估工作的不斷深入,勢必會面臨更大的困難。所以從邏輯的角度來說,多主體協(xié)同必然會導致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過程的低效性,這一點不可避免。
政府在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時,需要改變上述的四位一體關系,進而重新進行部署安排,進一步深化政府與公眾、企業(yè)、非營利組織、第三方評估單位之間的合作與溝通,當然,這也導致四個主體之間的權責界限更加模糊。作為服務的承接方,他們往往會以自身利益為中心,因此會盡可能地牟取好處,逃避相關責任,而評審主體則由于內(nèi)部人員流動的不穩(wěn)定性,無法有效推動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目標的強效實現(xiàn)。
在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時,政府會把原來屬于只由政府負責的有關公共服務職能委托給承接者和評估者,由于該種合作關系完全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因此很有可能導致公共倫理缺失的局面。
各方主體協(xié)同導致產(chǎn)生腐敗問題。各方主體協(xié)同進行很有可能導致有些人員以不合理的目的來獲取購買、承接、使用及評估公共服務的權力。無法確保工作的公信力與公益性。就目前來看,政府對上述四個主體的監(jiān)管工作仍然不夠到位,有待進一步的完善。這直接影響了承接與評估主體的公信力和公益性。
不同主體之間共同發(fā)展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主體缺乏必要的獨立性。政府功能失衡。政府在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時,需要與其他主體開展合作,其核心地位正逐步被改變,然而一旦過度倚重承接與評估主體,勢必導致政府無法發(fā)揮該有的效用,進而阻礙購買體育服務效益與質(zhì)量的提升。
常州市體育組織以及政府間尚未真正地產(chǎn)生協(xié)同合作的關系,體育組織依舊缺少獨立自主的能力,而且它的公信程度不夠高,其發(fā)展的水平也不夠強大。因此,政府應該積極努力地對體育社會的組織提供支持和相應的培訓,并且增強二者之間信任合作的關系,增強購買的能力,使平臺變得更為完善和健全,創(chuàng)建協(xié)同治理的相關體制,使更多的組織能夠加入到提供服務的行列當中,最大化地做到實現(xiàn)善治并且維護公共的利益。
[1]賴其軍,郇昌店,肖林鵬等.從政府投入到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創(chuàng)新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10).
[2]李震,陳元欣,劉倩等.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研究——以武漢市政府購買游泳服務為個案[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7).
[3]王占坤.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地方實踐、問題及化解策略[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49(2).
[4]沈克印,陳銀橋,楊毅然等.政府向體育社會組織購買公共體育服務:邏輯、困境及治理策略[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6,32(1).
[5]汪波.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國際經(jīng)驗與我國推進路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38(6).
[6]張程鋒,張林,劉兵等.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研究——以上海市體育局購買市民體育大聯(lián)賽承辦單位為個案[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