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冬梅,張貞麗,龐振紅,許曉潔,姚康景
(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yī)院,廣東 湛江 524000)
慢性病是指不構成傳染、長期積累形成的疾病總稱,常見的慢性病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氣管炎及精神異常等,以上疾病具有病程長和病因復雜等特點[1]。目前慢性病已成為全球第一位的疾病和死亡原因, 因其病程長且病情遷延不愈, 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自身的生活質量, 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因此對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探討及實踐研究已成為全球公共衛(wèi)生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2-3]。信息智能化管理是通過現(xiàn)代化的先進管理手段來實施的,是數(shù)字化信息社會的必然趨勢,對提高醫(yī)院的護理管理水平,推動護理信息化管理,有效地保障了醫(yī)療護理安全,具有重大意義。我科是特需病房,收住的病種中慢性病患者占多數(shù)。于2017年5月1日起我科數(shù)名護理骨干與信息科工程師創(chuàng)建了慢性病患者信息智能化管理平臺,對慢性病患者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護理干預,在改善心理狀態(tài)和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研究期間在我院特需病房住院的慢性病患者60例作為干預對象,采用等組試驗研究法,選擇2017年2月1日~2017年4月30日在我院特需病房因慢性病出院,并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30例設為對照組,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39~87歲,平均(70.36±2.12)歲;病種:冠心病8例、高血壓4例、腫瘤4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癥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腦卒中2例、慢性腎病1例、慢性胃炎1例。選擇2017年5月1日~2017年7月31日同類患者30例設為試驗組,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齡40~88歲,平均(69.97±2.88)歲;病種:冠心病7例、高血壓5例、腫瘤4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癥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腦卒中2例、慢性腎病1例、肝硬化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①納入標準:所選病例均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4]的診斷標準,且病情較穩(wěn)定,智力及回答問題正常者。②排除標準:意識不清或有精神障礙者。
1.3管理模式
1.3.1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給予常規(guī)的出院指導和口頭健康宣教。
1.3.2試驗組:實施信息智能化管理模式,具體如下。 收集資料:課題組派專人負責,向患者或家屬講解此管理模式的服務宗旨和項目內容,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簽署同意書,填好檔案資料。包括:①一般資料: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經濟狀況、疾病診斷、家族史、既往史、藥物治療經過;②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SCL-90評分;③患者生活質量測定:測定內容包含心理健康、軀體角色、情緒角色等8個方面內容。干預前采取面對面訪談的方法進行調查,由調查者發(fā)放問卷,現(xiàn)場發(fā)放、回收。實施信息智能化管理:①我科數(shù)名護理骨干與信息科工程師合作參與軟件制作,使用Access程序,設計數(shù)據庫信息系統(tǒng),將患者資料錄入,建立管理檔案,患者資料分存在基本信息管理、健康知識推送、指標警報與用藥提醒三個模塊中;②患者下載移動客戶端,掃描課題組人員的客戶端二維碼加入,經確認后,并形成醫(yī)患健康管理關系,按角色權限,患者可自行上網查詢檢驗結果、用藥情況和復診時間;③健康知識推送,根據慢性病護理總則以及個性化的健康需求,列出健康教育處方和護囑,利用表格式和智能化文字描述,便于患者查詢;④關注患者(出院后患者)客戶端傳輸出的數(shù)據,專人負責,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推送信息給相應患者,并推薦處理方法;⑤對不及時復診者,通過電話或短信查問,也為患者建立朋友圈和Q群,以QQ郵箱補發(fā)信息,微信群互通信息,加強溝通和聯(lián)系。
1.4評價工具
1.4.1癥狀自評量表 (SCL-90)[4]:采用此表對患者進行心理評分,該量表包括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等9個因子共90個項目,分為0~4級五級評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4.2生活質量評定:采用美國醫(yī)學研究所制定的生活質量量表(SF-36QOL)[5],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定。此表有36個項目,分8個維度,包括心理健康、軀體角色、情緒角色、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疼痛、活力和總健康,得分范圍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根據得分的高低將生活質量分為3個層次:低(<70分),中(70~80分),高(>80分)。
2.13個月后兩組患者SCL-90評分比較:試驗組患者SCL-90總分(172.83±12.88)及各因子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SCL-90總分(223.53±7.89)及各因子評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3個月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得分比較: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8個維度的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時間例數(shù)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對照組3027.57±3.0728.03±3.1928.67±3.3326.77±2.8726.17±2.7821.30±3.3724.37±3.4720.23±2.8220.43±2.98試驗組3020.20±3.7321.53±3.1620.30±3.7421.47±3.3420.73±3.5617.37±3.2617.73±3.0016.67±2.7216.83±2.21t值7.0246.9119.9685.8497.1724.1929.8956.1425.962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組別例數(shù)心理健康疼痛活力情緒角色社會功能軀體功能軀體角色總健康對照組3064.37±4.3366.37±4.1660.30±3.8563.10±4.6561.73±4.5267.30±3.5665.80±4.4468.10±4.07試驗組3088.37±3.4380.93±4.2371.27±5.0274.73±4.2476.97±5.9477.67±4.8978.33±5.0780.73±4.23t值22.84712.0317.87610.81313.2428.8019.13610.946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3.1應用信息智能化管理模式是通過現(xiàn)代化的先進管理手段來實施,是數(shù)字化信息社會的必然趨勢,對提高醫(yī)院的護理管理水平,推動護理信息化管理,有效地保障了醫(yī)療護理安全,具有重大意義。慢性病已成為全球最普遍的衛(wèi)生問題,慢性病的病程十分漫長,治療過程往往伴隨終生。慢性病種類繁多,但是各種慢性病多有其疾病特征性指標,可通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對這些特征指標進行長期管理[6]。本課題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就是針對護理管理流程的各個細節(jié),采用快捷、方便的網絡化在線查詢和宣教,節(jié)省資源,進行科學高效的管理,讓患者按時治療和復查。借助網絡推送相關教育內容,提供針對性、實用性的書面知識,緩解患者心理壓力。通過提供一個科學、快捷的教育平臺,讓患者對疾病了解、服藥復查、飲食保健等知識,可以主動地查詢,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多數(shù)患者都擁有智能手機,能隨時隨地用手機上網閱讀和學習,文字的閱讀更方便、準確。列舉的健康處方,供患者查詢、學習,督導患者按時復查,防止患者放任治療。通過積極宣教,讓患者認識到慢性病是可防可治的,并鼓勵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以頑強的意志力去應對疾病,從而改善不良心理狀態(tài)。本研究顯示,試驗組患者SCL-90總分及各因子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梢?,這種網絡信息支持的管理模式,可把護理計劃、心理干預,通過文字準確傳授給患者,拉近了護患之間距離,患者也認可這種管理模式,既可提高護理管理者的水平和工作時效,又可增強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和依從性,增加對身體不適和耐心恐懼的耐受力,從而優(yōu)化心境,減少心理壓力。
3.2應用信息智能化管理模式是從患者的需求出發(fā),利用網絡和手機的捷便功能,將疾病相關信息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定期發(fā)送,這些信息通常以音頻、視頻、動畫、圖表等生動形式出現(xiàn)在手機屏幕上,引發(fā)患者的閱讀興趣,進行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和調整,促使養(yǎng)成優(yōu)良的生活習慣,提升患者活力。通過遠程宣教對患者進行認知、態(tài)度、行為干預,結合發(fā)放溫馨提示卡、??平】到逃謨裕岣呋颊哒J知水平,提高自我護理能力,提高治療依從性和療效,繼而提升了患者的活力和質量。從表2結果顯示,干預后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均顯著高于入組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應用信息智能化管理模式可明顯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3.3反思:多數(shù)慢性病無法治愈,疾病需與患者長期共存,因而慢性病具有“患者數(shù)多、醫(yī)療成本高、患病時間長、服務需求大”的特點,目前已成為影響居民健康水平、阻礙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因而要求護士的角色不再是按急性病那樣提供護理,而是作為一個多元化角色,充當教育者、管理者、照顧者、協(xié)調者,全方位對患者進行心理、癥狀和能力等干預,促進全民健康。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尋找一種簡單、方便、快捷、有效的方式,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活動,可預防和減少并發(fā)癥,有利于改善不良心理狀態(tài)和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也發(fā)揮電子健康檔案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有效地提高護理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
4 參考文獻
[1] 張小銀.護理干預對慢性病住院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7):101.
[2] 謝陳漪,余旻蕾.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現(xiàn)狀[J].護理研究,2017,29(11中旬版):3976.
[3] 成 雙.慢性病患者情緒障礙與自我管理的相關性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8):1030.
[4] 陳美蓮,范小五,鄭 艷.情感智能干預對老年骨折患者心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37(20):2594.
[5] Medical Outcome Trust.How to score the SF-36 health survey[M].Boston:Medical Outcome Trust,1994:2.
[6] 孫影濤.移動客戶端的智能化居民慢性病管理效果[J].醫(yī)藥前沿,2017,7(2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