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云剛(豐都縣人民醫(yī)院急診科,重慶408200)
重癥細菌性肺炎是重癥醫(yī)學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較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危重癥,常累及多個器官,病情進展快、治療困難、預后差。國內(nèi)有學者報道,重癥細菌性肺炎病死率為37.67%[1],而國外文獻報道,其病死率高達50%以上[2]。因此,為選擇一種快速、有效,并能及時評估患者細菌性感染嚴重程度的指標,作者對入住本院ICU的68例重癥細菌性肺炎患者血清降鈣素原(PCT)動態(tài)檢測結(jié)果進行了分析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入住本院ICU的重癥細菌性肺炎6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3例,女25例;平均年齡(64.3±7.5)歲。所有病例均符合2007年美國感染學會/美國胸科學會(IDSA/ATS)共同發(fā)布的成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處理共識指南中關于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3],主要標準:(1)需要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2)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縮劑治療。次要標準:(1)呼吸頻率大于或等于 30 次/分;(2)氧合指數(shù)[氧分壓/吸入氧濃度(PaO2/FiO2)]≤250;(3)多肺葉浸潤;(4)意識障礙/定向障礙;(5)氮質(zhì)血癥[血尿素氮(BUN)≥7 mmol/L];(6)白細胞(WBC)減少(<4.0×109L-1);(7)血小板減少(血小板計數(shù)小于 10.0×109L-1);(8)低體溫(<36℃);(9)低血壓,需要強力的液體復蘇。符合1項主要標準或3項次要標準以上者即可診斷。排除標準:(1)入院5 d內(nèi)死亡及放棄治療的患者;(2)院外已使用抗生素治療的重癥肺炎、惡性腫瘤,以及嚴重免疫功能低下,嚴重肝、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4]。并根據(jù)患者預后情況分為生存組(40例)和死亡組(28例)。生存組患者平均年齡(65.7±8.2)歲,死亡組患者平均年齡(63.1±6.9)歲,2組患者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2組患者入院后測定第1、3、5天及轉(zhuǎn)出ICU或死亡前最后一次血清PCT,持續(xù)性評價、記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評分Ⅱ(APACHEⅡ),比較2組患者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評分的差異,并進行PCT水平與APACHEⅡ評分的相關性分析。同時給予常規(guī)治療,視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記錄2組患者姓名、年齡、性別等一般情況及首次痰培養(yǎng)結(jié)果、生命體征、血常規(guī)、血氣分析、肝腎功能、胸部X線片表現(xiàn)及是否需要呼吸機輔助通氣。
PCT檢查采用普通干燥管,抽靜脈血2~4 mL離心后取血清,采用免疫化學發(fā)光法進行檢測(德國BRAHMS公司LUMAT LB 9507檢測儀)。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構(gòu)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利用Pearson直線相關分析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動態(tài)變化比較 入院第1天2組患者PCT水平和APACHEⅡ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在第3、5天及最后1次PCT水平及APACHEⅡ評分均明顯高于生存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表1 2組患者血清PCT水平動態(tài)變化比較(±s,μg/L)
表1 2組患者血清PCT水平動態(tài)變化比較(±s,μg/L)
注:與生存組比較,aP<0.05
組別生存組死亡組第1天10.2±2.39.9±2.8 n 4028第3天8.6±2.112.8±3.6a第5天6.9±1.716.3±2.9a轉(zhuǎn)出ICU或死亡前2.5±0.924.8±5.1a
表2 2組患者APACHEⅡ動態(tài)變化比較(±s,分)
表2 2組患者APACHEⅡ動態(tài)變化比較(±s,分)
注:與生存組比較,aP<0.05
組別生存組死亡組轉(zhuǎn)出ICU或死亡前6.1±1.247.7±6.2a n 4028第1天20.8±4.121.2±3.7第3天17.5±3.325.4±2.5a第5天14.6±2.433.4±3.8a
2.2 2組患者呼吸機使用情況比較 死亡組患者住院期間呼吸機使用率[100.0%(28/28)]明顯高于生存組[77.5%(31/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血清PCT水平與APACHEⅡ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PCT水平與APACHEⅡ評分呈正相關(r=0.781,P<0.05)。
重癥肺炎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損傷等致病原因引起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zhì)的炎癥,患者需要通氣支持、循環(huán)支持或加強監(jiān)護下治療;其中重癥細菌性肺炎最為常見,且病情重,預后不佳。及時、準確地評估和預測重癥細菌性肺炎患者的病情,合理調(diào)整抗生素治療,對疾病的控制有著至關重要臨床意義?;颊吲R床癥狀、血細胞分析及C?反應蛋白(CRP)等雖可作為肺部細菌感染的診治指標,但均缺乏特異性,且敏感性較差。有研究表明,血清PCT是判斷細菌感染可靠的生物學指標[5],其水平的升高不僅有助于鑒別細菌性與非細菌性感染,而且對于患者肺部感染病情的嚴重性及預后起到指導作用。HILLAS等[6]認為,血清PCT作為近年來發(fā)現(xiàn)應用于全身性細菌感染診斷及鑒別診斷的血清標志物,與患者細菌感染的嚴重程度和臨床預后緊密相關,并可優(yōu)化臨床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7]。
PCT是人類降鈣素的前體,也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由116個氨基酸組成的糖蛋白,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3000,無激素活性,在血漿中半衰期短,僅為25~30 h,不易被降解,在體內(nèi)外穩(wěn)定性良好且有利于檢測。在機體正常生理的情況下,PCT由甲狀腺C細胞產(chǎn)生,血清含量極低(<0.1μg/L)。當機體受到細菌感染后,在細菌內(nèi)毒或各類炎性細胞因子的刺激下,使得多種甲狀腺外器官合成PCT[8],導致血漿PCT水平顯著升高,但機體在自身免疫性炎癥或病毒感染時PCT水平并未升高[9]。而且,PCT水平升高比CRP及其他炎性因子出現(xiàn)都早,感染后2 h即可檢測到,12~24 h達峰值,因而PCT有很好的敏感性。此外,PCT水平的增加不受機體免疫抑制狀態(tài)和體內(nèi)激素水平的影響,當機體發(fā)生嚴重細菌感染時,即使處于嚴重免疫抑制狀態(tài),血漿中PCT水平也可顯著增加[10]。APACHEⅡ評分是目前已被廣泛用于危重癥患者的病情分類和預測指標,其可對患者的病情做出定量的評價。APACHEⅡ評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預后越差,病死率越高。
張桐[11]對120例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血清PCT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采用APACHEⅡ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存活組94例患者血清PCT水平隨時間呈逐漸下降趨勢,病死組26例患者血清PCT水平呈逐漸上升趨勢或下降趨勢緩慢,PCT水平與APACHEⅡ評分呈直線正相關(r=0.768,P<0.05)。丁志榮等[12]對 70 例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進行類似研究也得出同樣的結(jié)果。林大勇[13]研究認為,PCT水平越高,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率、呼吸機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時間均會上升。
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2組患者入住ICU第1天PCT水平及APACHEⅡ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生存組在第3、5天及最后1次PCT水平與APACHEⅡ評分呈明顯下降趨勢,而死亡組PCT水平及APACHEⅡ評分呈明顯上升趨勢,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動態(tài)監(jiān)測PCT水平與APACHEⅡ評分呈顯著正相關(r=0.781,P<0.05)。國內(nèi)有文獻報道,血清PCT水平與感染的嚴重程度成正比,PCT水平越高病情越重,持續(xù)升高者提示預后不良[14]。相反,PCT水平下降,說明病情逐漸好轉(zhuǎn),炎癥和感染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細菌感染時PCT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是一致的。本研究與上述學者研究結(jié)果基本相符。由此可見,PCT水平與APACHEⅡ二者的相關性表明,PCT變化水平對重癥肺炎患者病情變化有很好的預警作用。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死亡組患者住院期間呼吸機使用率為100.0%(28/28),顯著高于生存組患者的呼吸機使用率 77.5%(31/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血清PCT水平可用于判斷重癥肺炎患者病情及預后評估。
綜上所述,血清PCT水平作為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的炎癥指標,其能迅速、便捷檢測,對鑒別重癥肺炎患者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動態(tài)監(jiān)測血清PCT水平變化還能了解患者細菌感染的嚴重程度,并評估患者的病情及預后判斷。
[1] 江利東.APACHEⅡ評分及降鈣素原聯(lián)合應用于重癥肺炎的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10):1824?1825.
[2]NIEDERMAN MS,MANDELL LA,ANZUETO A,et a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Diagnosis,assessmentofseverity,antimicrobialtherapy,andprevent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3(7):1730?1754.
[3] 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9.
[4] 張云嬌.血清降鈣素原在重癥肺炎中的臨床價值探討[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51(2):40?42.
[5] 何鳳蓮,楊進,趙大海,等.降鈣素原與白介素?6聯(lián)合檢測在重癥肺炎中的診斷價值[J].安徽醫(yī)學,2014,35(7):881?883.
[6]HILLAS G,VASSILAKOPOULOS T,PLANTZA P,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procalcitonin as predictors of survival and septic shock i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Eur Respir J,2010,35(4):805?811.
[7] 楊俊明,楊耀鵬.血清降鈣素原對優(yōu)化成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抗菌藥物使用研究[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7):405?407.
[8] 張德忠,陳官晉,吳曉春,等.血清降鈣素原測定在指導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療的價值[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2,25(3):293?295.
[9] 龍威,鄧星奇,謝娟,等.血清降鈣素原測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療中的意義[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8,17(9):974?977.
[10]李艷如,王長遠.降鈣素原與乳酸在老年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預后評估中的作用[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3):484?485.
[11]張桐.降鈣素原檢測對老年人重癥肺炎病情嚴重性及預后的判斷價值[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6,23(21):3217?3221.
[12]丁志榮,林天來.動態(tài)監(jiān)測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在ICU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2):29?30.
[13]林大勇.降鈣素原檢測在重癥肺炎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6):37?39.
[14]陳社安,李煒煊,麥愛芬,等.定量檢測降鈣素原在危重患者感染診斷及其預后判斷中的臨床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4):41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