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羅愛月 謝珍連 黃鎖義 廖贊勇
摘 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高校大學生面臨著學業(yè)、就業(yè)、情感等方面的壓力,很多大學生面對壓力時,不知如何解決,大學生挫折應對方式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本文以右江民族醫(yī)學院的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研究大學生挫折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根據(jù)調查結果提出相應的對策,旨在提高大學生的挫折應對能力,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大學生 挫折應對方式 心理健康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1.071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LIU Qian, LUO Aiyue, XIE Zhenlian, Huang Suoyi, LIAO Zanyong
(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of Nationalities,Basin, Guangxi 533000)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undergradua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the pressure of study, employment, emotion and so on. Many college students face the pressure and do not know how to solve them. The frustration coping styles of undergraduates aroused people's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we take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ustration coping styles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we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frustration coping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frustration coping style; mental health; Countermeasures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1]近年來國家經濟飛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許多人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心理健康也是其中一個因素。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2015年2月24日發(fā)布的統(tǒng)計信息中第十項“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的數(shù)據(jù)”,我國高校在校生有2547.7萬人,這一群體的規(guī)模在不斷擴大,[2]大學生是一個年輕活躍的群體,大學生的健康狀態(tài)備受全社會關注。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學生是重要的后備力量。2004年在云南大學連殺四人,引發(fā)全國轟動的“馬加爵事件”;2008年中國政法大學學生付成勵因感情問題持菜刀在教室猛砍老師,最終導致程春明老師失血性休克死亡;2011年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汪某對前來接機的母親連刺9刀,致其當場昏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大學生承受著就業(yè)、學業(yè)、感情、生活等方面的壓力。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成了許多學者的研究熱題。
2017年3月,加州大學的中國女學生在宿舍上吊自殺;2017年3月22日,南方醫(yī)科大學劉某向同學持刀行兇,兩位同學挺身而出與其搏斗,受到嚴重的傷害,最終搶救無效離開人世。研究表明,醫(y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總體低于全國正常人群水平。[3]醫(yī)學生是未來的白衣天使健康的守護神,肩上擔負著救死扶傷的使命。醫(yī)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比較短,學業(yè)繁重。近年來醫(yī)患關系緊張,社會上總會報道傷醫(yī)事件等各種負面信息影響著醫(yī)學生,醫(yī)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應該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本文對右江民族醫(yī)學院的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探討大學生的挫折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問題的關系,提高大學生的挫折應對能力。挫折應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人的發(fā)展,它是對個體社會適應能力、抗壓能力、自我調控能力以及情緒控制能力等能力的反應。[4]
1 研究方法
1.1 調查對象
以右江民族醫(yī)學院的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對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的大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共發(fā)放160份問卷調查,回收的有效問卷為159份,回收率為99.38%。
1.2 調查工具
通過對右江民族醫(yī)學院的在校大學生進行大量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包括自編的個人背景資料調查表、應對方式問卷、癥狀自評量表(主要采用 L.Derogat1975年編制,上海精神衛(wèi)生中心王征宇 1984 年修訂的癥狀自評量SCL-90: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ek-List90。癥狀自評量表 SCL-90 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在國內外的教育研究中被廣泛使用。)等,并運用SPSS.17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了解高等醫(yī)學院校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在校大學生的挫折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基本情況。
2 結果分析
2.1 日常生活事件對個人的影響
通過調查過去12個月內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在校大學生日常生活事件對個人的影響,調查顯示生活事件對個人的影響程度大部分為輕度與中度。被人誤會或是錯怪、考試失敗或者不理想、長期遠離家人不能團聚、學習負擔重或升學壓力大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影響程度最大。其中對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輕度影響較大的為被人誤會或是錯怪(41.03%),中度影響較大的為考試失敗或者不理想(38.46%)。被人誤會或是錯怪和考試失敗或者不理想為醫(yī)學影像學專業(yè)的學生輕度(均為45.00%)影響較大的生活事件,中度影響較大的為被人誤會或是錯怪。被人誤會或是錯怪、受人歧視冷遇、考試失敗或者不理想對獨生與非獨生子女影響程度較大。獨生子女輕度和中度影響最大的均為考試失敗或者不理想,分別為36.36%、33.33%。非獨生子女輕度和中度影響較大的分別為被人誤會或是錯怪(49.21%)、考試失敗或者不理想(26.98%)和學習負擔重或升學壓力大(26.98%)。從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不同生源地大學生受生活事件的影響程度,來自城市和縣城的同學輕度影響最大的生活事件均是被人誤會或是錯怪,分別為45.45%、39.29%,中度影響最大的生活事件均為考試失敗或者不理想,分別為27.27%、39.29%。來自鄉(xiāng)鎮(zhèn)的同學輕度影響最大的為考試失敗,中度影響最大的為家庭經濟困難(6.48%)。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家庭經濟困難給大學生也會帶來心理健康問題。從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學業(yè)和人際關系都是大學生受挫的重要原因,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2.2 挫折應對方式
根據(jù)調查顯示,大學生挫折應對方式的有效程度大部分集中在有效和比較有效。根據(jù)班干與非班干采用的應對方式的有效程度顯示,班干有效程度最高的應對方式為常希望自己已經解決了面臨的困難(51.43%),能理智地應付困境(45.71%)和善于從失敗中吸取經驗(45.71%)為比較有效比例最高的應該方式。而非班干有效應對方式最高的為平心靜氣,淡化煩惱(52.81%),次之為常希望自己已經解決了面臨的困難(47.19%),比較有效的應對方式為善于從失敗中吸取經驗(57.30%)。根據(jù)數(shù)據(jù)可知班干和非班干在遇到挫折時都善于從失敗中吸取經驗,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學是常希望自己已經解決了面臨的困難,表明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低,沒有真正的去解決自己的挫折。根據(jù)調查顯示,善于從失敗中吸取經驗為大一至大三年級學生最突出的應對方式。專心于學習或者工作等活動以忘記不快為大三年級學生有效程度最低的最對方式,占21.82%,大三年級的部分學生不能靜下心克服挫折。
2.3 生活中的痛病或問題所帶來的影響或苦惱程度
根據(jù)調查顯示,頭痛、胸痛、腰痛和肌肉酸痛對不同性別的學生影響程度大部分集中在輕度,其中頭痛為男生和女生輕度影響最大的痛病,比例分別為43.37%和48.00%。肌肉酸痛的中度影響,女生約為男生的一半。大學生的體質較差,體質健康也會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不同性別、文理科生受人際敏感、敵對和抑郁的影響程度,大部分的影響程度集中在中度,別人看著你或者討論你時感到不自在對男女生的輕度影響分別為44.07%和52.00%。理科生的輕度影響程度均低于文科生,說明文科生易人際敏感、敵對和抑郁影響。不同性別及文理科生的挫折應對能力均有差異。根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不同性別、文理科生精神病性的影響程度,神經過敏,感到不踏實(40.68%)和有些不屬于你自己的想法(40.68%)對男生的中度影響程度最大。神經過敏,感到不踏實(45.00%)對女生的輕度影響最大。神經過敏,感到不踏實對文理科生的輕度影響分別為15.73%和41.35%,理科生的影響程度約為文科生的兩倍多。有一些不屬于你自己的想法對文理科生的輕度影響分別為53.85%和38.35%。大學生一些精神病因素的存在會影響心理健康,進而影響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 對策
3.1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降低挫敗感,減緩內心的沖突和苦悶,宣泄壓抑和痛苦,減少孤獨、寂寞、空虛等心理保健的功能。[5]人際關系是大學生抗挫折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生活中理解和包容他人才能不易被人誤會或是錯怪。朋友間相互幫助,共同進步,促進心理健康,提高抗挫能力。獨生子女從小在家人的寵愛下成長,缺少兄弟姐妹,應積極的與他人交朋友。學校多舉辦團體活動,促進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也能促進學生的人際關系發(fā)展。
3.2 堅持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心理學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具有調節(jié)情緒的功能,可以調節(jié)人的情感,消除不良心緒。[6]醫(yī)學院校的學生學業(yè)繁重,身體疲憊。身體疾病會引發(f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堅持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積極面對挫折,解決挫折,保持好心態(tài),健康快樂成長。學校應該嚴格執(zhí)行體育測試,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平時多組織體育活動,提高學生的運動激情。父母關心孩子成長同時,也要關心孩子的體質健康,提高抗挫折能力,保持心理健康。
3.3 全面發(fā)展,減輕學習壓力
就業(yè)壓力是大學生產生學習壓力的主要原因。[7]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很多學生從小就被父母灌輸“成績好了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思想,學生從小就被父母帶去參加各種培訓班,父母掌控著孩子的人生,卻忽視了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不必把成績看得太重要,全面發(fā)展自己,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國家大力支持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可以緩解就業(yè)壓力。
4 結論
積極樂觀的面對困難,采取正確的方式應該挫折,可以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當遇到挫折時,自己無法解決時,應該向他人尋求幫助,家人、朋友和老師應積極引導受挫者走出困境,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通訊作者:黃鎖義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2016SZ030)
參考文獻
[1] 樊熙夢,浦甲冬.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析[J].吉林醫(yī)藥學院學報,2017.38(1):48-49.
[2] 趙穎,姚斌.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發(fā)展趨勢研究[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7.30(4):504-508.
[3] 張云,劉宏娟.醫(y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46(4):335-338.
[4] 李姝.大學生挫折應對與心理健康相關研究[D].長江大學,2014:1-60.
[5] 趙鑫,文雅,金振華,等.醫(yī)科大學生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7(1):95-97.
[6] 王海英,徐其鳳.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J].職業(yè)與健康,2017.33(3):396-398.
[7] 陳星宇,張春勇.大學生學習壓力的調查分析及對策[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5.9(2):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