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頤武
最近一段時間,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一批短視頻應用爆紅,成為這兩年最流行的一種新文化形態(tài),也成為互聯網中重要的流行趨勢。這些短視頻多是一些草根個體以片斷化方式呈現的表演,往往是偶發(fā)式且很多時候具有即興性。這些片段式的表演以模仿流行歌曲等的“秀”作為基礎,形式隨意,花樣繁多,內容也相當蕪雜,但卻成為現在最流行的大眾文化一部分,其中心是通過這種片斷式、瞬間性的“流”狀生活記錄的“表演式”展開,展現草根個體對趣味性的追求。
短小的片斷并不追求很深的意義,而是某種片刻的“感覺”。當大量這種趣味性的片斷集中在某個應用之中,就會塑造出某種整體的氛圍或趣味,比如今天很多人常掛在嘴邊的“爽”或“萌”。這當然說不上是高雅的趣味,形態(tài)也很不穩(wěn)定,但它確實已經是一種突然興起并有某種“主流化”趨勢的現象,其中展現出來的活力值得社會關注。
這些新流行起來的網絡文化形態(tài)和過往的許多流行文化存在不小的差異。這種流行文化形態(tài)主要來自我們常說的三四五線城市或大城市里并非主流的“草根”年輕人,也就是常被稱為“小鎮(zhèn)青年”那些年輕人的趣味所在,因此可被視為一種獨特的“亞文化”,即一種特定群體趣味的表達。
這種主要源自三四五線或大城市里非主流年輕人的獨特“亞文化”,其實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但原來處于一種僅在自己“圈子”里流行的形態(tài),這類短視頻的愛好者,也就成了相對沉默的存在。不過,隨著這些人迅速“中等收入者”化,他們文化消費的能力和影響都日益凸顯,在文化上的發(fā)言權也增大了。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種短視頻的爆發(fā)式崛起,就是這種新影響力的表征。這個過程,可以說是一種過去相對“草根”的文化形態(tài)突然主流化了。由于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和扁平化,這種趣味也突然變成了社會上的一種流行,原來所謂文化主流中的青年也已參與其間,甚至引起了一些主流媒體的介入。如此一來,這些原來與主流文化平行發(fā)展的文化形態(tài),就獲得了更大能見度。
這種趣味有其輕松的一面,有讓在生活中面臨各種壓力的年輕人減壓和休閑的功能,展現出了某種文化活力。但其在形態(tài)比較豐富的同時也有蕪雜的一面,而且有些消極面已經暴露出來,受到社會的正當批評和相關部門的監(jiān)管,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皝單幕背3S衅淙の恫⒉桓哐诺囊幻妫行┥踔潦谴直刹划數?,因而必然地要有所監(jiān)管和監(jiān)督,無論媒體、社會還是公眾的監(jiān)督和批評都有積極意義。
不過,我們也不能因此就漠視或否定這種“亞文化”充滿活力和積極性的一面。一方面,它所表現的一些積極內容、所傳播的“正能量”,能夠與主流文化相兼容,也能讓青少年群體喜聞樂見,對他們的社會認同起到積極作用。通過這種形式,也能讓他們參與社會,在化解焦慮和壓力的同時獲得正面的力量。這些都是積極的,也是大眾文化應有的積極意義所在。另一方面,這種新的并且為青少年所喜愛的形式,也是經過本土互聯網企業(yè)在借鑒中創(chuàng)新,而出現的具有一定表現力的獨特大眾文化新形式,它也是中國互聯網活力的展現。雖然這種形式現在看起來還比較粗糙,存在不少問題和缺陷,但它已展現出自身的某種生命力,具體的某個應用或許不能持續(xù),但這種青少年喜愛的文化形式,卻代表著某種新的文化潛能和可能性。
文化史上歷來有文野之分:一面是社會總要追求文化的提升,追求更高的藝術展現,文藝精致化提升的功能是極為重要的;另一面也要從民間的、草根的文化中汲取有生命力的東西,來豐富文化本身。文要提升野,野要豐富文,這樣的規(guī)律是文化和文藝發(fā)展的必然。從這個視角看,當下這種短視頻的流行,可以說是一種來自民間的“野”,它保留了不少“草根”年輕人文化上的活力,其消極面當然需要有效遏制,但也要讓其有積極意義的方面在社會主流中得到有效提升,使其更好地發(fā)揮功能,更好地傳播正能量。最近25家央企進駐抖音等努力,顯然是非常積極的,也會發(fā)揮正面作用。通過社會、用戶、互聯網企業(yè)自覺性的提高以及監(jiān)管的加強等,這種文化形式的積極方面會有更好的體現。▲
(作者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