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 讀
無法用文字表達的心情,圖像卻能完美地講述出來。
《小小的事》就是這樣一部用圖像替代文字的無聲繪本,書中沒有一句對話和旁白,僅僅用百余幅黑白灰的圖畫,講述了一個破碎的小男孩的故事。
在這部繪本中,作者用細膩的畫筆描繪了一個敏感又悲傷的男孩,小小的男孩有著小小的心事,他不知道如何融入集體,成績也不太好,總是在笨拙地努力著,沮喪著失落著。漸漸地,男孩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出現(xiàn)一些朦朧的暗影,它們像小怪獸一般尾隨著男孩。更讓男孩害怕的是,他看到自己的身體正在破碎,從而深深陷入焦慮和恐慌,無法入睡……直到男孩的姐姐發(fā)現(xiàn)他的異常,陷入孤獨的男孩第一次敞開心扉,傾訴自己沉重的秘密。
故事的最后,男孩還是那個破碎的男孩,暗影依舊附著在他身邊,傷痛不會消失。但當(dāng)他拾起自己的破碎,即便痛也要堅強地走下去時,不就是擁有了對抗抑郁的力量,開始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了嗎?
《小小的事》的作者梅爾·特里貢寧,是一位“80后”澳大利亞繪本作家,她的笑容總是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很難想像,陽光開朗的梅爾在即將完成《小小的事》創(chuàng)作時,因突發(fā)的抑郁癥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這個僅差幾張插圖就完整的動人故事。
梅爾離開人世后,梅爾的姐姐和出版公司為實現(xiàn)她最大的愿望——出版這部她曾為其努力8年之久的作品,找到非常欣賞梅爾的前輩、著名的繪本大師陳志勇,幫助補完梅爾的插圖,這部小書終于得以順利出版。
作為一部直抵人們內(nèi)心最深處的繪本作品,《小小的事》用精妙的圖像符號向我們傳達了沮喪、焦慮、悲傷、失落、孤獨等真實的情緒和心理感受,這些情緒在孩童時代就進入我們心中,長大成人、投入社會生活的我們,則肩負著更多壓力和傷痛,有些傷痛在經(jīng)歷時光的沖刷后早已消逝,但有些傷痕卻會永遠印刻在我們心里。
受傷的身體會痊愈,但破碎的心不會自動愈合,心中的痛也不會消失,唯有敞開心扉,與他人分享,釋放心中的苦悶,才能接受陽光、擁抱美好,才有力量勇敢地站起來,繼續(xù)走下去。
《小小的事》一經(jīng)出版便獲得了2016年澳大利亞圖書管理員最佳推薦獎、2017年澳大利亞圖書設(shè)計協(xié)會最佳設(shè)計繪本短名單、2017年澳大利亞童書委員克萊頓獎短名單,同時還獲得了精神健康公益組織的支持,讓更多飽受心理病癥折磨的人,通過這本書和公益組織的幫助,重新接納自己、擁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