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麗
(長春工業(yè)大學人文信息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攜帶自己的設備)式的教學和學習模式是技術發(fā)展的時代產物,能有效地服務大學英語教學。在BYOD的自主、自助式的學習中,重要的不是設備本身,而是學習者下載到自己設備上的學習資源。BYOD讓學生使用自身熟悉的設備、簡單便捷的技術開展學習,打破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更適合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大學英語的課程特點,學習資源優(yōu)勢等條件都有助于由BYOD輔助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和教學。
2015年,在以“信息技術與未來教育變革國際教育信息化”為主題的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強調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可持續(xù)的學習型社會,培養(yǎng)大批創(chuàng)新人才,是人類社會所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ヂ摼W+時代,教育技術的急速發(fā)展,使學習擺脫“雙規(guī)”(規(guī)定時間、規(guī)定地點)式的學習,移動、開放、個性化的特點使學習已然成為一種日常行為。此外,現在的大學生是伴隨網絡長大的一代,是數字時代的原著民,他們不需要對技術的再適應,不需要對BYOD的再適應,這種泛在的學習模式必將會是教育的新趨勢,學習的新方向,人才培養(yǎng)的新模式。
BYOD正在逐漸地對教育起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原因之一是它能輔助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教學;原因之二是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在線學習、移動學習逐步成為教育教學的主流,移動數字時代的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革方向一定是“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BYOD的個性化學習。新時代下大學英語的學習模式必然是:(一)基于學習者興趣或學習任務的主動學習。(二)基于學習者學習需求的內涵式深度學習。(三)基于學習者學習資源和能力的泛在學習。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全國性的公共基礎課,其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學生特點等都使其教學改革必然走在時代的前沿,各大出版社研發(fā)的大學英語新教材都在數字教育上做出了努力和貢獻,可以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泛在學習的條件,實現“教”與“學”的翻轉,教學過程的重點從“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從“專家指導”轉向“眾籌學習”。從理論基礎分析,BYOD輔助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外語教學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支撐,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學習場景,學習者以BYOD隨時隨地進行基于學習興趣或學習任務的主動學習,基于學習需求的內涵式學習,基于學習資源和能力的泛在學習。在教學模式上,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為主導,建構課堂教授與泛在學習結合的課程體系。從技術上分析,目前各大學已經基本實現網絡的校園全覆蓋,移動設備、智能手機的普及也為BYOD式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另外各大外語類教材的出版商都為教學內容提供數字資源平臺,這樣就為BYOD輔助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資源及技術支持。
BYOD輔助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外語教學的路徑上,首先就是具備覆蓋校園的無線網絡,其次,全部購買自攜裝置設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果。在實現途徑上,擁有基于授課內容的數字資源平臺的前提下,教師建立QQ群、微信群以及課堂使用的教材自帶的“隨行課堂”APP,給學生提供學習資源的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jiān)控,對學習結果進行測評。在泛在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計劃學習需求獲取所需要的學習資源,在主觀能動性的驅動下積極地學習。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并不是忽視了教師的作用,教師的情感教學依然重要,只是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轉變,除了在傳統(tǒng)課堂上需要做的任務之外,在移動學習時代,教師要在線上線下進行雙重監(jiān)督管理,學生之間也是一樣的協(xié)作分享,大數據背景下教師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分析學生的學習風格,從而更好地進行指導和高效管理。
BYOD輔助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設計
(以全新版大學進階英語第一冊第一單元為例)
表一 BYOD學習任務設計
BYOD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應用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如觀念改變、信息安全等。首先是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師要在主觀上接受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愿意去嘗試和進一步的學習,并樂于分享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有相應的轉變,充分利用線下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否則自帶設備難以發(fā)揮有效的作用。其次是網絡環(huán)境建設問題,必須有覆蓋整個校園的開放式的無線校園網,并且能保證師生可以下載學習資源,同時也要保證網絡的兼容性,使不同設備,不同系統(tǒng)都可以傳輸和下載所需資源。最后就是信息安全問題,學校必須從技術和制度兩方面保證信息安全,在技術層面運用防火墻阻止外部網絡攻擊,在制度層面要求教師和學生在自帶設備上安裝殺毒軟件,訪問正規(guī)網站等。
表二 BYOD學習教學過程
BYOD讓學習者擁有更自由的學習空間,充分體現了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了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實用性、創(chuàng)造性與趣味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在教育教學中保證語言輸入與輸出的合理性。從評價角度分析,該教學模式與學習同步的學習評價體系,更及時客觀的反應出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BYOD讓學生使用自身熟悉的、舒適的技術開展學習,有助于促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發(fā)展,同時BYOD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應用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如觀念改變、信息安全等。
[1]李盧一,鄭燕林.美國中小學“自帶設備”(BYOD)行動及啟示[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
[2]呂婷婷,王娜.基于SPOC+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學習資源與技術,2016.
[3]秦楓.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外語教學再思考[J].外語電化教育,2015.
[4]張渝江,殷海軍.BYOD開創(chuàng)學校新的1:1世界[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
[5]周麗,馮建平.新媒體語境下自帶設備(BYOD)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