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鵬
方士庶 仿董北苑法松蔭草堂讀書圖質地:紙本立軸尺寸:243×120.5厘米款識:乾隆壬子春二月下旬,昔見董北苑有此本,因仿為之。小師老人方士庶。鈐印:環(huán)山(朱文)、草衣客(白文)
方士庶(1692~1751年),字循遠,一作洵遠,號環(huán)山,又號小獅道人,一作小師道人 。新安(今安徽歙縣)籍,家維揚(今江蘇揚州),《清史稿》有傳。方氏出身鹽商,由于個人的際遇和努力進而掌握了傳統(tǒng)文人賴以立命的詩文書畫,并最終以此名世。其詩名享譽維揚,《墨林今話》載“乾隆初年揚州詩人有前五君,蓋指環(huán)山、樊榭諸公也?!痹啻螀⒓赢?shù)匚娜说脑娢难偶?。其詩作格律淡遠,如其畫,有《環(huán)山詩鈔》行世。至其書,金農《冬心印識》中說“環(huán)山先生以書法名蕪城。行楷結構嚴密,純學思翁,臨池之暇,間作山水小幅”,繪畫最初只是娛情消遣。方士庶后館于馬氏玲瓏山館、大鹽商汪令聞家中的經(jīng)歷,使其有機會受學于婁東黃尊古(鼎),并且很快超過了他的老師,成為獨立于“揚州八怪”之外,自成一派的藝壇名手。惜中壽而歿,“使假以年,何難參二王之席”(《國朝畫徵錄》)。
《仿北苑山水》軸布局飽滿,景物繁復,境界幽深,可游可居,為畫家風格成熟時期之典型面貌。圖中峰巒疊嶂,霧靄彌漫,松陰幽居,窗明幾凈;近處則樹石林立,溪水潺,板橋橫亙,高士觀泉;遠景山勢綿延,逶迤遠去,江天帆影,余韻悠長。通幅觀之,不無誤入武陵桃源之感。
在筆墨技法上以麓臺山水畫法為宗,上溯宋元大家,南宗正脈,一望可知,視乃師尊古不無出藍之美。圖中大量使用干筆細皴、緊致而繁密的點苔、樹木的夾葉雙鉤,攢聚如簇,尤為精謹。設色以水墨為主,淺絳為輔,清雅絕倫,纖塵不染。無論從布局還是對文人畫詩意的不懈追求,無不顯示出作者深湛的傳統(tǒng)功力、純正典雅的藝術格調和師古而化的藝術魅力。方士庶曾言:“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能實,是在筆墨有無間,衡是非、定工拙”。此件作品應看作是畫家主觀情思和筆墨意趣的載體,他所說的“境界”,即因心而造的筆墨精神與現(xiàn)實景物交融的產物。全圖氣韻生動,筆墨蒼秀,加之尺幅闊大,品相完好,可堪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