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華
(遼寧省東港市中醫(yī)院肝病科,遼寧 東港 118300)
乙型肝炎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有關(guān),具有病程長、起病隱匿等特點,如果治療不及時,容易加重病情,誘發(fā)肝硬化或肝癌,不僅危害患者健康,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本文研究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運用核苷類藥物治療的臨床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期間收治的7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9例。對照組年齡33~66歲,平均(48.7±16.4)歲,其中23例為男性、16例為女性,Child分級:10例為C級、20例為B級、9例為A級,10例HBeAg為陰性,29例HBeAg為陽性;觀察組中女性15例、男性24例,年齡23~67歲,平均(48.8±16.5)歲,Child分級:11例為C級、21例為B級、7例為A級,9例HBeAg為陰性、30例HBeAg為陽性。兩組的Child分級、年齡等資料無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包括利膽、護肝以及降酶等對癥治療。
1.2.2 觀察組: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再運用核苷類藥物聯(lián)合治療,即口服恩替卡韋分散片(生產(chǎn)廠家:江蘇正大天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18,規(guī)格0.5 mg),1次/天,3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按照常規(guī)方法,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的空腹靜脈血5 mL,運用全自動化學免疫分析儀對丙氨酸轉(zhuǎn)氨酶(ALT)進行檢測,運用熒光定量逆轉(zhuǎn)錄-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HBV DNA,其中1000 cps/mL為正常值,<1000 cps/mL為陰性,而>1000 cps/mL則為陽性。同時,對兩組患者的HBeAg轉(zhuǎn)陰率進行計算。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16.0軟件分析,運用t對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進行檢驗,而計數(shù)資料對比則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有明顯差異。
2.1 兩組HBeAg轉(zhuǎn)陰率比較: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HBeAg轉(zhuǎn)陰率較高,組間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HBeAg轉(zhuǎn)陰情況對比
2.2 兩組HBV DNA載量和ALT水平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治療前的ALT水平和HBV DNA載量對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HBV DNA載量和ALT水平均明顯下降,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近年來,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乙型肝炎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上升趨勢,因為其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已經(jīng)成為危害社會公眾健康的一種重要疾病[2]。通常情況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處于失代償期階段,由于無法有效控制肝炎病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具有較大的危害性。臨床上在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進行治療時,減少并發(fā)癥、控制疾病進展的其中的一個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一般以抗病毒治療為主,但是無法獲得滿意療效[3]。有研究發(fā)現(xiàn),核苷類藥物能夠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復制,使肝纖維化進程延緩,其作用機制主要為:核苷類藥物進入人體后,出現(xiàn)磷酸化,生成大量的磷酸核苷類似物,能夠?qū)BV聚合酶逆轉(zhuǎn)錄酶的活性進行靶向抑制,從而發(fā)揮抗病毒效果[4]。恩替卡韋作為抗HBV核苷類似物的一種藥物,具有起效快、不良反應小等優(yōu)點,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有效抑制HBV復制,并且持續(xù)時間長,可以獲得較好的遠期療效[5]。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HBeAg轉(zhuǎn)陰率為40%,高于對照組的17.24%,并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ALT和HBV DNA載量改善明顯,治療效果顯著。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LT水平和HBV DNA載量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LT水平和HBV DNA載量對比(±s)
組別 HBV DNA載量(cps/mL) ALT(U/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39) 6.5±1.4 4.5±1.2 145.1±22.6 65.8±11.3觀察組(n=39) 6.6±1.7 2.7±0.5 144.8±22.5 52.6±10.9 t值 0.824 9.243 0.162 5.824 P值 >0.05 <0.05 >0.05 <0.05
綜上所述,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臨床治療中,運用核苷類藥物,能夠降低HBV DNA載量和ALT水平,提高HBeAg轉(zhuǎn)陰率,保護肝功能,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1] 劉細玲,朱計芬,李文莉.核苷類藥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療中的應用與療效[J].當代醫(yī)學,2013,19(11):100-101.
[2] 曹輝.乙型肝炎肝硬化應用核苷類藥物進行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5,24(3):248-249.
[3] 張雪華,李仲平.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的臨床效果[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5,31(3):365-369.
[4] 裘強,薛蓉,常家寶.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5,15(4):506-509.
[5] 梁運光,陶國運,張麗.核苷類藥物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24):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