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
(大連港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13)
在臨床上,胰腺癌是一種發(fā)病率和致死率均較高的消化系統(tǒng)腫瘤,患者的預后效果差,由于在發(fā)病早期患者的病理表現(xiàn)多不具備典型性,所以早期診斷難度較大[1]。本研究選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50例胰腺癌患者進行對照研究,旨在對比多排螺旋CT與MR的診斷效果,現(xiàn)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50例胰腺癌患者,借助于隨機表法將其平均地列入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齡(63.7±3.9)歲,平均病程(3.8±2.7)個月;觀察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齡(63.1±4.2)歲,平均病程(3.4±3.1)個月。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本研究可行。
1.2 方法
1.2.1 觀察組行MR增強掃描:本研究使用GE 1.5T超導磁共振掃描儀,掃描時,層厚與重建層厚分別是3.6 mm、3 mm,重建間距是0,翻轉角是12°,TR/TE是4.4/1.1。掃描前8 h,患者禁食禁水,各期掃描中,患者均需要屏氣,確保1次完成;脂肪抑制T1WI序列掃描主要應用于胰腺靜脈期、胰腺動脈期和胰腺延遲期,肝上緣到胰腺下緣均屬于動態(tài)掃描區(qū)域。
1.2.2 對照組行多排螺旋CT掃描:本研究使用GE64排螺旋CT機,掃描時,層厚與層距分別是3 mm、5 mm,螺距是0.938/1,電壓是120 kV,電流300 mA。CT平掃與增強掃描分別是C50~60和W200~210、C50~70和W220~250[2]。平掃部位為肝門到胰腺鉤突下段,主要是胰腺部,再采然后為其靜脈輸注100 mL非離子型對比劑,以便于增強掃描胰腺靜脈期、胰腺動脈期和胰腺延遲期。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診斷準確率和胰腺靜脈期、胰腺動脈期、胰腺延遲期等指標。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運用SPSS19.0軟件,分別使用(±s)與t表示、檢驗本研究中的計量資料,并分別以率(%)與χ2對本研究中的計數(shù)資料進行表示、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
2.1 兩組診斷準確率對比:觀察組診斷準確率是92.0%(23/25),對照組診斷準確率是88.0%(22/2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16,P=0.063)。
2.2 兩組胰腺靜脈期、胰腺動脈期、胰腺延遲期對比:兩組胰腺靜脈期、胰腺動脈期、胰腺延遲期對比,觀察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胰腺靜脈期、胰腺動脈期、胰腺延遲期對比(±s)
表1 兩組胰腺靜脈期、胰腺動脈期、胰腺延遲期對比(±s)
組別 胰腺靜脈期 胰腺動脈期 胰腺延遲期觀察組(n=25) 65.6±15.6 118.7±19.9 63.6±12.6對照組(n=25) 52.3±14.8 101.6±12.9 56.9±11.3 t 11.2844 13.0675 11.0153 P 0.036 0.021 0.039
在胰腺癌的診斷中,多排螺旋CT可以薄層重建腫瘤部位,能夠清晰地顯示腫瘤的形態(tài),并可以全面地分析外表輪廓[3];此外,經(jīng)過增強掃描,腫瘤的強化情況也能夠被清晰地顯示,所以對于明確腫瘤的部位、體積大小及性質均有指導意義,也有利于對腫瘤的侵犯情況進行全面分析[4]。而MR檢查獲取影像學結果的途徑主要是借助于組織之間氫原子含量的不同,MR以不產(chǎn)生射線損傷為最大優(yōu)勢,這是多層螺旋CT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與此同時,MR對水分子含量變化更加敏感,因此,其獲取的影像學圖像也更全面[5];另外,MR也可以準確地識別小胰腺癌,對于明確癌組織擴散情況、胰腺周邊的血管侵犯情況和淋巴結轉移情況等均有著顯著的價值,所以,與CT診斷相比,MR診斷對于不同時期的腫瘤情況的診斷價值顯著較好[6]。
本研究中,觀察組診斷準確率是92.0%,對照組診斷準確率是88.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兩組胰腺靜脈期、胰腺動脈期、胰腺延遲期等指標比較,觀察組顯著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就提示,在診斷胰腺癌時,MR增強掃描與多排螺旋CT的診斷效果確切,但是MR增強掃描在不同時期的顯示方面顯著較好。
[1] 黃祥輝,郭偉斌,馮嘉俊,等.多排螺旋CT與MR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6,13(19):45-48.
[2] 彭曉容,馬春濃,陳恩炎,等.多排螺旋CT與MR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探討[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7,24(3):325-326.
[3] 楊健,黃樹剛,趙殿輝,等.CT和MR在小胰腺癌診斷中的經(jīng)驗和不足分析[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6,22(4):341-345.
[4] 韓若冰.在胰腺癌靶區(qū)勾畫中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MR-DWI)與增強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的對比研究[D].大連:大連醫(yī)科大學,2016.
[5] 胡曉棟.超聲造影、CT、MRI在胰腺癌中的診斷價值:薈萃分析[D].天津:天津醫(yī)科大學,2014.
[6] 李娜.CT、MRI對胰腺腫塊診斷效能的分析及胰腺癌功能磁共振定量參數(shù)與病理相關性研究[D].西安:第四軍醫(yī)大學,2014.